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式佛像的特征是并举出典型佛像名字各

2020-11-29 15:16:12 字数 5813 阅读 2510

1楼:王子亦大家

这个帖子 望关注~

http://bbs.loves7.***/viewthread.php?tid=59098&extra=page%3d1

藏式佛像的四个特征及其典型佛像

2楼:匿名用户

藏传佛教佛像的基本特征:

1、工艺性比较强,艺术性比较弱,时代特征不甚明显藏传佛教的匠师们,造像必须严格按照《造像量度经》的规格制作佛像。按照固定的程度重复的制作,难免是千佛一面,工匠的创作灵感只有体现在佛像的工艺与技巧上。

所以造像在形式上变化的比较慢,一种样式它也可能延续几个世纪,但工艺性比较强,艺术性比较弱,所以在辨别佛像的年代时,看不到明显的时代特征。

2、无字像多,有字像少见。藏传佛教佛像,几乎没有纪年与题款,即使有也大多为六字真言、咒语,更罕有藏文纪年。在元、明、清时期,内地塑造的佛像中,偶尔可见汉文题款。

现存于世的佛像大多数都是在50百米以下的造像,较为珍贵的早期佛像大多数只有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其原因是小型佛像便于保存和携带。

3、汉地佛像断代的依据是时代特征,藏传佛像断代依据是区域风格。国外的工匠们长期在**造佛像,同时把技术传授给藏族工匠。**不同地区的佛像,都吸收了外来的各种艺术的风格,佛像的风格非常的复杂纷繁,面目多样化。

3楼:匿名用户

你去看时轮金刚像,前三种特征都具备,而女像,你找度母像

4楼:匿名用户

不清楚了哦。南无阿弥陀佛

藏传佛教中有一个类似**神的佛像,特征是手拿宝剑,请问这个佛像的名字是什么 谢谢

5楼:匿名用户

如果是戴五智冠,结跏趺座,右手举剑的,左手持一花,花中有经箧,那就是文殊菩萨

如果你确定是**神就不容易单凭文字辨识了

6楼:百度用户

去智悲佛网,了解些佛教基本义理,《智海浪花》《入菩萨行论讲记》可以学学,对人生心态都有帮助,你说的,没看到佛像不好说,一般文殊菩萨持宝剑,表示般若智慧能断一切烦恼

7楼:匿名用户

你说的是 不动明王 吧。

请教,一尊佛像的名字,四个方向四头大象

8楼:匿名用户

四面十方普贤菩萨像

位于峨眉山金顶

【四面十方】

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的艺术造型。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重350吨。

金佛通高48米代表着阿弥陀佛的48个大愿。“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喻普贤菩萨以圆满的无边愿行,广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普贤大士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9楼:莫极

此普贤大愿王的像。

判断依据有:1.普贤菩萨的坐骑为大象,以此可以判别;2.普贤菩萨一般手持如意,以此可以判别。

愿您如愿!

10楼:匿名用户

四面十方普贤菩萨像

上面说的对

因为我是做佛像的

介绍佛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讲?比如佛像起源该用什么好一点的名字,谢谢!!

11楼:雪阳詹

从佛像造像起源起讲

——一、造像缘起

最初塑造佛像是起始于优陀延王。因为当时佛上升忉利天为天母去说法,而阎浮提中一时没有一尊佛,就像是暗夜星中无月似的,顿时众生感到孤独无依,就像如来心中有众生一般,便感受到无的的烦恼。而且优陀延王又是住在宫中,深宫大苑的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所以很渴望而且又非常的仰目佛,于是就连想到造尊佛像,这样也可以恭敬的礼拜佛祖了。

二、造像的功德利益

自从优陀延王塑造佛像以后,佛教造像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见助造佛像的功德利益是非常巨大的。在优陀延王最初造像时,斧声就自然的响了有三十三天之久,这就是释迦如来即便赞叹优陀延王造像功德,并在忉利天遥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优陀延王,当时释提桓因天主就问佛祖,在当今天的人世间是否有人在生前造过佛像的,佛祖就告诉了释提桓因,有曾经造过佛像者,皆于过去先已解脱,在天中尚无,况于馀处。

助造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

(一)者可以消除宿业

(二)者可以增长福德

(三)者可以证得解脱,成就菩提,获清净土,具诸相好,所得寿命常无有尽。

三、见像起信,灭罪启慧

一切众生因为佛相好,才开始相信修善,来除自身累世罪业,而证得解脱菩提。因此只要能发心的造佛形象,就便已种出世涅般解脱,成就佛道之固。

简介佛像塑造形式

有雕像:铸像、木雕、石雕、塑像、夹纻像、泥塑像、瓷像、蜡像、酥油像,还有壁画、卷轴画、绣像、织成像等。制作的材料也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铁、石、木、玉、牙等。

