学历史读什么书知乎,在历史系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

2020-11-21 10:00:28 字数 4930 阅读 5723

1楼:锦染浮华

杨倬云 历史大脉络。

书名是对的,但作者好像是这个

2楼:匿名用户

你若有兴趣:中国史的话就看看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世界史的话就是《全球通史》。

有什么适合老爸读的政治历史类书籍 知乎

3楼:钧哥在此哈哈酷

共产党宣言 ,读起来有激情

全球通史 有点无趣但是很专业

在历史系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

4楼:匿名用户

历史系就读是一种满脸老学究的体验

每个人的脸上看起来很八股

不过倒是充满就书本的味道

这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气氛

为什么说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5楼:自己自己的自己

关注军旅关注人生

知乎上有个问题,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今天分享一个回答。

1.看网络**的,和不看书的,区别不大。

2.看哲学、文学经典的,和看网络**、心灵鸡汤的,区别地远。

3.持续看书的,和偶尔看书的,区别天远。

我父亲是个天赋非常突出的人,记忆力、逻辑能力、反应速度都超强,特别在记忆力和反应速度上几乎是碾压我。

从上学开始,我一直都是他打击讽刺的对象。因为他单位同事的几个子女,各方面比我强太多。从上学那时候开始,他们就在班上前五列,而我在班上后五列。

我在他眼里,太笨。对,就是笨,记性不好+反应慢。小学时成绩很差,更加剧这种印象。

不过,他的教育方法,还是很对。他告诉我:“人要承认天资的差异。

你天生资质不高,别人学一个小时,你要学两个小时才赶得上。”

我也认为我确实蠢,所以就一直按照父亲要求的去做。别人读书的时候,我在读书。别人不在读书的时候,我还在读书。

不过,一直读教科书太无聊。在我有时间时,除了教科书,我还会读一些课外书,比如名人传记、**等。长此以往,休闲时读书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甚至,成为了我的娱乐活动。

这样的做法,打开了我的思维,竟然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慢慢就从倒数名次冲到了正数名次。

读那些课外书,看似无用,实际是大用。

后来,我一直坚持在紧张学习中,抽出时间读那些课外书。特别是高中毕业以后,更是将每天坚持读书当作了我的人生信条。现在,我依旧是那个资质平平的人。

不过,回头看看曾经天赋比我好的那些人,不管在眼界、思维,还是在学识上,已经把他们远远甩在后面了。(请允许我自吹自擂!!)

两年前,有一次我和父亲喝酒,那天很高兴,两个人都喝的有点高了。

父子俩正在酣聊人生百态时,他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这个人,实在资质平平,比我差远了。但是你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持续读书思考,这我又比你差远了。所以,我们打成了平手。”

我笑着说:“还是您老人家比我厉害,没有您的悉心教导,我怎么可能有今日?”

说完,父子俩哈哈大笑!继续扯淡聊人生。

我承认,父亲那套“别人一个小时,你两个小时”理论,确实厉害!

补充:我现在简要说一下我的观点:

书无非可以分为娱乐性和思想性两大类。有的书思想性强、娱乐性差,如哲学经典。有的书娱乐性强、思想性差,如网络**。

有的书娱乐性和思想性兼具,如世界文学名著。所以从自我提升的角度来讲,要多读思想性强的书。什么书思想性强呢?

经典著作就思想性强。

读书就要读经典,读其他书是浪费时间。读经典,可以达到“以一当百”的效果。一般的书,浏览一遍就可以扔掉了。

但经典著作,可以反复咀嚼,历久弥新。一般的书,读完一本,可能只有一句话值得记住。

但经典著作,可能每个段落都有特别精彩的语句,每个章节都闪现着洞悉人性的光辉。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经典中的智慧经过了数代人的检验,是历史大浪淘沙后留下的。

现在的畅销书,99.9%都会被历史淘汰。一百年后,估计没有人会记得它。

总而言之,看书要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有所得。

今日正文:为什么说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世界上有未来学吗?我想是有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一位美国最大的、也最成功的对冲**掌门人来到北京,来看望一位熟识的中国领导人,给他带去一本书,《历史的教训》。

巧合的是,他们早年在大学学的都是历史,都没有把历史学研究作为主业,但显然对历史学保持着终身的兴趣,并在各自的领域走到金字塔尖。

你甚至可以在这本书的书衣上看到这样的推荐语——

中纪委监察部官方**推荐,《人民**》《光明**》等数百家**竞相报道。

你可能以为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具体的教训,对现实有什么映射——可惜,这些都没有;因为它不是一本指南,只是“阅尽三千年世事沉淀出来的智慧。”

那么,这本书到底好在**,值得这么多大佬的强势推荐?且听我细细道来。

1学历史有什么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本书的开篇,作者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自省”:

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

他们进而追问:

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讲讲国家与观念的兴衰,侃侃国王殒命的悲剧?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可曾从历史中得到有关我们现状的任何启示,有益于我们的判断和政策的任何指导,防止意外或不测事件发生的任何手段?

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

甚至陷入自我怀疑: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

这段话引人深思:

诚然,每个时期,科技、文明、政治、经济都有所不同。1909年,查尔斯贝驹认为:“自耶稣**以来世界的变化,都没有最近30年的变化快。”这句话放在今天仍然适用。

1990年,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它满怀期待,但最有想象力的人也没有预见到,仅仅过去30年,今天的互联网,已经能对我们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而这,更是古人无法预料到的。

那我们能从古人那得到什么教训呢?

