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箫洒舞剑
李绅悯农的诗眼在于“悯”,全篇表达的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悲悯,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而李白的秋浦歌却从冶炼工人宏伟的工作场面入手描写,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全篇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秋浦歌和悯农(体会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景和抒发的感情)
2楼:v实得分我
秋浦歌是抒发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悯农是抒发农民的辛苦
写出《秋浦歌》和《悯农》这两首诗歌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3楼:匿名用户
李白的秋浦歌却从冶炼工人宏伟的工作场面入手描写,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全篇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而李绅悯农的诗眼在于“悯”,全篇表达的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悲悯,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体会秋浦歌和悯农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4楼:匿名用户
李绅悯农的诗眼在于“悯”,全篇表达的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悲悯,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而李白的秋浦歌却从冶炼工人宏伟的工作场面入手描写,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全篇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楼:花花风采
诗人对唐王朝政治腐败,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的情境下抒发的;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这首诗是描写的农民勤奋耕地的诗。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饭,不要轻易浪费,只有珍惜粮食才能不辜负农民的辛劳付出。借此揭露社会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秋浦歌和悯农两首诗描写的有什么不同
6楼:陈伟
秋浦歌描写的是劳动的乐,而悯农描写的是劳动的苦。秋浦歌是有收获的劳动,而悯农是无收获的劳动
悯农和秋浦歌描写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7楼:钱江化工
《秋浦歌》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悯农》2概写农民的劳动。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8楼:匿名用户
秋浦歌赞美了冶炼工人乐观
悯农和秋浦歌描写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9楼:百度用户
一个爱工作一个爱劳动
10楼:蔡煜鑫
老师没讲吗?脑残,我们老师都已经讲完了
《悯农》与《秋浦歌》描写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11楼:匿名用户
《秋浦歌》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悯农》2概写农民的劳动。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12楼:匿名用户
不同点:《秋浦歌》写的是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悯农》写的是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相同点:都写的是劳动
13楼:匿名用户
秋浦歌描写的是一幅瑰丽壮丽的秋色冶炼图。
悯农通过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与农民辛勤劳作却仍旧饿死的状况进行对比。
14楼:匿名用户
《悯农》描写的是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秋浦歌》描绘了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伴着熊熊火炉和飞溅的火星,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
两首思想感情不同,但题材(描写对象)相同的诗或词?
15楼:匿名用户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
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
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剑门,山名。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舍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罢官,遂躬于田亩。
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关山月【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被**罢官闲居成都,距宋、金达成“隆兴和议”近十五年。诗中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来将军们“朱门沉沉按歌舞”的荒淫享乐,抒写士兵们以死报国的“壮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愤,和“遗民忍死望恢复”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愤怒谴责。
《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沈沈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夜泊水村
【题解】
此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此诗为即景之作。
【原文】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书 愤【题解】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诗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题解】
见《剑南诗稿》。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其二)
【题解】
见《剑南诗稿》。绍熙三年(1192)初秋作于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共二首,此其二。
诗中抒发了对金人占领区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题解】
选自《剑南诗稿》。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终矢志不移。
此诗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名作之一。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园(二首)
【题解】
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者旧续闻》和刘克庄《后村诗话》载,游二十岁与其表妹唐琬婚,然琬为陆母厌,只得改嫁,十多年后,游与琬邂逅于沈园,共叙旧情。游痛以作《钗头凤》词,琬亦作同调之作,以诉其情。沈园会后,琬不久便离开人世。
游于庄元五年(1199),作二绝句以记之。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示 儿【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临终前,是诗人的绝笔和遗嘱。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终身抱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爱国深情。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 咏梅
【题解】
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还写了四首咏梅词,词境大都托物言志,是诗人品格的写照。《卜算子·咏梅》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夜游宫 记构寄师伯浑
【题解】
此词选自《渭南文集》,系一首记梦之作,而这梦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现,词中又绘写了梦醒后的感慨,洋溢着慷慨昂扬的爱国激情,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诉衷情【题解】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这时词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乡山阴。但他一日也没忘记抗敌前线,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题解】
选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词林纪事》引《词统》云:
“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原文】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钗头凤【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陆游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据《齐东野语》记载,词中描绘的是陆游与唐琬的一段爱情悲剧。
【原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游小孤山记
【题解】
选自《入蜀记》,一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钯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称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罕松县,有戌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地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澎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发。万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支:
“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璧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