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十副对联和其简便寓意,十副中国传统特色的春联,并介绍其寓意。

2020-11-19 10:46:35 字数 5078 阅读 8313

1楼:我不是校花

上联:因荷而得藕。

下联:有杏不须梅。

此联为【明】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上联:白面书生,不料颜良文丑。

原对:缺!

新联:赤壁缅旧,暗笑孙悦刘欢。

新联:红墙院落,堪叹石秀花荣。

此前一下联为权谋所对,确实妙不可言。上联寓意此书生长得潇洒,却是腹中无料。下联寓意赤壁大胜孙权喜悦,刘备开心。另一为豌豆所对。

上联: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原对:缺!

新联:汉高祖官封洛阳,韩寒、萧红。

此联为上联的另一版本,新联为大漠所对,韩寒、萧红为近代作家。

上联:因何而弃偶?

下联:多情故轻离。

此联为我改上联而讽喻负心之人,亦嵌:因荷而弃藕?多苘故轻藜。荷、藕、苘、藜四植物。

上联:来正花开,如今多幸;

下联:去虽叶落,未可轻离。

【宋】蔡京对辽使李俨。“幸”谐“杏”,“离”谐“梨”。

上联:幸早里,且从容。

下联:奈这事,须当归。

此联为【宋】苏轼一日在朋友家做客,忽然想起有急事要离开,主人便留客,指着桌上的果品说:“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上联谐音三种水果和一样药品。

苏轼应口而出:“奈这事(柰、蔗、柿),须当归。”也一样谐音三种水果和一种药品。

更一问一答,其中妙趣横生!

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古对:何水能如河水清。

原对:何叶能如荷叶圆。

新联:孰道能如蜀道难。

此联相传为【宋】苏轼和佛印所对。第一个原对流传最广,但有点纰漏。因为巫山为特指,而河水一般泛指,假如要特指的话,那么就是黄河,但黄河能谈的上‘清’吗?

所以原对应是下一个。原对相传是秦少游对苏东坡。

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原对:池洗莲藕,根根太白李长庚。

新联:花开菊坛,郁郁婉华梅兰芳。

古对:灯把敖广,缕缕赵云赵子龙。

古对:雪笼青山,片片香山白乐天。

此联相传为【清】纪昀之妻所出。纪昀曾夸口说天下无不可对之联,其妻这出此联,纪昀一时无词以对。(但我认为天下切实无不可对之联,而有纪昀不可对之联。

‘对联’字面上看就是成双的意思,要是无下联的话怎么成联,把无下联的联收录在这里是因为希望有真正高才可以对出罢了。)上联谐音:‘个个孔明诸格亮。

’原对谐音:‘根根太白理长根。’太白李长庚是指太白金星李长庚;‘郁郁婉华梅兰芳’是指梅兰芳字婉华,而剧坛又曰菊坛;下一个谐音:

‘丝丝照云照子龙。’敖广为东海龙王,他把灯自然照云照子龙。下一个指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但此联以原对为最妙!之后越对越差。

备注:太白金星李长庚并非【唐】李白,是【汉】仙人,最早出自《太平广记》,李白生时其母见太白金星投胎,故字太白,两者都可以称为‘李太白’,但不能把李白称为‘李长庚’。一般的**都把他说为李白。

而李长庚并不是道家祖老子李耳。老子在道教里时被称为玄都**师,和原始天尊、通天教主并称三清。

上联:花坞春暗,鸟韵吹成无孔笛。

下联:树庭日暮,蝉声弹就不弦琴。

此联为【清】顾鼎臣所作。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原对: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吾联:乌檐应无情,缘雨落泪。

此联为【清】李文甫和其老师所对。又说是描写长白山天池联。

上联:稻梁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哪个先生。

下联: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新联:鸡鸭鹅龙蛇龟,即为混蛋,也可称之禽兽。

此新联为碧影青荷所对。

上联:仲尼问道,是请老子教尔雅。

下联:鳌拜翻书,谁料龟徒也尚书?

此联我我仿古对中嵌书目典故而作。上联出自《史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一指仲尼向老聃学习礼;一指你该请老子我教教你。嵌《老子》《尔雅》两书名。下联指清鳌拜当权大兴***。

一指鳌拜这龟徒(鳌者,龟也)也开始崇尚书本吗?一指你这龟孙也读什么书?嵌《龟图》《尚书》两书名。

《尔雅》:为秦汉学者所纂集。十三经之一。

世界上最早且保存得最完整的一部词典。

十副中国传统特色的春联,并介绍其寓意。

2楼:睢宁一指禅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

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

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

”等。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

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

“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

“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

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

“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

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报三多。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春为一岁首;

梅占百花魁。

——古人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是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无论是一年的规划还是一年的收成,都要在春天做个好的开头。梅花作为不惧冬天寒冷,迎雪而开的花,常被人们作为“坚贞”“顽强”“不惧艰险”等等形象而歌颂。

春节时分虽已开始立春,但天气尚寒冷,而这个季节也只有梅花还开着,之后随着天气的暖和,其他花才会渐渐开放。所从这两点讲,无论是开放时节上,还是精神气概上,梅花都当称“百花魁”。综观此联,言近而旨深。

劝谕人们,如在一年始,即做好一年之计,并具有梅花的顽强精神,则何事不成?何情不达?无怪乎此联能成为一副通用、经久不衰的春联。

太平真富贵;

春色大文章。

——这副春联上联祝社会安定,下联赞春色烂漫,本是寻常内容,却见非凡功力。“太平”与“富贵”、“春色”与“文章”本来都不是能特别顺地承接下来的,但是现在作者不仅联系起来了,而且下的字力道非常大。既言“太平”是“真”的“富贵”,言外之意即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功名利禄是“虚幻”的富贵,这一点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是相通的,其注目的不是个人的享乐,而是天下的安定;既言“春色”是“大”的“文章”,言外之意是寻章摘句所成的作品只能算作“小”文章罢了。

下联五字也可谓其来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温暖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与下联意思差近。

春风杨柳鸣金马;

晴雪梅花照玉堂。

——这副春联字面上充满了喜庆祥和气氛,“春风杨柳”描新春伊始之征,“晴雪梅花”摹残冬将尽之象。“玉堂金马”,典出《汉书扬雄列传》,指汉代宫中之金马门和玉堂殿。这两个地方均为学士待诏之所。

后遂沿用为翰林院的代称。此联通过对汉宫春色的描写,表达了成名学士们的春风得意之情。此外也可理解为昔时读书人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因为联语明丽而有堂皇之气,遂成为古人习用之实用春联。

凤历书元,人间改岁;

鸡声告旦,天下皆春。

——凤历,即所谓皇历、黄历。典出《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

”后因用“凤历”称岁历。含有历数正朔之意。上联意为朝廷所颁历书规定了新春第一天为“元日”,所以人间便改换了新岁。

下联更进一步细节的描写,元日的清晨,雄鸡的啼叫声唤起了初升的太阳,于是普天下皆为春天了。这副传统春联,巧嵌“元旦”(中国古代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庆祝新的一年来临,预兆国运昌隆,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