佛像安置形式

不同材质制作的佛像安置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供奉在寺庙中

我国的寺庙佛像兴起于宋代以后,许多名山大川都建有寺庙,供奉着佛像,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集聚之地。佛像大多选用不易变质的优质木材,如楠木、樟木、椴木、桧木、榧木等。一般寺庙内的佛像大多是泥塑或木雕造像,也有鎏金,青铜等金属浇铸的佛像。

安置于石窟内

石质的佛像在各种材质的佛像中最为普遍。石佛造像,依山岩凿龛,根据岩石的形状造像,雕凿后再敷泥绘彩,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

我国著名的石窟寺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其中云冈石窟开启了我国岩壁佛像的先河,有九尊高度在13米以上的大佛,气势雄浑。

陈设在佛堂上

家庭供奉的佛像以观音菩萨为多,祈求保佑平安多福。供奉佛堂上的佛像主要有金属像、玉石像、瓷像、木雕像、干漆脱胎像以及画像、绣像等。

随身携带、珍藏

这类佛像多为玉雕、牙雕和铜铸,也有用纹理细密的木材雕刻。有的不足3厘米高,小巧精致。佛像可随时携带在身边,或悬挂在颈项上,或珍藏在口袋里,寄托希望、护佑平安。

四个佛像面向四方叫什么

12楼:匿名用户

四方佛。

根据《金刚顶经》记载,四方四佛为:东方为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为不空成就佛四方,即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佛教宣传,随处皆有佛。

各个朝代的佛像都有什么特点?

13楼:

1、十六国时期佛像特征:

多为金铜佛像,并且大多是青铜,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并且有分组状发纹。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2、北魏时期佛像特征:

头部多为磨光式或分绺式肉髻,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

3、北齐时期佛像特征:

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上身多穿僧祗支,外着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此时佛像多为浅衣纹,立像多身躯扁平,侧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4、北周时期佛像特征:

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衣纹线条简洁流畅。佛像整体比例失调,体躯肥硕敦实,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此时的璎珞花饰,匹帛等都极粗硕饱满,深垂直膝,细部多加雕饰。

5、隋朝佛像特征:

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佛像头顶肉髻,螺发;菩萨多戴花冠,璎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缯带和帔帛向两侧低垂。

6、唐代佛像特征:

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衣纹流畅,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代特点。

鎏金泛红,具时代特色。

7、宋辽金时期佛像特征:

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罗汉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人物形体刻画完美。姿态随意活泼,富有个性,具时代风格。

8、辽代佛像特征:

佛像肉髻较为低平,螺发**多有髻珠。莲座盛行束腰大仰莲式,莲瓣肥硕,尖端略向外翘起,下层多为三层台阶状或是俯莲;佛座平面盛行方形,圆形和六出花口形,方台上的铺布中间呈半圆形,两侧下垂呈三角形,有明显的图案化倾向。

9、元代佛像特征:

菩萨袒露上身,胸佩璎珞,璎珞的颗粒较大;下身着裙,纹络简洁。面部为倒置的梯形,五官紧凑,具元代特征。元代佛像蜂腰长身,姿态妩媚,菩萨则高乳丰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风格。

10、明代佛像特征:

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资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为明代特点。

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具典型时代特征。细部表现较充分,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晚期造像常用手法。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点。

11、清代佛像特征:

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宽大。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莲瓣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具时代特色。

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是清乾隆造像特点。

14楼:ixy222楼

一、十六国时期佛像特征

1、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并且大多是青铜。

2、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并且有分组状发纹。

3、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4、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二、北魏时期雕像特征

1、头部多为磨光式或分绺式肉髻。

2、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

3、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

5、头光为圆形,外面莲瓣一周。

三、北魏后期雕像特征

1、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

2、肉髻较高,发髻除磨光和浅水波式外,又出现了螺发,并且发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四、北齐时期雕像特征

1、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

2、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

五、北周时期雕像特征

1、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

2、衣纹线条简洁流畅。

3、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

六、隋朝雕像特征

1、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

2、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

七、唐代雕像特征

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八、宋代雕像特征

1、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

2、身材匀称,服饰的衣褶流畅,凹凸有致。

九、元代雕像特征

1、脸型丰满圆润,面相清秀靓丽,表情恬淡柔和。

2、肉髻高耸,多为带三叶或五叶宝冠。

十、清代雕像特征

1、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

2、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