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考拉的生活习性,越多越好,在上课

2020-11-18 12:52:04 字数 4963 阅读 2235

1楼:

无尾熊的平均寿命,约在十

二、三岁左右,小时被妈妈养、长大后被人类养。小无尾熊囝仔出生后,会先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袋子里喝奶、撒娇,半年后才探出头来,攀在妈妈的身上,像只可爱的跟屁虫。

无尾熊简介

姓名:无尾熊

拉丁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俗名:koala

外号:考拉、可拉熊、树袋熊

学校:哺乳纲

班级:有袋目〈同班同学有袋鼠、袋熊、袋鼯等〉

座号:结趾科

住址:澳洲东南部的尤加利树林区

体重:约15公斤

身高:60~80公分

无尾熊的生活

食 无尾熊不吃尤加利树以外的叶子。而且在约六百种的尤加利树里,只挑约三十五种来吃。每日大约要吃一公斤半的树叶,为了便于消化,盲肠约有两公尺半的长度。

尤加利树叶里含有带毒性的尤加利油,但是无尾熊的肝脏却能加以化解。

无尾熊(koala)这个名称,在澳洲原住民的土话中,是「不喝水」的意思。但是,所有的动物都需摄取水分才能生存,那么住在高树上的无尾熊,究竟是如何摄取水分的呢?其实尤加利树叶里含有很多水分,所以,只要吃尤加利树叶,就能获得无尾熊身体所需的足够水分。

无尾熊的大便和小便都在树上排放,所以尤加利树的周围经常会看到无尾熊的大便。无尾熊的大便含有尤加利树的臭味,小便的气味也非常难闻。

住 无尾熊居住的尤加利树林,一到晚上就热闹起来。因为他们会为了寻找尤加利树叶而四处活动。白天在尤加利树上睡觉的无尾熊,到傍晚就开始活动了深夜稍事休息,到黎明前又再度开始活动。

由此可知,无尾熊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

对野生的无尾熊而言,最可怕的是山林火灾。来不及逃走的无尾熊常与尤加利树一起藏身火海。另外,据说无尾熊还怕大鹰鹫和土狼等凶猛动物的追捕。

但是。最近在尤加利树林内的道路上,被汽车撞死的无尾熊数量也不少。

行 无尾熊的一天有一半以上时间躲在尤加利树上睡觉。他们坐在尤加利树的树枝,以四肢环抱树枝干的姿势睡觉。睡觉时用前脚和后脚紧紧地抓着树枝,所以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当无尾熊要迁移到另一棵树时,就会爬下树来,慢慢走或是快步跑过去。

无尾熊的全身长满了绒毛,与身体比较起来,头、耳朵和黑色的鼻子显然大了很多。接着,我们就来仔细地看看无尾熊的身体。无尾熊的耳朵很大,所以细小的声音也可以听得到。

无尾熊的眼睛能和猫的眼睛一样调节光线。夜里张开瞳孔就能视物,白天合上瞳孔即能遮光。无尾熊拥有非常灵敏的鼻子。

能闻到自己爱吃的尤加利树叶的香气,或同伴的气味。

无尾熊有可咬断尤加利树叶的前齿〔门齿〕和在口腔深处,能磨碎叶子的臼齿,上下颔合计共是三十颗。

无尾熊的前脚和后脚的趾尖,长有尖锐的趾甲,可用来抓着树枝或树干。另外,两脚的背面均有细纹,可确保在树上不至于滑落。公熊的胸部,有一块毛色特别不同的地方。

那里有会发出气味的臭腺。而且,公熊从外表即可看到***。

母熊的腹部有护育小婴儿的囊袋。熊宝宝就在此囊袋中吸食母熊的乳汁而长大。在澳洲,除了无尾熊之外,在雌性的腹部有囊袋的动物还有很多,像是袋鼠、鼬鼠等等。

这些动物都会产**型极小的幼儿,放进囊袋里面扶养长大。囊袋既是宝宝的睡床,又是保护它的安全场所。

无尾熊koala的种类

澳洲有三种无尾熊。这三种无尾熊不单外形不同,所吃的尤加利树种类也有异。下面来比较看看它们的毛色与体型的差别吧。

维多利亚无尾熊〔南方的无尾熊〕

住在最寒冷的地方。浓厚的体毛呈现容易吸收阳光热量的焦褐色。耳朵和身体都很大,公熊的体重可达7~13.5公斤

新南威尔斯无尾熊〔中部的无尾熊〕

是最早发现的无尾熊,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毛色深灰,是南方无尾熊和北方无尾熊的中间型。

昆士兰无尾熊〔北方的无尾熊〕

居住在北部温暖地方的无尾熊。毛色呈既浅且柔的灰白色。体型娇小,体重约4.1~9.1公斤之间。

考拉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楼:匿名用户

考拉大体归属为夜行性动物,在夜间及晨昏时活动旺盛,因为这比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活动更能节省水分与能量消耗。

白天通常将身子蜷作一团栖息在桉树上,晚间才外出活动,沿着树枝爬上爬下,寻找桉叶充饥。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桉树上,但偶尔也会因为更换栖息树木或吞食帮助消化的砾石下到地面。

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桉树叶是他们唯一的食物。他们几乎从不下地饮水,因为从桉树叶中能得到足够的水分。

它们的肝脏十分奇特,能分离桉树叶中的有毒物质,因此考拉的睡眠时间很长以消化有毒物质,每日需睡眠17~20小时,仅剩余4个小时用来采食、活动、个人卫生清洁及与其它考拉进行交流。

