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http://baike.baidu.***/view/37210.htm
三对春联
2楼:紫杨杨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
欢度春节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
吉星高照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联的寓义和背景和发展史
3楼:点尘无声
、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使用的场合:
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的主阶段: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4、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
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6、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物:
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7、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
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8、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特点:
春联又**帖,是春节时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9、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特点: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
10、喜联的含义与特点: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11、寿联的含义与特点: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12、挽联的含义与特点: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内容大多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操,寄托生者之哀思。盛情深挚,文辞恳切。
13、交际联的含义与特点: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作酬赠交谊的一类饰联。多应用于社会名流以及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14、堂联的含义与特点: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15、名胜古迹的含义与特点:
悬挂、嵌缀或雕刻在山水名胜和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16、文艺作品(含题画)联的含义:
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对联。
17、可以归入杂类的对联:
可以归入对联杂类的有灯联、谜联、宣传联等。
18、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
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19、正对的含义:
正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20、反对的含义: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1、串对的含义: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22、横额的含义与特点:
横额又叫横批、横幅、横联等,贴(悬)于对联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四字者为多。
23、横额与对联的关系:
横额是对联重要的组成部分,横额与对联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联写意,横额题名。许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对联写名胜,横额点出景物名称。
b、对联画龙,横额点睛。通常是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额点出实质和意义。
c、联额互补,相辅相成。对联与横额在内容与意义上互相补充。
24、龙门写法:
如果是长联,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25、对联除正文外的组成部分:
对联有时在正文之外还有题跋、落款等,说明作者、撰写时间,缘起与背景等。
26、横额的写法:
横额的写法,旧时都是自右向左横书,现在也有自左向右写的。
27、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28、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感慨 。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d、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奏相似,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29、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30、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
古代诗歌经历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变过程。
31、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
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32、《诗经》的诗歌形式:
《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33、属于杂言诗的著名诗歌:
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34、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体裁的年代:
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35、七言古诗的特点:
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36、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37、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逐渐受到注意。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著名的纯七言诗。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
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从梁代起,已开始出现七言近体诗的雏形,发展至唐代,终于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8、古体诗的含义: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别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
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39、古体诗的所指范围: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40、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
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
第三、不讲究平仄。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对仗也不避重字。
谁帮我找下春联,对联,语句啊~要有背景材料`各3句 10
4楼:良知
1.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阳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
“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
”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2.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
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求关于遗迹的对联,要有意思和背景!
5楼:风落
上联 : 生死一知己
下联: 存亡两妇人
我对下联: 成败赖萧何
2 . 河南灵宝函谷关犹龙阁联
上联 : 未许田文轻策马
下联:愿闻老子再骑牛
我对下联:我为庄子谁骑牛
3 . 四川眉山三苏祠联
上联 : 一门父子三祠客
下联: 千古文章八大家
我对下联:三国曹氏七步诗
4 . 湖北襄樊咕隆中联
上联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下联: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对下联:两表尽瘁一国志
5 . 云南昆明黑龙潭联
上联 : 万树梅花一潭水
下联: 四时烟雨半山云
我对下联: 两岸松岩几峻峰
6 . 二妃墓联
上联 : 君妃二魄芳千古
下联: 山竹诸斑泪一人
我对下联:洞庭一哭泪万竹。
7 . 赵州桥联
上联 : 水从碧玉环中出
下联: 人在苍龙背上行
我对下联:人在彩虹脊上游
8 . 湖南岳阳楼联
上联 :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
我对下联:千帆浪尖惊心头
9 . 北京陶然亭联
上联 : 似闻陶令开三径
下联:来与弥陀共一龛
我对下联:却见桃源关一春。
10 . 浙江温州文天祥祠联
上联 : 花外子规燕市冷
下联:柳边精卫浙江潮
我对下联:江上红潮霞光染
11 . 安徽采石叽太白楼联
上联 : 吾辈到此堪饮酒
下联:先生在上莫题诗
我对下联:我来石叽拜诗仙
12 . 浙江杭州西湖岳飞墓联
上联 :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
我对下联:西湖泼彩盼英雄
13 . 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联
上联 : 青冢有情犹识路
下联:平沙无处可招魂
我对下联:明月无意弄清风
14 . 云南感通寺联
上联 : 奇花龙女传千古
下联:名士高僧共一楼
我对下联:马踏飞燕毓灵通
15 . 云南昆明龙门联
上联 : 高山仰止疑无路
下联:曲径通幽别有天
我对下联:幽景难觅探有途
16 . 北京白云观华室联
上联 : 咬定一两句, 终身得力
下联: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我对下联:开得七八朵,满园飘香
17 .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上联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我对下联:柔肠可忍,忍天下可忍之情
18 . 陕西韩城太史祠联
上联 :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凌霄汉
下联: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我对下联:殚精竭虑,著就青史垂千古
19 . 河北姜女庙联
上联 :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下联: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我对下联:姜女恨未了,寸寸石片泪坑
20 . 河南开封古吹台三贤祠联
上联 : 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
下联: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