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一、时令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过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精心筹办,在外地工作或商贾的人,都要按时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这天焚香、鸣放鞭炮,叫“接年”,又叫“迎春”。
初一早晨吃扁食(水饺),饭后晚辈向长辈拜年,平辈互拜,然后到亲族邻里互相祝贺。主人用烟、茶、瓜籽、花生、糖果等招待。乡邻、亲友见面拱手互祝“恭喜发财”、“新年如意”等吉利话。
妇女不动剪刀、不泼水、不扫地。初二早晨吃汤圆,互请“年酒”,又称“春酒”。从初一始,一连三天不做新鲜饭菜。
青壮年操练锣鼓或参加民族形式的文娱活动。大年初一不出门,全家团聚。年初二,出嫁的闺女给父母送“旬头”,也称“垫缺”。
按照父母的年龄(59岁至66岁)包与岁数相等的水饺,另外再包些水饺,在去娘家路上,经过塘、沟、涵等处丢一个水饺,意为“沟缺”,垫平,父母免灾祸而长寿。除此还送一条鲤鱼或一块猪肉,有“六十六吃肉”、“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此俗至今犹存。建国后。
国家规定春节为法定假日,机关、团体、厂矿等单位放假三日。节日期间,城乡还组织团拜、慰问烈、军属、联欢、书画展览、猜灯谜和举行球、棋类竞赛等健康有益的活动。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也叫“过小年”。晚上家家户户都吃元宵,门首皆挂红灯笼。城郊和农村儿童、青年集在一起,点燃篝火,用旧帚头或柴草扎的把子,燃着向天投掷,名曰“撂火把”。
边撂边呼喊:“正月十五撂火把,地里不长草,全部长庄稼。”“正月十五撂火把,往东撂,结冬瓜,往西撂,结西瓜”,十分壮观。
这天,成年人敲锣打鼓、玩狮子、跑旱船、跑驴、四老爷坐独杆轿、踩高跷。在人群簇拥下,从四面八方到寺庙烧香祭神,有的地方还走村串乡到集市比赛,名曰“踩街”,又叫闹元宵。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为儿童整容之日。俗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的说法。旧时男孩出生后第一次剃头,在脑门或脑后部位留一撮胎毛,长长蓄辫。
到12岁的二月初二这天,将发辫剃去,亲朋备礼庆贺,此习至今尚存。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家人到祖坟上培土,烧纸奠祭,名曰“培坟”、“扫墓”。农家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谚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这天妇女折柳枝插在发髻上,小孩用柳枝编圈戴在头上,各家门口均插柳枝,清明以晴天为好,农谚曰:“清明要晴,谷雨要淋。清明晒干柳,一铺麦子打一斗。
”旧时还把清明做为春游的日子,称“踏青”。建国后,机关学校和人民团体组织学生、团员青年,前往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同时组织春游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天吃粽子,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擦小孩耳、鼻、脚心、手心、肚脐等处,以解毒祛邪,清除秽气。有的人家把菖莆、车前草、艾等枝条挂在屋檐下风干,俟暑天烧茶喝去暑解热。
端午节时捕捉蟾蜍,将优质墨块塞入肚中,檐下风干后,研磨的墨汁可**痄腮(腮腺炎)。因传正午**最难找,故有“癞**躲端午,躲过一时是一时”的说法。家人为小孩缝制香荷包、香袋。
用五色彩线拴在小孩的脚、手上,叫“耍线子”,传说可以“免灾”。端午各家门上插艾,妇女、小孩戴艾。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
相传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后人为纪念他,用苇叶包米,投入江河之中喂鱼虾,以免其伤害屈原躯体。是日龙舟竞赛,锣鼓喧闹,以惊走水中鱼鳝之类。凤阳每年此日龙舟竞赛大多在临淮镇北淮河上进行。
来自各乡镇的龙舟,在淮河里一字排开,每条龙舟上有10余个青年,身穿彩衣,头扎红巾,手摇木桨,开展竞技比赛。锣鼓声、号子声、两岸观众的喝彩声,直到比赛结束方才停止。建国后,仍有此活动,时间是在晚上,名曰“龙舟荷花灯展”。
1978年后,县内每年举行一次,淮河附近各乡镇参加,展出各不相同的龙舟荷花灯,观众多达10万人次。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若天气晴朗,家家晒衣物、书画,去潮湿、防虫蛀,谚有“六月
六、晒红绿”之说。
七巧 农历七月初七,是神话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相传这天晚上蹲在辣椒地里可看见牛郎会织女的情景。过去每逢此日,各戏班子都演唱《天河配》。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盂兰节”,俗称“鬼节”,家家祭祖烧纸,旧时请和尚念《瑜珈经》,祭祀无祀的孤鬼,请城隍出巡,以免野鬼作崇。晚上,城镇在淮河放荷花灯,称“盂兰盆会”。即用纸扎荷花灯,点油捻,投入河中,顺水漂流,成为一片灯海。
此活动止于建国前夕。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在庭院内设案焚香,列月饼、水果等供品,敬月祭祖。全家人围坐一起,边吃边赏月,享受天伦之乐。
因此,又曰“团圆节”。旧时年轻人多乘夜间偷摘瓜、果、枣等物戏称“摸秋”,主人不得追究。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避灾”之说。旧时,文人学士等在此日备酒登高遣兴,意谓“避灾”。秋收完毕,牛驴可以散放,谚云:
“九月重阳、散放牛羊”。在旧社会,一年农事完毕,也是解雇长工的日子。
寒衣节 也称鬼节,农历十月初一,死葬异乡的人,亲属为其糊寒衣,晚上于十字路口烧掉,谓之“送寒衣”,此习延至今日。这天,凤阳群众有上坟的习俗。
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民俗用米、面、菜、豆等8样混煮粥吃,谓之吃“腊八粥”。相传食此饭可以“免灾”。农家在这天腌渍荤菜,久放不坏。
俗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80年代后,人们食腊八粥渐少。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有的家族或地区二十四日,有“君祭
三、民祭四”之说)。是送灶君老爷上西天向玉皇大帝述职的日子。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烙糖饼、烧香、放炮、叩头,把“灶神”烧掉,并祈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名曰“祭灶”,从这天到除夕,家家“扫尘”,干干净净过新年。