人性。比如:竞争是人类的天性。

这种天性,在食物丰盛时是和平的,在粮食紧缺时是充满暴力的。在原始部落,为了成为族群的首领,原始人们比试厮杀,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文明到来之后,人们通过制定的规则的相互利用,生杀予夺。

不说大的,哪怕在教室里、办公室中,暗暗的攀比随处可见:我的鞋子比你的帅、我的包包比你的贵、我用***而你用不起……

环境在变,而人性恒古不变,正如作家马克吐温说的“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韵。”我们有幸,拥有了这么多鲜活的“实验数据”,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

正因如此,作者本人也对编纂历史做了一个形而上的定义:

显而易见,历史编纂不能算是一门科学。它只能算是一个行业、一门艺术和一种哲学——一个搜集史实的行业,一门通过将混乱的材料有意义地排列起来的艺术,一种寻求预见性观点和启蒙作用的哲学。

作者洞彻世事,从哲学的高度,梳理历史,提炼智慧。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学习历史,是为了指导当下,预见未来。也回答了我们关心的问题: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2历史赋予我们的智慧

我们和许多政治学家一样,希望我们的社会充满自由与平等。一方面,人天生爱自由;另一方面,见到富人们奢侈的生活,再看看自己买不起房子的窘境,心生感慨:我们需要平等!

历史却给我们浇了一盆冷水:自由和平等是永恒的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方取胜,另一方即会死亡。

当人们获得自由时,不平等在成倍地增长,富人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时,穷人们在为下一顿的食物发愁。正如19世纪的英国和美国一样。

当人们最大限度感受到平等时,人们离自由的生活却很遥远。“大跃进”时期的中国,大家吃着大锅饭,但是创造力和生产力却颇具颓势,人们节衣缩食,渴望自由。

作者字字珠玑,道出真相:

只有经济才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人,才会渴望平等;只有那些才智高超的人,更加渴望自由;最终的结果总是智力更超群的人得偿所愿。

绝对的平等发挥不出人类的最大潜力,其结果必将会被其他共同体所淘汰。所以,即使是心存怜悯之心的哲学家,能指望的最佳状态,也只是法律和教育机会的大致平等。

3活了5千多年,我们真的有进步吗?

纵观历史,人类好像是进步了很多:从以前的只有少数人吃饱饭,到现在的全民**——几乎不会为饥饿所困扰。

但又好像没有进步:所有的技术成就都是用新方法完成旧目标—取得财货,追求异性,在竞争中取胜,发动战争。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定义“进步”。

如果把进步意味着幸福的增加,那么进步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无数的家庭,仍然重复着不和谐的悲剧;无辜的老人,难免成为子女怨恨的对象。地铁里疲惫的年轻人,像极了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办公室里的尔虞我诈,像极了宫廷之内的勾心斗角。人类的欲望如同饕餮巨兽,永远得不到满足——幸福的时刻永远都只是瞬间。

书中更加客观些,把进步定义为增加对生活环境的控制。那么无疑,我们身处巨大的进步之中。我们拥有着最多的遗产,前所未有。

如今,出门在外,我们甚至不用带钱包,就能享受古人根本不敢设想的生活:吃任何想吃的,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这放在以前,只有少数帝王将相和王公贵族才能享受的待遇。

我们现在能够传承的文化遗产,要远比过去丰富。它比伯里克利时期的遗产要丰富,因为它包括了它之后全部希腊文明的精华,又加上了后来的成就;它比达芬奇时代的遗产要丰富,因为它除了有达芬奇的作品之外,还有意大利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它比伏尔泰时期的遗产要丰富,因为它囊括了整个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所及的成果。

纵然我们有所抱怨,进步仍然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比过去的婴儿更健康、更漂亮、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来便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知识和艺术积累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支撑。遗产在增多,接受遗产的人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升。

过去不再是一个恐怖陈列室,而是变成了一座英灵的城市,一个广阔的思想国度,那儿有无数的圣哲贤明、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诗人、艺术家、**家、有共同爱好的人以及哲学家,他们谈笑风生,有说有笑,有跳有唱,有雕有刻。

我们能够亲身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这意义,有时能超越死亡。

延伸阅读

《历史的教训》

有一种烧钱的爱好是什么体验知乎,有一种烧钱的爱好是什么体验 知乎

1楼 草莓果蜂蜜甜 那个导演拍电影举行白事啊 2楼 陪我睡眠 有钱人烧大钞,你可以尝试一些1毛的,感受一下 爱好广泛是一种什么体验 3楼 爱好氾滥是什么都无法精通的体验 看到什么东西当下就觉得很兴趣 充满热度 过没多久有遇到喜欢的事情 因此没有一样兴趣是精通的 男生腿毛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知乎 4...

知乎死要面子是一种什么情况,死要面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楼 匿名用户 你如果渴望朋友但没多少朋友,那就感觉他们和你不在一个世界。如果一个人也无所谓,就会享受。 2楼 匿名用户 主要是放不下架子,你连自己都弄不好还谈什么面子 3楼 风生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虚荣心膨胀的一种表现,我也是死要面子的人,可是我的面子跟本就不值钱 死要面子,是一种怎样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