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诚实赢得信任,如何用细节赢得信任?

2020-11-29 09:25:18 字数 5391 阅读 3413

1楼:易书科技

有格言:“万事以诚为本”。到什么时候,一名推销员都不应该将“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抛在脑后。“无商不奸”应改为“无商不艰”,才能说明文明经商的精神面貌。

一个出色的推销员要用诚恳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去打动自己的每一个客户,使我们的客户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而不后悔。

也许我们的推销员都能体会到,面对今天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品,面对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面对越来越“挑精拣肥”的顾客,要想让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购买我们推销的商品,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面对这种有点“残酷”的现实,有一些推销人员便把“顾客就是上帝”思想抛到了九霄云外。为了使自己的商品能及早脱手,采取坑蒙拐骗的手段,甚至玩起一些歪门邪道的“游戏”。

因而,当市面上不少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商品让人们大上其当后,面对这种可恶的现象,人们不禁深恶痛绝地称其为“奸商。”

实际上,对文明经商的人来说,“无商不奸”这句话应该改为“无商不艰”。他们在推销商品的过程中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详尽的介绍、实事求是的精神感动“上帝”,使其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而不后悔。这才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

请看这个例子:

霍尔曼是美国享有名望的房地产巨商,也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推销员。有一次,他承包的一项房地产买卖意外受阻,其原因是因为这块土地虽靠近火车站,有着交通便利的优势,但因它紧挨木材加工厂,人们难以忍受电动锯木的噪音。

在开始的几次业务洽谈中,霍尔曼将实情瞒住,但最后均被买方了解到实情而致使洽谈的失败。

后来,霍尔曼先生一改原先的工作方法,在找到了一位想购买地皮的顾客后,他首先就实事求是地告诉顾客说:“这块土地处于交通便利地段,比起附近的土地,价钱便宜得多了。当然,这块土地之所以没有**卖出,是因为它紧挨着一家木材加工厂,噪音较大。

这一点我事先向您说明,免得您不了解实情。”

见顾客沉默不语,霍尔曼又说:“如果您能容忍噪音,那么它的交通地理条件,**标准,均与您的要求相符合,确实是您理想的购买地方。”

不仅如此,霍尔曼还亲自带领该顾客到现场实地考察,考察完后,该顾客非常满意。并对霍尔曼诚恳的态度大加赞赏。

几天后,这位顾客对霍尔曼先生说:“上次您对我特别提到的噪音问题,我还以为很严重,通过考察后,我发现那种噪音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问题。我原来住的地方整天重型机车来往不绝,可这里的噪音一天总共才几小时。

总之,我很满意。您这个人挺老实,要是换上别人或许会隐蹒这个事实,光说好听的。您这样如实相告,让我很感动,咱们这桩生意我也做的放心。

”如此一来,霍尔曼先生顺利地完成了这笔令人棘手的房地产买卖。由此来看,在推销商品时,光有一副好口才,胡吹乱侃是不行的。坦诚地向顾客道出我们所推销的商品的缺点,我们的诚实说不定会使商品更具**力。

通过实例的调查,充分说明若想让自己的推销工作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经销作风。无论面对哪一文化层次的顾客,都应把自己所推销商品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不足之处坦诚地向他们如实相告,以获取客户的赞许和信任。

如何取得顾客的信任

在很多时候,顾客对商品、商店、售货员的信任感对其购买行为有很大影响,而这种信任感又常常取决于售货员的语言和态度。因此,售货员不能老是盯着商品说话,不能老是把自己和顾客限于买卖关系之中,而应着眼于多重的人际关系中,以不同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商品。

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售货员要用几种不同的身份为自己的商品说话呢?请看下面的文字。

以服务员的身份说话

首先,要以服务员的身份说话。售货员和顾客不单是买卖关系,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售货员不单要向顾客提供商品,更要提供服务,不能让顾客“花钱买气受”。

当售货员以服务员的身份说话时,应该注意敬语和委婉语的使用。比如:

售货员的一声“欢迎光临”、“您好!”、“谢谢!”、“再见”,常常能获得顾客的好感,沟通对方的感情,促成买卖。

对顾客的生理缺陷和忌讳都应用委婉语,不要直说。如不要说:“您太胖了,不能穿这件衣服。”

要善于接纳顾客的意见。顾客购物时,总是要追求两个目的:既求价廉又求物美,当两者不能统一时,他就可能提出看法。

这时售货员不要以辩论的口气去。反驳,和顾客形成对立,而应当先接纳顾客的意见,然后,舍一端,取一端,加以‘说明。比如:

顾客说:“哎呀,怎么这样薄,恐怕不结实。”

这时不要说:“谁说的!怎么不结实?

