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到底多少,各种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到底多少 10

2020-11-18 22:14:12 字数 5357 阅读 6699

1楼:世界文明导师

根据《算法导论(中文版)》p83**以及《算法(中文版)》部分章节版内容:

算法最坏情况运行时权间平均情况

冒泡&&插入&&选择排序 n^2n^2

快速排序n^2 n*log n

希尔排序(希尔增量) n^2 n^(1.3 - 2)

堆排序 n*log n n*log n

注:希尔排序的性能依赖于选择的增量。

快速排序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2楼:匿名用户

快速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是nlogn(n×log以2为底n的对数)拓展: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附各种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如下:

3楼:匿名用户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nlog2n).

4楼:匿名用户

平均时间复杂度o(nlogn),最坏时间复杂度o(n*n),辅助空间o(logn)

5楼:

nlog2n

n倍以2为底n的对数。

几种常用的排序算法以及其时间复杂度

6楼:吕布是天下无敌

资料**:https://zh.wikipedia.***/wiki/排序算法

几种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7楼:我不是他舅

冒泡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将所有待排序的数字放入工作列表中。

从列表的第一个数字到倒数第二个数字,逐个检查:若某一位上的数字大于他的下一位,则将它与它的下一位交换。

重复2号步骤,直至再也不能交换。

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与插入排序相同,也是平方级的,但也是非常容易实现的算法。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设数组内存放了n个待排数字,数组下标从1开始,到n结束。

i=1从数组的第i个元素开始到第n个元素,寻找最小的元素。

将上一步找到的最小元素和第i位元素交换。

如果i=n-1算法结束,否则回到第3步

选择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也是o(n^2)的。

各种排序的时间、空间复杂度是多少啊

8楼:匿名用户

排序算法

所谓排序,就是使一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起来的操作。

分类 在计算机科学所使用的排序算法通常被分类为:

计算的复杂度(最差、平均、和最好表现),依据串列(list)的大小(n)。一般而言,好的表现是o。(n log n),且坏的行为是ω(n2)。

对於一个排序理想的表现是o(n)。仅使用一个抽象关键比较运算的排序算法总平均上总是至少需要ω(n log n)。

记忆体使用量(以及其他电脑资源的使用)

稳定度:稳定排序算法会依照相等的关键(换言之就是值)维持纪录的相对次序。也就是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就是当有两个有相等关键的纪录r和s,且在原本的串列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过的串列中r也将会是在s之前。

一般的方法:插入、交换、选择、合并等等。交换排序包含冒泡排序(bubbl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sort)。

选择排序包含shaker排序和堆排序(heapsort)。

当相等的元素是无法分辨的,比如像是整数,稳定度并不是一个问题。然而,假设以下的数对将要以他们的第一个数字来排序。

(4, 1) (3, 1) (3, 7) (5, 6)

在这个状况下,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是依照相等的键值维持相对的次序,而另外一个则没有:

(3, 1) (3, 7) (4, 1) (5, 6) (维持次序)

(3, 7) (3, 1) (4, 1) (5, 6) (次序被改变)

不稳定排序算法可能会在相等的键值中改变纪录的相对次序,但是稳定排序算法从来不会如此。不稳定排序算法可以被特别地时作为稳定。作这件事情的一个方式是人工扩充键值的比较,如此在其他方面相同键值的两个物件间之比较,就会被决定使用在原先资料次序中的条目,当作一个同分决赛。

然而,要记住这种次序通常牵涉到额外的空间负担。

排列算法列表

在这个**中,n是要被排序的纪录数量以及k是不同键值的数量。

稳定的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o(n2)

鸡尾酒排序 (cocktail sort, 双向的冒泡排序) — o(n2)

插入排序 (insertion sort)— o(n2)

桶排序 (bucket sort)— o(n); 需要 o(k) 额外 记忆体

计数排序 (counting sort) — o(n+k); 需要 o(n+k) 额外 记忆体

归并排序 (merge sort)— o(n log n); 需要 o(n) 额外记忆体

原地归并排序 — o(n2)

