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中的通假字、一词多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有哪些

2020-11-18 14:54:10 字数 8940 阅读 3725

1楼:liuqu柠檬味

通假字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4.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6.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7.右手攀右指(指——通“趾”,脚趾头。

攀——通“扳pān”,扳着。)

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2.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3.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4.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木:

能以径寸之木 (圆木)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7.者:

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8.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9.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10.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11.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启窗而观(连词,然后)

12.以:

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13.语:

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14.盖: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15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说)

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

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比

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可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

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

人物:古义:人和物

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高可二黍许:许

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约八分有奇:奇

古义:零数

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的通假字、一词多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2楼:野有蔓草

一、通假字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右手攀右指(指——通“趾”,脚趾头。攀——通“扳pān”,扳着。)二、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能以径寸之木 (圆木)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启窗而观(连词,然后)

以: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云: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此中人语云(说)

三、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

人物:古义:人和物

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高可二黍许:许,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

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五、拓展:

《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因而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课文,也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课文、2017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课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课文、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二十七课课文。

3楼:匿名用户

2·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诎——“屈”,弯曲。)

4楼:匿名用户

1、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

翻译: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

2、左手倚一衡木(衡——“横”,横着)

翻译: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

3、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翻译: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翻译: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翻译: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翻译: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5楼:匿名用户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中心思想。。。。。。

6楼:匿名用户

初中语文:文言文《核舟记》鉴赏,重点字词翻译,轻松学会文言文

《师说》中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7楼:霸气侧漏丶黛

一词多义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 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 则耻师:(动词 拜师)

【之】①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 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③ 词类活用

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⑧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①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①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 师不必贤于**:(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① 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③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⑦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⑧ 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3.今之众人---众人---古:普通人 今:表示大众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10.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11.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2.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被动

4.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5.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7.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一词多义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 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 则耻师:(动词 拜师)

【之】①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 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③ 词类活用

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⑧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①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①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 师不必贤于**:(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① 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③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⑦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⑧ 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3.今之众人---众人---古:普通人 今:表示大众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10.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11.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2.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被动

4.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5.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7.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8.不必贤于**-介词结构后置

9.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3.则曰-省略句

8.不必贤于**-介词结构后置

9.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3.则曰-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