您难道连这点眼力都没有?”而不妨也接纳顾客的意见,然后舍去“物美”不谈,只在“价廉”上做文章:“是呀,薄是薄了点,但便宜呀!

再说现在穿衣服,只要穿一两年,就要换新样式,用不着太结实。”

这样说,表示尊重顾客的意见,肯定其判断力,消除顾客的对立心理,进而说明自己的意见,显得可信可服。

同样,如果顾客对“价廉”提出质问,售货员就应舍弃“价廉”而只谈“物美”。如:

顾客问:“怎么这样贵?”

如果答“嫌贵就别买”或“这还贵呀,那种更贵呢”,这样就会引起顾客的反感,打消买此物品的念头。要是说:“贵是贵了点,但您看这质量、这样式,一等品。

花钱还不就是买个地道货,您说是不是?”

这样就使顾客感到此物确实值得买,而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了。

以权威的身份说话

通常时候,在买卖交易的过程中,顾客对售货员怀有双重心理:一方面有戒备心,怕售货员是王老二卖瓜,自卖自夸,甚至怕被欺骗;另一方面又有信任感,认为售货员懂得商品,又懂**。

售货员应针对顾客的信任心理,以权威的身份说话。比如:

顾客经过一番挑选后,常会问:“请问,我是买红的好呢?还是买绿的好?”这时售货员就应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一种:“红的好,红的配您的肤色最适宜,再说很多人都买这种。”

这样一句话,就坚定了顾客的信心,促成了买卖。

以朋友的身份说话

有时候,售货员以朋友的身份说话就要避免“公事公办”的面孔。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避免否定式,多用肯定语言。如:

顾客问:“有青岛啤酒吗?”

“没有。”回答得硬邦邦,一下就拉大了与顾客的心理距离。

如改用肯定语言:“对不起,现在只有燕京啤酒”就好多了。

除此之外,还可互换角色,使双方的关系接近些。如:顾客想买而又犹豫时,售货员可说:“假如我是您,我就买。因为……”售货员的这样互换角色的方法,顾客往往容易接受。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实用口才全书》

如何用细节赢得信任?

2楼:易书科技

事无巨细,有时细节的作用能发挥极大的能量。所以,记住人际交往中的细节是做人聪明的手腕和做事聪明的手段。

不论在工作或生活上,如果你想消除对方的戒备心,使对方对你产生亲近感,你就应该记住与他有关的一些细微事情,并找机会说给他听。在交友办事的过程中,如果你能记住对方的一些细小之事,他对你会消除戒备心,并产生强烈的信任感。

在一些西方国家,政治家为了笼络人心,会把某些人笼络在自己的身边,其笼络手段令人咋舌。例如,见到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时,他会亲切地叫着对方的名字说:”某某,好久不见了,你好吗?

“等等,实际上,别说对方的名字就连相貌也未必记得,但是他会通过秘书知道对方的名字,结果就好像他还记得对方一样。如果知道对方是某重要人物的儿子,他就会马上和他握手,拍着他的肩头以表示亲近。此时他也不会忘记询问对方父亲的近况,”你父亲最近身体好吗?