二叉树排序 (binary tree sort) — o(n log n); 需要 o(n) 额外记忆体

鸽巢排序 (pigeonhole sort) — o(n+k); 需要 o(k) 额外记忆体

基数排序 (radix sort)— o(n·k); 需要 o(n) 额外记忆体

gnome sort — o(n2)

library sort — o(n log n) with high probability, 需要 (1+ε)n 额外记忆体

不稳定选择排序 (selection sort)— o(n2)

希尔排序 (shell sort)— o(n log n) 如果使用最佳的现在版本

***b sort — o(n log n)

堆排序 (heapsort)— o(n log n)

**oothsort — o(n log n)

快速排序 (quicksort)— o(n log n) 期望时间, o(n2) 最坏情况; 对於大的、乱数串列一般相信是最快的已知排序

introsort — o(n log n)

patience sorting — o(n log n + k) 最外情况时间, 需要 额外的 o(n + k) 空间, 也需要找到最长的递增子序列(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

不实用的排序算法

bogo排序 — o(n × n!) 期望时间, 无穷的最坏情况。

stupid sort — o(n3); 递回版本需要 o(n2) 额外记忆体

bead sort — o(n) or o(√n), 但需要特别的硬体

pancake sorting — o(n), 但需要特别的硬体

排序的算法

排序的算法有很多,对空间的要求及其时间效率也不尽相同。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排序算法。这里面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又被称作简单排序,他们对空间的要求不高,但是时间效率却不稳定;而后面三种排序相对于简单排序对空间的要求稍高一点,但时间效率却能稳定在很高的水平。

基数排序是针对关键字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快速排序

堆排序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希尔排序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新建一个空列表,用于保存已排序的有序数列(我们称之为"有序列表")。

从原数列中取出一个数,将其插入"有序列表"中,使其仍旧保持有序状态。

重复2号步骤,直至原数列为空。

插入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平方级的,效率不高,但是容易实现。它借助了"逐步扩大成果"的思想,使有序列表的长度逐渐增加,直至其长度等于原列表的长度。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将所有待排序的数字放入工作列表中。

从列表的第一个数字到倒数第二个数字,逐个检查:若某一位上的数字大于他的下一位,则将它与它的下一位交换。

重复2号步骤,直至再也不能交换。

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与插入排序相同,也是平方级的,但也是非常容易实现的算法。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设数组内存放了n个待排数字,数组下标从1开始,到n结束。

i=1从数组的第i个元素开始到第n个元素,寻找最小的元素。

将上一步找到的最小元素和第i位元素交换。

如果i=n-1算法结束,否则回到第3步

选择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也是o(n

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计算

9楼:匿名用户

你这个问题是自己想出来的吧?

第一,你指的时间复杂度是大o表示法的复杂度,也就是一个上界,但不是上确界,所以就算你以一种方式中断排序过程,时间复杂度还是o(n*logn),假设排序过程还能执行的话。

第二,达到o(n*logn)的排序算法,以快速排序为例,快速排序不知道你看过没有,它不像选择排序或者冒泡排序那样,每一趟可以确定一直最大或者最小值,对于快速排序,每一趟排序后如果你删掉最后一个元素将导致整个算法失效。如果你要用这种删除元素方法的话,只能采用冒泡排序或者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是o(n^2)

所以,我猜想你是不是想做类似于在n个元素中寻找前k个最大者之类的事情(k=n-l)

如果是这样的话,有复杂度是o(n*logk)的算法,利用快速排序中的partition操作

经过partition后,pivot左边的序列sa都大于pivot右边的序列sb;

如果|sa|==k或者|sa|==k-1,则数组的前k个元素就是最大的前k个元素,算法终止;

如果|sa|k,则从sa中寻找前k大的元素。

一次partition(arr,begin,end)操作的复杂度为end-begin,也就是o(n),最坏情况下一次partition操作只找到第1大的那个元素,则需要进行k次partition操作,总的复杂度为o(n*k)。平均情况下每次partition都把序列均分两半,需要logk次partition操作,总的复杂度为o(n*logk)。

由于k的上界是n,所以以n表示的总复杂度还是o(n*lo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