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诺夫斯基的哪个著作标志文化人类学确立

2020-11-30 06:31:31 字数 5166 阅读 2884

1楼:柒月黑瞳

《文化论》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

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 马林诺夫斯基最大的贡献在於他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谊。

而这些,都为了完成一份马林诺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纪录。

马林诺夫斯基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2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布罗尼斯拉夫·马凌诺夫斯基(1884~1942),一译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类学家。出生于波兰。大学时候学习物理学和数学,后则倾向于哲学。

博士毕业后,因受弗雷泽《金枝》影响,遂转向人类学研究。1910年受教于韦斯特马克等人类学家,1913年发表人类学专著《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受到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称赞。1914年,前往新几内亚进行田野工作,因为一战而羁留在当地,总结了田野工作的经验,并发展了人类学的田野作业方法,奠定了现代人类学的方**基础。

回英国后,进入伦敦经济学院任教,后担任该校人类学系主任。一生培养了大批**,包括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最大贡献是开创了人类学的功能主义学派。

主要著作包括《西太平洋的探险者》、《科学的文化理论》、《文化论》等。

马林诺夫斯基论神话

3楼:匿名用户

现代人类学特有的学术活动是在长期田野工作(fieldwork)的基础上写作一部民族志,完成某种理论证明。马林诺夫斯基第一个成功的把这三个要件结合在一起,奠定了科学的人类学的规范。这一影响深远的学术规范就是由他的成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学术实践体现出来的。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是马林诺夫斯基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马林诺夫斯基个人际遇在一个非常奇妙的耦合点上的产物。马林诺夫斯基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志成为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884年4月7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兰克拉科夫。

自幼在知识分子气氛中熏陶。他的父亲是杰格隆尼大学(the jagellonian university)杰出的语言学家和研究斯拉夫哲学的教授。1902年他18岁时进入这所大学读物理学和数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8年他以全奥最优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题目是 “论思想的经济原理”(on the principle of the economy of thought),此时,他对弗雷泽的名著《金枝》着迷,但还没有投身人类学。

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到德国游学,期间,他在莱比锡大学师从布依赫(bucher)学习经济史,同时,更主要是向冯特(wehleim max wandt, 1832--1920)学习实验心理学。冯特曾以民众心理学,集体意识和文化整体论等思想影响过法国的杜尔干和美国的博厄斯。两年的游学经历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很大:

他开始研究澳大利亚土著家族组织,后来的著作也都带有心理学和经济学色彩。

1910年,马林诺夫斯基进入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加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行列。当时做他的老师的有英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霍布豪斯(l t hobhouse,1864--1929),研究人类婚姻史并挑战原始杂婚说的芬兰籍社会学教授韦斯特马克(e a westermarck),还有研究大洋洲和非洲的人类学教授塞里格曼(c g seligman, 1862--1939)。这样的背景使马林诺夫斯基在1924年晋升教授(reader)之职时,力主将自己从事的学科成为“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而不称“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1913年,他发表《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英文)和《原始宗教和社会结构形态》(波兰文)。此后数年,他中断写作进行田野工作。

马林诺夫斯基初到英国时,正赶上英国的学术界大兴实地调查之风,各方面都呼唤实证知识和经验研究。1914年,马雷特(r r marett, 1866--1945)教授有一个考察澳大利亚的项目,需要一名助手,当时30岁,对澳大利亚土著家族已经在文献上有所研究的马林诺夫斯基被选中。

考察期间,一战爆发,他不得已滞留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所幸它有足够的经济资助(即有澳大利亚**的经费,也有一些个人包括珍珠商人的捐助),于是利用足够长的时间在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特别是其中的特罗布里恩群岛(trobriands)从事实地调查。

1914年到1918年,他到新几内亚进行了三次调查,第一次是1914年9月到1915年3月。这次考察借助翻译,对象是土伦(toulon)岛的梅鲁人(mailu)人。后来的考察报告,加上1913年的《澳大利亚土著家族》,使他在1916年被授予伦敦经济学院科学博士学位。

第二次和第三次考察的时间为1915年5月至1916年5月,1917年10月到1918年10月。后两次的地点都是特罗布里恩岛(trobriands),使用的都是当地的土著语言。这是专业人类学家首次使用土著语言进行田野工作。

三次调查花去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其中相当多的时间花在了对库拉及其相关事务的调查活动上。在这段经历和所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如《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1927),《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1927),《野蛮人的性生活》(1929)《珊瑚园艺及其巫术》(1935)。

