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羋海霞
绿这首诗描写了静态的美,阳光是绿的,草是绿的,水是绿的
2楼:匿名用户
静态的绿,风,雨,水,光!
3楼:匿名用户
静态绿的美,从所有的绿……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绿的前一节描写了静态的什么,后一节描写动态什么,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4楼:羋海霞
伊人采用静动结合的方法,使我们感受到了绿的真实性和喜悦跳动性
5楼:尽心分享
对的前一天描写了静态的后一节,描写动态的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6楼:匿名用户
应该是描写了动态的美或绿,阳光是绿,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这是我自己想。希望大家可以釆纳(单纯自己想的不要喷我)
7楼:没豆腐饭和
描写了静态的嗯,树叶静止后一学期描写了风的吹动
8楼:一米阳光婷婷
厄使用了静态动静结合的方法来写的
9楼:匿名用户
描写了个尼
1344462
10楼:匿名用户
度屠夫复古风度偶复古风有毒韵达
11楼:匿名用户
绿的浅一点描写了精彩的口味景,描写了动态虽然太阳了细化感恩嘉兴宜家生动。
绿诗歌的每一小节内容分别写了绿的什么?
12楼:甘肃万通汽车学校
绿[ 现代·艾青 ]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3楼:匿名用户
只要好好听老师讲课,就知道他的答案了。
14楼:匿名用户
仔细听课,才能知道答案
15楼:敬爱
好好听课,才能知道答案
16楼:匿名用户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咏柳这首诗的前两句用的是什么手法,描绘了柳树的静态美,后两句用了什么的形式
17楼:神谷小赤
比拟和比喻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扩展资料:
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18楼:芳芳
檬在女性中是十分受欢迎的,柠檬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有显著的美容养颜功效。对柠檬的食用方法来说,单独吃柠檬太酸,很多人都无法适应,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将柠檬切片泡水喝,这样不仅会降低它的酸味,还能最大程度的保存它的营养物质,让身体吸收
绿这首诗共有五小节,第一节写了什么?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各写了什么?
19楼:暮静雨
第1小节总写到处都是绿;2-5小节分别写了绿的丰富、绿的宽广、绿的密集和绿的形态。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20楼:匿名用户
第二个小节写生态环境,第二个小节写生态环境
绿这首诗一共有五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1楼:匿名用户
第1小节总写到处都是绿;2-5小节分别写了绿的丰富、绿的宽广、绿的密集和绿的形态。
22楼:匿名用户
绿的颜色很多。 很广大很好看。
23楼:匿名用户
口开心点,电了了就好
《咏柳》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静态的柳树
24楼:匿名用户
《咏柳》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静态的柳树,歌颂了春天呈现的生机盎然的美景。
赏析:《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原文: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5楼:匿名用户
咏柳中的妆条的意思是什么?
绿这首诗每一小节主要写了绿色怎样的特点?
26楼:匿名用户
第1小节总写到处都是绿;2-5小节分别写了绿的丰富、绿的宽广、绿的密集和绿的形态。
27楼:匿名用户
。。。。。。。。。。。。。。。。。。。。。。。。
绿的这篇课文第一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28楼:江淮一楠
绿的这篇课文第一节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生命的坚强与生机。
29楼:匿名用户
《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
作者象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
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托着的裙幅,……”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而且我们的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想拍她、抚她、亲她,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感情柔美到了极点。
那明艳多姿的画面,那逸趣横生的情怀,多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