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2020-11-30 09:02:13 字数 5040 阅读 6123

1楼:北京爱之书屋

1、《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

3、《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

为了强化全诗的**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见,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彩。

雨巷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楼:drar_迪丽热巴

《雨巷》采用了

象征的写作手法。

《雨巷》是一首通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巷”是人生漫长、狭窄天地的象征:

“撑着雨伞”“独自彷徨”“默默彳亍”是等待、希望、追求的象征:“颓圮的篱墙”是家园破落与环境低潮的象征:“雨的哀曲”是环境凄苦、遭际不幸的象征。

写作背景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3楼:蜜粉窝

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用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雨巷中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楼:匿名用户

一)《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5楼:匿名用户

《雨巷》 ①全诗采用象征手法,描绘江南小镇“雨巷”的图景,诗中的“雨巷”、“独行者”及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无不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具有象征性的意境.②其另一写作特色就是富于**性,全诗旋律回荡,节奏流畅,一韵到底,韵律和谐,停顿分明.③诗中还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乐感宛转悦耳.

《雨巷》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在求学时就喜爱文学,1929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句刊上发表诗歌。30年代,经常在《现代》杂志上发表诗作。

他的早期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痕迹,并明显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影响,《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做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出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

1950年2月8日因病去世。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华的抒情诗人”

《雨巷》简介

此诗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满腔革命热情的青年找不到革命的出路,颓废与寂寞的情绪笼罩着他们。迫于政治上的严峻形势,作者这个时期的诗篇大多以爱情苦闷来写个人理想与现实相撞而产生的忧郁。

在戴望舒的诗中经常看到两类抒情形象:一是苦闷的孤独者,二是飘忽愁怨的少女。而结合这两者于一体的正是《雨巷》。

诗人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这两个意象?

1、象征:在丁香一样的姑娘身上寄托着理想和希望。

2、反复:“丁香一样的”,“太息般的”,“这寂

寥的雨巷”“悠长、悠长”等

3、暗示:《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渲染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笆、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和描绘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来暗示。

雨巷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诗人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6楼:唯艺

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写作手法:1.象征主义.2.**美.3.古典美.

我也不知道 对不对

反正 我是这样写的

7楼:匿名用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首替新诗底音开了一个新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 “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诗中的“我”是一为沉醉于情感中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等待者一位姣好的姑娘,也许是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也许是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的小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我”又穿行在小巷之中,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之外,雨巷是那样的寂静、凄清、更触人愁思的是,我希望逢着的这个姑娘又偏偏结着愁怨,她的家篱墙颓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命运的打击?

惆怅、凄清、太息、迷茫,不过她没有颓唐,没有乞求,她仍然是那么妩媚动人,显得高洁而孤傲,诗人在这里坚持了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命力的追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得寓有深意。我国古诗里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

“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这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和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少不了吧?

在“我”的长久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静默的走近”,“像我一样”---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

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者,追求者。。。。。。。

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他的步履,他的颜色,连同他的太息于惆怅,莫不带有渴望而不可既---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诗人就是表达了她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也带有悲剧色彩。外表是妩媚的。

不过,这样的姑娘实在是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意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大全,我最爱的说行天下

戴望舒的《雨巷》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诗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还有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8楼:一九九七零三零

写作背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

艺术手法:1、象征:在丁香一样的姑娘身上寄托着理想和希望。

2、反复:“丁香一样的”,“太息般的”,“这寂寥的雨巷”“悠长、悠长”等

作者感情:抒发了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9楼:噬魂残梦

一、写作背景

《雨巷》写作于1927年夏天。1927年3月,戴望舒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浙江,在孤寂中戴望舒写出了“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写《雨巷》便自然是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困苦的情绪。

二、艺术手法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2、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

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4、诗歌的押韵 。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5、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表达的感情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10楼:傲虎威龙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这首诗,它的被隐蔽在“想像”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子。诗里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示的。

赠刘景文运用了什么手法,赠刘景文 苏轼 诗人运用哪些写作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1楼 匿名用户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h j n y w q n y g i 荷尽已无擎 1 雨盖, j c n y u y u o shu ng zh 菊残犹有傲霜 2 枝。 y ni n h o j n j n x j 一年好景君须记, z n sh ch n hu ng j l 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