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流尘
又称智猪策略,解释为: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同在一个食槽里进食,一头大猪,一头小猪。我们假设它们都是有着认识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充分理性的“智猪”,猪圈两头距离很远,一头安装了一只控制饲料**的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头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饲料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及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饲料。
两头猪可以选择的策略有两个:自己去踩踏板或等待另一头猪去踩踏板。如果某一头猪做出自己去踩踏板的选择,不仅要付出劳动,消耗掉2份饲料,而且由于踏板远离饲料,它将比另一头猪后到食槽,从而减少吃到饲料的数量。
我们假定:若大猪先到(即小猪踩踏板),大猪将吃到9份的饲料,小猪只能吃到1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9,-1】;若小猪先到(即大猪踩踏板),大猪和小猪将分别吃到6份和4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4,4】;若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到7份的饲料,小猪吃到3份的饲料,即双方得益为【5,1】;若两头猪都选择等待,那就都吃不到饲料,即双方得益均为0。
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可以用下表所示、表中的数字表示不同选择下每头猪所能吃到的饲料数量减去前去踩踏板的成本之后的净收益水平。
大猪行动 大猪等待
小猪行动 5, 1 9, -1
小猪等待 4, 4 0, 0
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
那么这个博弈的均衡解是什么呢?这个博弈的均衡解是大猪选择去踩踏板,小猪选择等待,这时,大猪和小猪的净收益水平均为4个单位。这是一个“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均衡。
在找出上述智猪博弈的均衡解时,我们实际上是按照“重复剔除严格劣势策略”的逻辑思路进行的。这一思路可以归纳如下:首先找出某参与人的严格劣势策略,将它剔除,重新构造一个不包括已剔除策略的新博弈;然后,继续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某一参与人的严格劣势策略;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剩下唯一的策略组合为止。
剩下这个唯一的策略组合,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解,称为“重复剔除的占有策略均衡”。
在智猪博弈收益矩阵中可以看出:小猪踩踏板其能得到l份甚至损失1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得到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采取“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都是最好的选择。
大猪行动 大猪等待
小猪行动 5, 1 9, -1
小猪等待 4, 4 0, 0
剔除后的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就吃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只好为自己的4份饲料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也就是说,无论大猪选择什么策略,选择踩踏板对小猪都是一个严格劣势策略,我们首先加以剔除。在剔除小猪踩踏板这一选择后的新博弈中,小猪只有等待一个选择,而大猪则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在大猪这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中,选择等待是一个严格劣势策略,我们再剔除新博弈中大猪的严格劣势策略等待。
剩下的新博弈中只有小猪等待、大猪踩踏板这一个可供选择的策略,这就是智猪博弈的最后均衡解,达到重复剔除的优势策略均衡。
智猪博弈与囚徒困境的不同之处在于:囚徒困境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有自己的严格优势策略;而智猪博弈中,只有小猪有严格优势策略,而大猪没有。
什么是钱德勒结构跟随战略?
2楼:青仔
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chandler's structure follows strategy)——钱德勒命题 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又称“钱德勒命题”,指的是美国著名 艾尔弗 雷德·d·钱德勒 ( alfred d.chandler )在研究美国企业组织结构和 经营战略 的演变 过程时发现, 企业组织结构 是随着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 据此提出的命题。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结构不仅具有多样性特征, 还具有动态适应性特征。
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与选择,反过来,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又受到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制约 。两者的关系类似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战略重点 决定着组织 结构,战略重点的转移决定着组织结构的调整, 组织结构制约着战略重点的实施。
**学中小猪和大猪的故事谁知道详细内容?哪种方法才能保证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
3楼:da僖仔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
,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什么是大小猪博弈
4楼:匿名用户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 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 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 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
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 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量方 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 (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上等待庄家抬轿的**;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 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的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是什么意思?
5楼:暴走少女
“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
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
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的话,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行动的话,则仅仅可以获得大猪吃剩的1个单位的纯收益,所以等待优于行动。
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相关案例:
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
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
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