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言智理
哲理最接近的诗词是:王守仁十一岁时以《蔽月山房》为题信口吟出了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句:“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2楼:匿名用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楼:匿名用户
哲理最接近的诗句上?
4楼:匿名用户
选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题西林壁》。可以理解为看问题若能突破自身局限,方可以认
识全貌。“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出自苏轼《琴诗》,可以理解为讲琴声发生的因缘。“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观书有感》,讲汲取新知的愉悦和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
朱熹《冬夜读书示子聿》,讲实践对于认知的重要性。
与《蔽月山房》诗意最接近的诗句
5楼:匿名用户
我觉得跟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有点像,意思是站的高看的远。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蔽月山房》
王阳明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首诗与哪句诗哲理接近
6楼:匿名用户
与“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相近。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解析:
出处:苏轼 宋 《题西林壁》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二、“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解析:
出处:明代 王守仁《蔽月山房》
原文: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译文:山更近月更远觉得月亮比较小,就说这座山比月亮大。
倘若人的眼光向天一样大,那么应当看到更高的山,更广阔的月。
7楼:匿名用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楼:匿名用户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谁能解释《蔽月山房》王阳明 的诗句
9楼:旧城南忆往
译文:山靠的人近月亮离得远所以觉得月亮小,于是就说这座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的眼睛跟天一样大,就会看见山虽然高但是月亮更大。
原文: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
出处:出自明朝王阳明的《蔽月山房》。
《蔽月山房》诗,王阳明12岁时作。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失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王阳明独创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10楼:匿名用户
诗可以这样翻译:人置身在山中远观月亮便会觉得月亮小,山比月亮大。如果人能睁大双眼好好去洞悉观察的话,便会发现山越高月亮更阔,更大。
隐含在诗里的意思是人不能犯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毛病,应该放眼世界,要明白事理,山外有山,楼外楼。
11楼:匿名用户
这首尸的意思直译即可,没有什么难度。只是对这直译出来的意思的理解有难度,作者在12岁所做的诗看起来很幼稚,其实提到了一种哲学思维。此诗看似言辞幼稚,很有打油诗的神韵,但其中却奥妙无穷。
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十二岁的少年用他独特的思考观察方式,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后世有人称之为辩证法。
12楼:匿名用户
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谁能解释《蔽月山房》王阳明 的诗句《蔽月山房》王阳
13楼:市立打
这首尸的意思直译即可,没有什么难度.只是对这直译出来的意思的理解有难度,作者在12岁所做的诗看起来很幼稚,其实提到了一种哲学思维.此诗看似言辞幼稚,很有打油诗的神韵,但其中却奥妙无穷.
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十二岁的少年用他独特的思考观察方式,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后世有人称之为辩证法.
蔽月山房的原诗内容
14楼:神i射龙
《蔽月山房》原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蔽月山房》另一版本(非原版):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蔽月山房的原文解释
15楼:疯子疯
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
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
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16楼:我不爱那个人
看问题若能突破自身局限,方可以认识全貌。
山高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抬见山高月更玄!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什么
17楼:束玉花端秋
你好,这首诗是明代著名哲学家,心学宗师王阳明小时候写的。原文应该是这样
山高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阔。
意思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山要比月大很多,但如果我们到天上或月球上去看,就会发现其实月比山更大。这说明我们看问题,往往会被它的表面所欺骗。我们的视觉,直觉,听觉等感官认识都是不充分的。
很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也就是说,要想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变换角度,多维度地去认识事物。不能以一时一地一人的认识为真理。否则就会变成井底之蛙。
供你参考。
18楼:之言岁月
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广阔。
《蔽月山房》诗记载为王阳明12岁时所作。年仅12的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感叹,其中"山高月更阔"更是说明山于月相比虽小,但与我却很高大,这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阳明没有想很多,但这诗却让今人读来感想很多
19楼:匿名用户
出自明代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表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普遍受限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及高度。
与本诗哲学寓意相近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楼:匿名用户
关键是后两句,
若有人眼大如天,
抬见山高月更玄。
可能是说如人的眼睛像天一样大,
那么抬眼就比山高,
闭眼就可以关住月亮。
21楼:巫克平
运用类比,说明人的见识仅囿于己见。
22楼:晋武陵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同。。。表达了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日.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的繁体字是什么?请翻一翻,帮帮忙!
23楼:
译文: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
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
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此诗出自明代王阳明《蔽月山房》。
《蔽月山房》诗,王阳明12岁时作。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失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24楼:匿名用户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日.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我帮你翻过来了,只是系统只显示简体。你可以把这些字复制到word中,使用工具栏中的工具,转化为繁体。
25楼:布衣斋主
满嘴喷粪,什么玩意啊
意思与“访问”一词最接近的是,与积累一词意思最接近的是什么
1楼 学习小霸王 访问近义词 拜候,拜望,拜访,拜谒,探访,探问,看望,考察,访谒,走访,探望这些都可以,我觉得拜访最接近。 望采纳,谢谢! 2楼 要看用在哪儿吧,拜访,采访,寻访 采访 访问 寻访 访谈 这四个词语那个跟拜访的意思最接近 3楼 呆萌的小芈月 采访 采集素材,调查访问 访问 1 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