“他们深知这微不足道的一点关心会使对方信任他,日后加倍地回报他。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相当熟悉、亲近的关系才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询问对方父母是否安康。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询问对方父母是否安康往往会使对方深受感动,使他感到”这个人很关心我“,被亲切称呼名字后又被轻轻拍打肩膀的人很快就会信任他,最后成为他的强有力的支持者。

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能记住对方的生日和一些生活中的细小之事,在谈话中突然提起,这样自然能获得朋友的信任。

记住与朋友交往的细小之事,应该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

名字虽然只是一种文字符号,但没有人不看重自己的名字的,谁都希望别人能记住自己的名字。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种既简单但又最重要的获得好感和信任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既是一种礼貌,又是一种感情投资。

姓名是一个人的标志,人们由于自尊的需要,总是最珍爱它,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尊重它。

在一家旅馆的大厅里,一位客人来到服务台办住宿手续。还未等客人开口,服务小姐就先说:”某某先生,欢迎您再次光临,希望您在这儿住得愉快。

“客人听后十分惊讶,露出欣喜的神色,因为他只在半年前到这里住过一次。这位客人因此而感受到了莫大的尊重,进而对那位服务小姐,甚至对她所服务的旅馆产生了信任和好感。

美国邮政总局局长法利能叫出5万多人的姓名。能记住与对方交往的许多细小之事,他每到一处都高朋满座,而他不仅可以和许多人攀谈聚餐,还能拍着某人的肩膀,了解他的太太和子女的近况,询问他家后院里种植的蜀葵长得如何等等。

在任何语言中,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本人来说不就是最亲切、最甜蜜的字眼吗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对别人的重视和珍惜,因为你叫得出对方的姓名,了解他的一些细小之事,对方就会觉得你很重视他,这样别人才会乐意与你交往,乐于帮你办事。对方的细小之事,是你办事的敲门砖。

有—个业务员,到一个公司洽谈业务,会谈结束后,负责这项工作的业务科长送他回家。交谈中,业务员无意中说出他母亲在医院住院。结果第二天,那个业务科长就跑到医院去看望他的母亲。

这让业务员感到非常惊讶和感激,他没想到对方会记住与他交往的细小之事,结果,在签订合同时,这个业务员很大度地作了让步。这完全是对方注重他的细小之事的结果。

美国第二十九任**罗斯福能众望所归地当选,原因之一也得益于他记得所交往的人的一些细小之事。

一个名叫艾摩斯的黑仆,写了《仆人眼中的罗斯福**》一书,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有一天,我的妻子问**先生,鹌鹑是什么样的鸟?因为我的妻子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

**不厌其烦地详细解释。当天傍晚,我家的**响了(艾摩斯夫妇住在白宫的一问小屋里),妻子赶紧跑去接,原来是**打来的。告诉她在我家屋外的草地上,正有一对鹌鹑停在那儿,叫她从窗户往外看。

他为了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还特地打**来,充分表现出**先生关怀他人的品格。“作为一个**尚能记得与仆人交往的细小之事,并能时时放在心上,这怎么不让属下信任呢?这怎么不叫属下心甘情愿为他效力呢有一次,小李去一个单位办事,因为没有熟人,也没有什么用得上的关系,所以所求之事并没有办成,他失望地走出了这家单位。

在单位大门口,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人,似曾相识,好像在**见过,当那个人走近时,他突然想起来在一次文化沙龙上见过这个人,这个人是一个杂文家,当时在沙龙上作了演讲。

小李主动地与对方搭讪:”您就是某某作家吧?“对方一听小李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停了下来,十分友好地问:

”正是在下,请问先生怎么称呼?“小李说出自己的姓名,又对那个作家说:”上次在文化沙龙上,我听了您的演讲,您讲得真好。

“接着,小李说出了演讲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主办者如何向大家介绍,中途有人如何提问,以及这个作家的演讲内容等等。

这个作家见小李连一些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心里乐滋滋的,信任感油然而生。他笑着对小李说:”没想到你听得这么用心,有些细节我自己差不多都忘了。“接着他问小李来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事。

小李把要办之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作家听了后说:”这是小事一桩,我帮你打个招呼就行了。我跟他们头头是铁哥儿们。

“小李只不过因为参加了那次文化沙龙,对方虽然并不认识他,但因为他注意了沙龙上尤其是那位作家的一些细小之事,就这样顺顺利利地把事情办好了。

这些故事无不向我们提示了一个真理:记住与人交往中的细节是你获得别人信任和好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