考拉性情温驯,行动迟缓,从不对其他动物构成威胁。考拉反应极慢,这个动物反射弧好像特别的长。曾经有人尝试,用手捏考拉一下,考拉经过很久的时间才惊叫出声。

考拉鼻子特别发达,能轻易地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桉树叶,并发觉哪些可以采食,哪些有毒而不能采食,也能嗅出别的考拉所遗留标记的警告性气味。

考拉会发出多种声音与其它考拉进行联系和沟通,雄性考拉主要通过吼叫来表明它的统治与支配地位,从而尽量避免打斗消耗能量,并向其它动物表明它的位置。

树袋熊一眼就能看出某棵树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别的树袋熊。树袋熊会在树基部留下自己小球状的排泄物。

甚至一只考拉死后一年之久,别的考拉都不会搬进这块空的家域,因为这段时间,前一只考拉身体留下的香味标记和爪刮擦树皮标记尚未自然风化消失。

一只年轻的考拉性成熟时,它必须离开其母亲的家域范围,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域。它的目标是发现并加入另一繁殖种群,这比发现适于居住的栖息环境更重要。

总是有一些暂时游荡于稳定群体之外的雄性树袋熊,常常观望于繁殖群体边缘,等待加入其中并成为永久性居民。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当处于安全的家域树上的时候,考拉会自然地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时也会因为躲避太阳或享受微风向而不停地在树上移动位置。

天气炎热时,考拉会摊开四肢并微微摇摆,以保持凉爽,而天气变冷时,则会将身体缩成一团以保持体温。

澳大利亚考拉生存状况堪忧:

憨态可掬的考拉被誉为澳大利亚的国宝,主要分布在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南澳州的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树林中。

考拉在自然界面临的天敌主要有澳洲野犬、狐狸和老鹰等,然而,现在人类越来越成为威胁考拉生命的头号杀手。

澳大利亚考拉**会估计,18世纪后期英国人尚未踏足澳大利亚前,澳考拉数量超过千万只。目前,澳大利亚野生考拉数量只剩不到8万只。

人类活动导致考拉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考拉种群面临的最大威胁。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展和内陆地区丛林开垦等人类活动直接导致考拉数量急剧减少。

由于栖息地丧失,在过去15年至20年间,昆士兰州的考拉数量下降了53%,新南威尔士州的考拉数量下降了26%。

栖息地遭破坏导致考拉被迫迁徙寻找新的栖息地。在此过程中,考拉极易受到来往车辆的撞击和家犬的攻击。目前,每年死于车轮之下和家犬攻击的考拉超过4000只。

昆士兰州一家动物医院声称,去年收治了1万多只受伤的考拉,尽管医院已竭尽全力,但仍应接不暇,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张是考拉住院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

人民网-澳大利亚考拉生存状况堪忧

3楼:匿名用户

无尾熊,英文:koala,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外号:

考拉、可拉熊、树袋熊;体重约15公斤,身高为60-80公分。虽然大家长久以前都称它为熊,实际上不是属熊(bear)类的。在大约1500万年前,便存在着无尾熊祖先的踪迹。

全球无尾熊最多的地方就是澳大利亚(澳洲),整个澳洲大陆的无尾熊数量在4.5万只到8万只左右。

无尾熊属有袋类动物,身上有个养育宝宝的育儿袋,小无尾熊在妈妈的袋里长大。无尾熊出生时只重0.5公克。

无尾熊独居性格极强,过着单独自在的生活。无尾熊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尤加利树(又称为桉树)上度过的,诸如睡眠、吃东西、生育等。无尾熊吃了睡,睡了吃,一天可睡上18、9个小时。

无尾熊只要吃尤加利树的树叶,就可供给所需要的养分及水分;无尾熊是一种夜行性动物,通常都是在白天天气热时睡觉,大多在晚上才开始活动;只有为了寻找食物或是有相当不错的树荫遮敝时,才会破例在白天行动。无尾熊也有令人想不到的游泳技能,可以横渡小河、小溪。无尾熊的平均寿命,约在12-13岁左右。

考拉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拜托^^在上课!

4楼:半坡

http://ks.**.yahoo.***/question/1406111516564.html

考拉是哪个国家的?

5楼:妄与栀枯

1、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

2、英文名koalabear**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3、树袋熊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具有一块特别醒目的棕色香腺。分布在南部的考拉,因为需要适应较寒冷的气候而拥有较大的体重和较厚的皮毛。

4、考拉大体归属为夜行性动物,在夜间及晨昏时活动旺盛,因为这比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活动更能节省水分与能量消耗。考拉性情温驯,行动迟缓,从不对其他动物构成威胁。考拉反应极慢,这个动物反射弧好像特别的长。

考拉鼻子特别发达,能轻易地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桉树叶,并发觉哪些可以采食,哪些有毒而不能采食,也能嗅出别的考拉所遗留标记的警告性气味。

澳大利亚考拉生存状况堪忧

澳大利亚考拉**会估计,18世纪后期英国人尚未踏足澳大利亚前,澳考拉数量超过千万只。截止2018年,澳大利亚野生考拉数量只剩不到8万只。

人类活动导致考拉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考拉种群面临的最大威胁。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展和内陆地区丛林开垦等人类活动直接导致考拉数量急剧减少。

由于栖息地丧失,昆士兰州的考拉数量下降了53%,新南威尔士州的考拉数量下降了26%。

栖息地遭破坏导致考拉被迫迁徙寻找新的栖息地。在此过程中,考拉极易受到来往车辆的撞击和家犬的攻击。每年死于车轮之下和家犬攻击的考拉超过4000只。

昆士兰州一家动物医院声称,去年收治了1万多只受伤的考拉,尽管医院已竭尽全力,但仍应接不暇,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张是考拉住院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