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烧文书是什么意思,除夕夜烧黄纸吋为什么还点明火?

2020-11-29 20:28:36 字数 6949 阅读 5558

1楼:不爬的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除夕夜烧黄纸吋为什么还点明火?

2楼:sunny晨光熹微

我们老家这也是这样的,需要烧纸,可能是习俗吧。

3楼:斯君一舞百媚生

除夕夜烧黄纸时,为什么还点明火?这是因为黄子一般的情况,还是用火烧才代表祭祀祖宗烧纸啊?

4楼:李家老式麻花

你硝磺指数肯定要点明火啊,不点明火怎么就烧他呀?。

5楼:匿名用户

你烧纸不点明火,请问你怎么烧,用空气风化嘛

在农村死人的时候会烧文书,上面的内容是什么呀 10

6楼:玉碎不破

姓名 性别 年岁 家里住** 等等其实就是活人给死人的一个籍贯信息

7楼:匿名用户

一些**,以及一些关于死者的事

8楼:匿名用户

死人生前的档案什么的。

9楼:汉拔牛

升官发财的内容...

除夕是什么意思

10楼:匿名用户

除夕[chú xī]

释意: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同义词:大年夜、年夜、除夜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

11楼:酱桔子皮

除夕,也称大年夜,旧语也称为“年关”,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晚,与岁首正月初一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涂”的借字,意思是“污渎”、“鬼疠”、“不祥”。《老子》中有“朝甚除,田甚芜”的句子,其中的“除”与“除夕”的“除”是一个意思。

“除夕”是一年之中人们除旧布新、祈福禳灾的日子。

周秦时期,一年将尽之时,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12楼:悦悦君心

“夕”在久远的古代是指一只专门在晚上出来祸害人们的庞大的怪兽,不过它

特别害怕红色和火,于是有一天晚上人们就在门边,窗上贴上红红的纸,并家家户户烧起大火,把怪兽给吓坏了,再也不敢出来危害人们了。这一天刚好是农历十二月三十,于是人们为了纪念除掉这只怪兽的这一天晚上,就把它当成了一个重大节日-----“除夕”!而且门两边贴的红纸后来演变成了春联,窗户上的就演变成了窗花,还有除夕夜农村乡下都还保留着火炉里的火彻夜不熄的习俗!

这都是我小时候书上听说的小故事呢,至今还记忆犹新!你知道了吗?

13楼:天天向上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就是除旧布新之意,因此要放鞭炮,守岁等

14楼:利韶段干帅

假日办应该了解下呵呵

15楼:生命过多潦草

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这时,村外来了个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十分漂亮。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

“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

除夕夜又叫什么

16楼:baby杀马特

年三十,除旧夜。

除夕习俗

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这一天,大伙都会在祖屋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2、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人们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丰盛的汤锅、鱼、鸡鸭、长命菜等。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吃长命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3、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夕侵害,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17楼:匿名用户

年三十,除旧夜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18楼:匿名用户

腊月三十

大年三十大年夜

19楼:ヤ冰澜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20楼:生命过多潦草

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这时,村外来了个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十分漂亮。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

“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

关于除夕的习俗

21楼:秒懂星课堂

陈立农为你科普除夕习俗

22楼:苹果旺旺小馒头

1、吃饺子: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2、吃鱼: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

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

3、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4、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5、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吃猪手:猪手,可以焖猪手,也可以发菜猪手,也可以花生猪手等等,吃法很多,因为猪手寓意着发财就手,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就手发财,干什么也都会发财就手。

7、吃腐竹:腐竹寓意“富足”,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

8、吃年糕:过年要准备年糕,是表示喜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23楼:送福缘

早晨:扫尘

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首先是扫尘。尽管在腊月廿四已经“扫尘土”,但除夕的清理卫生是为“过年”做铺垫的,旧俗在过年的三天里,家中不再扫地,以避免把“财运”扫走。

故在除夕一大早,人们便将室内和院落清扫干净,将垃圾扔掉,以示辞旧迎新。过年期间燃放爆竹的纸屑则不再清理,寓意新年财源广进,五彩斑斓。

上午:贴春联

贴春联是除夕上午的重要内容。春联要在正晌午时(即十二时)之前贴好,称作“封运”或“封门”,超过十二时则认为不吉。

旧时市场上没有**现成的春联,都是自家购买红纸自撰春联或请村邻的文化人代撰。每到年关在即,便是那些文化人最风光的时候。烧热的土炕上放一张方桌,以教师为主体的文人挥毫泼墨,为前来求联的村邻写完一家又一家,其乐融融。

春联的内容多取吉祥和谐之句,正门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家福满门”之类,同时还要贴左右对称的大福字和以尉迟敬德与秦琼为原型的门神画像,意在阻挡鬼魅的侵扰。老年人房间贴“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之类;新婚夫妇房间贴“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结连理枝”之类;卧室墙上贴“抬头见喜”,猪圈马厩贴“肥猪满圈”、“牛马成群”;车上贴“车行万里”,船前贴“船头无浪行千里,舵后生风送万程”。春联横批多是“吉星高照”、“万象更新”、“山河似锦”、“百业兴隆”等四字句。