并成为他1920-1938年在伦敦讲学的核心。同时,更是他确立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规范的依据。

1918年一战结束,考察完成,但马林诺夫斯基并没有返回伦敦。他先与澳大利亚的一位教授的女儿结婚,后来在澳大利亚养病。1920和1921年两个夏天,他开始在伦敦经济学院讲学。

1923年,他成为伦敦大学的讲师。1924年,在他40岁时,出任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当年,弗斯(raymond firth)和埃文思-普里查德(evans--pritchard)就到他门下就读。

他后来的学生还有大名鼎鼎的利奇(e leach, 1910--1989),帕森斯(t parsons, 1902--1979)和费孝通。1927年,他成为伦敦大学新建的人类学系的第一位教授。

1933年马林诺夫斯基开始在康奈尔大学讲学。3年后来到哈佛,并在那里接受了荣誉博士学位。1939年,他以访问教授的身份来到了耶鲁大学任教。

后来还担任过波士顿博物馆教授(1940)。在美期间,他开始研究美洲大陆文化,调查墨西哥的农民集市,并与墨西哥学者费扬特(julio de la fuente)联名发表过一部西班牙文的著作。同期,他还在世界各地,如日内瓦,奥斯陆,维也纳,罗马,发表多次演说。

1934年,他同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e brown)带领一大批同时代优秀的人类学家到非洲大陆对非洲的部落社会进行田野工作。1942年5月16日,他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纽黑文(new haven)。

马林诺夫斯基在世仅58年,著作等身。他还以出色的演讲和超人的语言天赋而闻名。他能说多种语言,包括波兰语,德语,俄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并掌握了他昨田野工作的土著部落的语言。

此外,他还留下四比学术遗产:他的田野工作方法,他的研讨班教学法,他与布朗同创的功能学派,他的文化功能论。

社会背景

20世纪20年代,欧美的人类学(进化,传播,历史学派)缺乏为当时殖民统治者统治殖民地民族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而一战后,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冲击,陷入危机,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以挽救危局。

殖民地危机的发生,提出了如何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问题,从而要求殖民官吏必须研究,精通这些社会制度,懂得这些制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

学术背景

a 实地调查的盛行

当时的英国学术界大兴实地调查之风,各个学科都呼唤实证知识和经验调查。在19世纪中,后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初,实地调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1894年斯宾塞(w b spencer)和基连(f j gillen)曾调查澳大利亚的土著。

1898年至1899年,剑桥大学曾组织调查团进行托雷斯海峡地区的综合调查。进入20世纪后,马林诺夫斯基的老师赛里格曼也曾到新几内亚和斯里兰卡调查。

b 比较方法的应用

当时的科学界和思想界都开始重视比较的方法,从不同的地方,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结构和制度的调查材料中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

c 对原始人的谬误

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和学术界存在着很多关于原始人的错误观点。传统上,白人认为土著人懒惰无用、游手好闲、个人主义、自私。认为他们不能“通过社会力量齐心合力的工作”。

同时,流行的“原始经济人的”的观点,这些观点把野蛮人描写成懒惰、自我、听天由命的人,他们的动机是绝对理性和功利的,和他们的行为完全合拍。只能从事简单、无组织、无系统的劳动。原始经济学中的著述常常认为,土著人只有非常初步的**和交换形式,他们的**和交换也不是部落生活的中心,只是在需要时才进行,因此不是经常性的。

d对进化论和传播学派的批判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进化论和传播论逐渐成为一时间人类学的最主要的理论范式,进化人类学相信人类和世界都遵从自然,外在和既定的进步规律。从人类心性中探求进步规律的源头。传播论者则都信奉进化论且构建文化史,把异民族文化看成时间上的他者。

然而,由于方**上的缺陷:关于起源的许多命题属于思辨,材料基础不够坚实,历时排列共时文化。开始遭到人们的批评。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书籍

4楼:手机用户

1913年:《澳大利亚土著家庭》

(the family among the australia ab***ines)

1915年:the trobriand islands

1922年:《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1926年:《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

1927年:《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底比较》(*** and reperssion in savage society )

1929年:the ***ual life of savages in north-western melanesia : an ethnographic account of courtship, marria

1935年:《珊瑚园及其魔力》coral gardens and their magic.

1944年:freedom and civilization

1944年:《文化论》(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1945年:the dynamics of culture change

1948年:《巫术、科学与宗教》(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

1967年: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