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将军墓葬估计有什么陪葬品,南北朝侯爷级墓葬估计有什么陪葬品 30

2020-11-30 15:29:27 字数 4072 阅读 3299

1楼:匿名用户

铜镜、铁剑、瓷钵、带釉瓷碗

2楼:三十一画生

南北朝的将军多是实权派,都积聚了大量财富!实力雄厚者比如刘裕还自己当了皇帝

陪葬品一般不外乎铜镜,彩陶等,还有很多金银珠宝有些将军墓中有女人陪葬,事实上她们生前是将军的小妾吧也有信佛者,一生杀戮颇多 晚年信佛,有用佛像做陪葬品的本人爱好历史,你可以就其他问题与我讨论哦

南北朝侯爷级墓葬估计有什么陪葬品 30

3楼:云暮歌

南北朝的大墓多薄葬,相比较汉代来说,陪葬品很少。(特别是南朝,我对北朝不是特别熟悉)

一般来说墓的规格陪葬品是比较次要的,特别是非宗室的人的墓。(就是不是皇室的话,陪葬品规格不会太高)显示墓主人身份的比较重要的东西是碑刻和墓志铭。

一般出土的会有瓷器,这个包括一些日用器皿,比如酒壶等等,还有一些专门用来陪葬的,比如魂瓶。

一些陶土制的屋子、偶俑等等。

会有一些墓主人身前比较喜欢的东西,比如喜欢服食五石散的人会陪葬五石散,喜欢书的人会陪葬书。还有墓主人的印章等等。

如果有女子合葬,一般还会有铜镜、珠宝饰品等等。

很多贵族的墓地装饰有壁画和砖雕。

将军墓一般都有什么陪葬品

4楼:蛛精的魔网

帮你查了一下:

①商代妇好墓: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青铜器以礼器和**为主,礼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成对或成组,妇好铭文的鸮尊、盉、小方鼎各一对,成组的如圆鼎12件,每组6件,铜斗8件,每组4件。

司母辛铭文的有大方鼎、四足觥各一对。其他铭文的,有成对的方壶、方尊、圆斝等,且多配有10觚、10爵。

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其中铸“妇好”铭文的共109件,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如鸮尊、圈足觥造型美观,花纹繁缛。三联甗、偶方彝,可说是首次问世。

②西汉末年的一座将军墓:铁剑,折叠铠甲一套,铁杵一件,甑、釜一套,冥灶一套、陶罐两个,货泉及五株钱币多枚,以及一面直径为18厘米的铜镜

③南北朝大概:铜镜、铁剑、瓷钵、带釉瓷碗

④晋代的一座将军墓:陶盆、陶磨、陶罐、陶灶、陶井、陶勺、陶鸡、陶猪、陶狗;十分齐全的古代兵器如铁刀、铜镜、铜削刀、铜弩机、铜钗、铜币(贷泉币)等

为什么佛像出现在陪葬品上,在墓葬里?

5楼:食一刻

说明墓主人生前信佛,或者从事佛教相关职业,

6楼:琼楼登高人为峰

在我国古代有有一段时期都是很信奉佛教的,包括皇帝本身以北为最为出名拓跋扈,还有唐朝或者叫大周朝的武则天时期也是信奉佛教的唐太宗时期也是如此

南北朝墓葬的排水渠一般在墓室的什么位置

7楼:匿名用户

墓室底部随着古墓的走向,一共有3条排列整齐的排水沟,在墓室和甬道的位置汇集成一条排水沟,沿着墓道的位置向前方延伸。

六泉口将军墓葬的是哪将军?

8楼:匿名用户

六泉口有很多人都葬在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朝万历二年大将军施亚东的陵墓。施亚东是名将常遇春手下的副将,他学过易经研究过风水,生前吩咐家人他故去后要葬在这里~

9楼:施由健儿

我一世祖施亚东的陵墓。我是他的二十一代玄孙,很高兴为你解答

辽代将军墓都陪葬什么东西

10楼:膲蠢仲平

都是金银玉器,还有游牧民族与汉族不同的是他们墓里有一些代表游牧特征的物品,

为什么圆型砖墓里没陪葬品 一般圆形墓属于什么那个年代 连续考古7个都没什么

11楼:蓝冰成雪

好多朝代都有圆形墓的,但似乎这种墓规格并不高。

12楼:建宇宙

圆顶墓女真人的,不是金朝就是清朝。

明清时代的墓葬有什么特征

13楼:离我远点

陪葬品数量多且豪华。

从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葬品主要是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隋唐五代时期,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陶俑分为出行时的仪卫行列和家居时的家臣侍者两大类。

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14楼:天天天蓝

1、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

2、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迁)葬,又叫二次葬。

3、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罈。

4、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

5、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

墓葬的型式风格

1、普通墓

普通墓最为常见,即地面用石板铺就,墓穴在中间,墓穴后树石碑,后方和两边用石板围起,成为一块半封闭的墓地。人们看到的一排排兵营式墓即是。

2、草坪墓

草坪墓是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骨灰盒的石椁埋入地下,石椁上方盖上石碑,石碑稍高出地面平铺,上刻碑文,周围种上绿草。整个墓地看上去是绿草一片。

3、艺术墓

艺术墓很多是根据死者的生平而专门设计的墓型,是艺术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结合,文化品味很高,充分体现了家属的一片深情和设计者的匠心。艺术墓特色鲜明,耐人寻味,深受丧家的欢迎。

4、壁墓

壁墓顾名思义就是安葬在岩壁上的墓位,还有一种称呼叫塔墓,多数出现在港澳台地区。随着改革开放慢慢也被大家所接受,它的好处是能节约土地使用空间,并能集中管理殡葬事务,也方便丧家祭拜。

15楼:匿名用户

墓葬俗称山坟,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见的多是土葬。

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时期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

明清以前的墓则很难在墓地表面分辩出来,因此在开发推土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葬,又叫二次葬。

其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罈。

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一般以装饰物如玉器、金银器为主。

明清代墓葬最大的特点,就是显现了墓场构建布局的民间石雕文化。石雕文化体现了各个朝代不同风格的社会民俗状况以及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和匠心,是弥足珍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相互融合的载体资料。一是历史见证,如墓 志铭,比较翔实地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事迹、仕宦、婚姻、亲友、丧葬等,其中不少出自著名艺术家、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之手,如西棠新村子李氏赵太孺人墓碑就是清朝嘉庆年间中国著名书法家、四库全书总纂之一的陈昌齐的作品。

清翰林检讨苏其章的墓志铭即为清乾隆年间名人刘墉的门生、举人何斯懋的作品。这些墓志铭石雕纹饰华美、书法精湛、文字洗炼、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二是精美的工艺品,徐闻古墓石雕,有一种特定的品味,它把江淅、闽南、雷州地区的艺术作品熔于一炉,石雕的美术底本以及制作技巧,雕刻工艺精美绝仑,刀法娴熟,线条酣畅 ,冲切得体,形象生动鲜明,寓意深刻感人,富有强烈的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

明清代墓葬吸收了我国东南地区古风水学说的布局,在墓场的营造中糅进了古风民情,崇尚了古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人生孺慕之诚”的风气。采用了民间建墓工匠的组合标准,由“墓庭”入口到“手”的入深,分别为中三步,大太极等布局,以墓前的栏杆望柱的柱数而定,望柱越多,墓场规模就越大。如墓前栏杆设置十枝望柱的属大太极,设置四枝望柱的属中三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