横批下悬贴用薄彩纸剪刻的吉祥图案挂帖,五颜六色,随风摆动,煞是好看。

此外,还要贴窗花、挂红灯笼。至除夕中午时分,转眼之间,家家户户春联映红,街头巷尾墨香四溢,节庆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烘托得热烈起来了。

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桃符对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真正合格的春联,尽管这位不问国事花天酒地的后蜀皇帝写完对联的第二年便被北宋灭亡了,却因这副对联留名后世。春联是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

中午:团圆饭

除贴春联外,除夕中午的团圆饭可谓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午餐。其特点是家口齐全,菜肴丰盛。家人无论在何方就业,都要风尘仆仆赶回到父母身边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

午餐必备的菜肴有鱼,寓意富富有余;鸡,寓意吉祥如意;豆腐白菜,寓意幸福发财;粉丝,寓意人长寿、运长久;桃罐头,寓意逃脱灾祸,祛病安康;美酒,寓意天长地久,生活美好。其他菜肴则因家庭经济状况而异。

新中国成立前,受雇于财主或工商户的长工、伙计,除夕中午也会受到雇主的款待,是一年中最后一餐。如果雇主端酒向伙计敬酒道声“辛苦了”,并当即把该付的工资全部付清,就表明第二年你被解雇了,吃完这顿饭后就卷铺盖卷走人;如果雇主一再地向雇工敬酒,席间不提结账之事并谈好下年的待遇,说明雇主会继续用你。所以对这些雇工来说,这是一顿决定下年命运、提心吊胆的午宴,令人生出些许酸楚。

对于那些负债的人来说,除夕就更不好过了。旧时过了小年之后,债主就会派人四处追债,还不起债者只得东躲**,称为“躲债”,躲过了除夕午餐之后才能回家,因为讨债人也回家吃团圆饭去了。旧俗春节期间不讨债,春节讨债会被当成疬鬼,不得善终。

因此负债者只要躲过了除夕中午,这场债就算暂时躲过去了。

下午:请年

除夕午宴之后,家中男主人便郑重地将宗谱悬挂到堂屋对门的墙上,称作“请宗谱”,并设香案、摆供品,置烛台,做好祭祖准备。除夕下午挂宗谱,也是老辈传下的规矩。

家庭主妇们便开始忙活晚餐了。这一餐无一例外都吃饺子,俗谚说的“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指的就是此餐,称作“请年饺子”。饺子形似元宝,寓意财源广进,又因形圆,寓意全家团圆。

除夕饺子多用肉馅,因肉馅饺子饱满,寓意生活富足,平安吉祥。

晚宴开始前,家中男丁要举行“请神”仪式,即在住地西方的空地上焚香烧纸,燃放鞭炮,请列祖列宗的灵魂回家过年,称之“请年”。居住农村的则在屯西边的岔路口请神。此俗源于佛教,人们俗信列祖列宗去世后住在西方极乐世界。

请神仪式结束返回庭院时,要在门口地面上横放一根木杠,称做拴马杠,意为骑着骏马下界的祖宗们拴马之用。祖宗请回家时,门要敞着,然后焚香叩拜,之后在整个春节“送年”之前,香案上香火不断,晚间还要点燃蜡烛,早、晚进行揖拜。

夜晚:守岁 发子 压岁钱

吃完“请年饺子”便开始守岁了。这是一年中最特殊的一个夜晚,一家人通宵不眠,因为此时是家庭成员最齐全的时候,叙旧话新正适时,家庭大事多在此间作出规划和决定。据史料记载,守岁之俗最早始于南北朝。

梁朝的庚肩吾有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当时守岁称“照虚耗”,人们燃烛点灯通宵达旦,象征把一切邪魔和病疫照跑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唐代诗人对守岁习俗多有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云:“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孟浩然亦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至宋代,守岁之俗遍于城乡。苏东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诗句便是代表之作。

现在守岁的主要内容是收看**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这也是全国人民期待一年的文化大餐。除夕夜子时,是新年与旧岁的连接点,届时家家户户吃年夜饺子并到室外燃放鞭炮烟花,烧纸焚香。一时间城镇乡村电闪雷鸣,节日夜空五彩缤纷,此举称做“发子”,将除夕的气氛推向高潮。

当午夜十二时钟声响过,新的一年就在爆竹声中来到了。晚辈们争向长辈问新年好,称做“讨口福”;长辈们则把早已准备好用红包盛装的压岁钱发给晚辈。这也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因为压岁钱多由孩子们自己保管、自由支配,这种好事一年之中只在此时发生一次。

在早些年困难时期,孩子们只能得到零角的少量压岁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家庭中孩子数量较少,压岁钱少则几百,多则数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乐此不疲,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肯亏待子孙,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亲情理念。孩子们往往握着“小红包”,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第二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又长大了一岁。家长们从里到外给孩子们换上崭新的衣裳,开始到宗亲邻里家拜年,尽情享受新年的温馨与欢乐。看来这个春节真真切切是为孩子们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