除夕 农历腊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又谓“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卫生大扫除,贴春联、年画、窗花、灶神,外出人要赶回家中团圆。负债人要还清欠债。水缸中挑满水。
至晚,堂前设案,陈列菜肴物品,焚香点烛,鸣放鞭炮,敬天地、祭祖先。晚上要吃鱼,意思是“年年有鱼(余)”。饭后,长辈赏晚
凤阳风俗习惯方面的资料
2楼:匿名用户
在凤阳,年三十晚上的最后一顿饭俗称“年夜饭”,这顿饭是最讲究的,农村家庭一般是上十碗菜,俗称"十大碗",前五碗是规定、家家都有的鸡、鱼、肉、蛋、喜元子,后五碗是各家各户自行搭配。一大家成员围成一桌,吃“十大碗”年夜饭,最后每人在碗里剩下半碗米饭或一个馒头,一方面寓意“年年有余”,一方面是作为家里老黄牛的“年夜饭”。据老年人说,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以前没有农机,犁田、拉车、拉耙、打场等最苦最累的活都是牛干的,为每家每户赚取了丰收。
有时活儿太难太重,动作稍慢一点,或者实在干不动了,还要挨主人的鞭打和恶狠狠的斥骂。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打一千,骂一万,三十吃顿年夜饭。”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当人们欢天喜地过年的时候,也给耕牛吃上“一顿年夜饭”。
男主人从“十大碗”里拨一部分菜肴,再把家庭成员吃余下来的“年年有余”的米饭、馒头覆盖在菜上,端给辛苦耕作了一年的耕牛享用。男主人还站在一旁,**牛第一口吃什么,如果第一口吃下馒头,就预示着来年小麦会大丰收,如果吃米饭就预示着来年水稻会高产。
凤阳民间还有一个女孩“打椿树长个子”的习俗。如果女孩子长不高或者过去一年长个子不明显,女孩子的母亲就会在年三十晚上悄悄的告诉女儿,都是怪自家后院那棵长得最高的椿树,它只顾自己往上长,不照顾小孩,所以就轮不到女儿长个子了。随后,母亲还会教女儿一个“秘诀”并且递给儿一个洗衣棒槌,叫女儿在年三十晚上“守岁”、乘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打自家后院那棵最高的椿树,一边打击椿树,一边还要念叨:
“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我长(zhang )长(chang);你长粗留我打嫁妆,我长(zhang )长(chang)好穿新衣裳。”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完成,如果被外人发现或听去,反而给别人留下了笑柄,嘲笑许久
凤阳县风俗习惯
3楼:匿名用户
,令节日时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过年"是我国传统节日,又称,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精心筹办,在外地工作或商贾的人,要按时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这天焚香,放鞭都鸣炮,"接年"又叫叫,"迎春"初一早晨吃扁食.
(水饺)饭后晚辈向长辈拜年,,平辈互拜,然后到亲族邻里互相祝贺.主人用烟,瓜籽,茶,花生,糖果等招待.乡邻,亲友见面拱手互祝"恭喜发财","新年如意"等吉利话.
妇女不动剪刀,不泼水,不扫地.初二早晨吃汤圆,互请"年酒"又称,"春酒".从初一始,一连三天不做新鲜饭菜.
青壮年操练锣鼓或参加民族形式的文娱活动.大年初一不出门,全家团聚.
安徽凤阳习俗 10
4楼:海上孤客
带上烟酒保健品等礼品,具体带什么,要问问你的女朋友,她父母喜欢什么礼品,你就带什么,主要讨未来岳父母高兴;注意行为举止,做到彬彬有礼,吃饭要坐在背靠大门的地位,喝酒不能喝多。
傣族的风俗习惯
5楼:匿名用户
傣族风俗:
1、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
2、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3、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
6楼:lin_林宇丹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现有人口1075128人。主要从事农业。
寺塔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食俗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节庆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服饰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其不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饰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饰很有文化价值。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有什么区别
1楼 匿名用户 最近我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干部群众分不清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区别。譬如,封斋 作乃玛孜 礼拜 原本属于伊斯兰教的功课,但有人说是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年轻人留大胡子 妇女蒙面纱,有人说是民族风俗习惯,有人说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甚至有人说不留胡须 不蒙面纱就不是穆斯林。 以上问题在社会上...
华盛顿有哪些风俗习惯?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楼 百度用户 美国 1 元旦节 new year s day , 每年1月1日庆祝新的一年开始。人们举办各种各样的新年晚会,到处可以听到 辞旧迎新 的钟声, 为美国的联邦假日。 2 林肯诞辰 abraham lincoln 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庆祝林肯诞辰, 为大多数州的节日。 ...
香港的风俗习惯和美食有哪些,香港人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
1楼 魚兒2瑞 1 名称 干炒叉烧意 介绍 干炒叉烧意 把中西文化溶合得天衣无缝,是不折不扣 此地独有的 香港风味 。它是用酱油炒意大利面拌以肥美的广东叉烧。 中西材料俱备,再加上香港的茶餐厅一向以火炉足 镬气够而成名。 2 名称 鸳鸯 介绍 它是标准的香港发明。混合了奶茶的香滑以及咖啡的浓郁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