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教学评价

2020-11-21 07:51:45 字数 5911 阅读 8438

1楼:11的某某某

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了解学习成就、问题和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发挥评价的诊断与调节功能;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发挥其强化和教育功能。

在教学中开展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个体,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要强调质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重视儿童在生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一、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

评价是一项不断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具体包括(1)学习态度: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与以往的课程教学相比,虽然也提到重视学习态度、能力、方法,但在评价方面基本没有明确的要求。新课程将这些列入评价目标,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二、评价过程充分,注重日常性评价。

教学过程总是伴随着评价,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不断地给予学生评价,促进学生的不断转变与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日常的活动,评价的过程。

日常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指的是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表现的随机评价,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指导及激励作用是随时可显现的。德育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日常形成性评价。因为德育课程实质上是明辨是非真假、不断澄清价值的课程,课程的实施取决于不同价值观点的碰撞,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取决于来自师生的美好情感的润泽。

没有了课堂中的日常形成性评价,课程就失去了生成的基础。日常性形成性评价来自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等信息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中自然生成,与课堂教学浑然一体,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成长的过程,直接促进或者阻碍学生的发展。

日常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很多。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类:(1)激励式评价。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将会使学生得到充足的信心。

(2)期待式评价。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个性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

对学习有困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

(3)接纳式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想法,然后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

(4)否定性评价。当学生的认识或行为发生明显错误时,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否定性评价。

主题单元活动的评价最能清晰地表现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方法,表现出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表现出学生活动中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单元活动的评价不一定都如案例阐述的方式评价,它可以是展示性评价,可以是表现性评价,可以是情境测试等。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的特点,评价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评价活动的合作性,有的侧重于评价信息整合的能力,有的侧重于评价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这些过程性的评价,清晰地记载了学生成长的足迹。

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即**价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外,教师还应在主题活动或者主题单元学习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家长将日常学习记录、调查问卷、主题活动报告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以各种形式开展评价,呈现在学生、家长面前,分享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明确改进的要点,并指导制定改进计划,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相适应,注重质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包括成果展示、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情境测试等多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成果展示是一种最好的评价。把学生参与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性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并师生一起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2楼:匿名用户

高中地理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对学生读图能力等有所要求,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目。在教学中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缺乏自己的理解也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读图能力等多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地理成绩。

3楼:匿名用户

高中共有15种行业学习范围。学生在高中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之一,在第二和第三年学习专业课程,而职业教育学生则可以开始实习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

4楼:匿名用户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局限在学习的结果上,且具有鉴别和选拔“精英主义”功能倾向,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如何把激励性评价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让评价成为学生向上攀登的阶梯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激励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1、“沙里淘金”,消除自卑

适当、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为落后学生或学生学习中暂时落后的方面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闪光点.

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运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法,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例如:我有一位学生,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在同学心中,甚至在她的心目中,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语言天赋极差的学生.

为此,他上课几乎从不举手发言,与小组内同学合作表演他也很少参加,作文语句都写不通顺,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他都显得非常被动.直到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参加了他们小组的活动.在课堂上他在小组伙伴的鼓励下,表演了课文的情境对话.

表演中虽然表情、语调尚需加以提醒,但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当时我高兴地举起他的手说:“大家瞧,他今天表演得多棒呀!

看来只要勇敢地尝试,就一定会有进步!”其他同学也发出了赞叹声.这时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的语文课里我常能看到她自信的笑容,她学语文的兴趣也在逐日提高.所以只要教师提供激励学生发展的反馈信息,使“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就可以为学生今后如何发挥强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充分开发了儿童的发展潜能.

2、以“我”比“我”,激发自信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所关注的焦点往往是那些少数的优等生.而学习水平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同学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如果能够引导他们以“我”比“我”,从纵向比较中,他们将会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

如: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体会作者感情准确到位,遣词造句新颖独特,作业书写工整漂亮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可以通过填写随堂记录卡的方式进行评价.

如:“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学生就可以在这栏后面画上一个笑脸的符号.

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3、找“岔”挑“刺”,消除自满

教学评价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对于较轻松的学生,频繁的激励式评价会使他们飘飘然不知所向,助长他们的自高自大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和平日的学习表现,生生互评或自我评价.找缺点,寻不足,让“优生”心服口服,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励他们精益求精,锦上添花.

二、关注学习过程,让激励性评价成为开启艺术殿堂的金石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当我们的孩子在积极提问和答问时,当他们大胆尝试时,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我都及时对这一切给予鼓励和肯定.文学家罗曼罗兰说:

“不要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不管孩子最终表达出的结果怎样,过程中的那份肯定的激励的评价都会给他以成功的感觉.传统的教学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没有明确要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评价方面,也仅限于老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

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种激励性的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大大地改善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1、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在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智育得到发展很重要.教学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是必须关注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样才能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2、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

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正确,这时,有些老师便常常以“对”或“不对”来评价,或者引导学生以“好”或“不好”来互相评价.至于好在**,又错在**,该怎么分析,学生无从知晓.

在激励性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才是更有利的.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如一位教师在即将下课时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作如下评价:“今天一堂课,同学们通过分角色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懂得了寓言两则的深刻含义,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真值得嘉奖.

”这种带有激励色彩的评价,体现了教师评价对学生通过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肯定,有利于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我设计的随堂评价记录卡中还有这样三栏:你今天认真规范地书写了吗?

你今天主动阅读了吗?你今天主动用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了吗?我想这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评价.

如果他们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那在他们的成长记录卡上会出现许多张可爱的笑脸.

三、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让评价成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评.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如:

引导学生设计自评卡进行自我评定.

其次,鼓励生生互评.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进行比较和判断,可以提出疑问,请发言者解答.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互动、讨论、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共识.

经过生生互评,被评价者都会高高兴兴的接受对方的建议,也有少数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断陈述自己的理由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总之,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