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一国经济影响有什么?

2020-11-18 06:47:56 字数 5228 阅读 7500

1楼:匿名用户

经济增长强劲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银行就会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乘数),货币**会伴随着货币需求而增长``货币具有泻后效应,在长时间的宽松货币下会造成通货膨胀!

在短期除了能够改变市场的预期外恐怕不能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货币政策只有在实施后半年以上才能够看到效果,并且经济的增长靠的是生产要素(资本存量和劳动)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是靠货币政策,货币只是辅助性的东西!

超量印刷货币就不一样了。

2楼:》花开富贵

简单而言,供给多了,大量货币追逐有限商品,物价**,即通胀。供给少了,大量商品追逐有限货币,物件**,即通货紧缩。

货币**量增加对一国经济影响有什么?

3楼:匿名用户

货币**量增加,实体经济流通的资金就多,企业获得的贷款就多,生产规模就会扩大,宏观经济属于拉动阶段;货币**量减少,实体经济流通的资金就少,企业获得的贷款减少,生产规模萎缩,严重的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就会破产,老百姓就会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的调控阶段,防止经济过热发展泡沫破裂

4楼:匿名用户

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应有所侧重。当货币供给不能满足货币需求时,货币**量传导机制顺畅,针对可变的货币需求来调整货币供给的手法是行之有效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明确的。当货币**已经比较充足的时候,货币**量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可能并不顺畅,货币**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能弱化,这种情况下对货币需求的调控才能够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

所以,仅仅根据货币**量来评价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片面的,应该结合不同的经济环境,考虑货币政策的侧重点,综合地从货币**、需求管理等角度全面看待货币政策。

货币**量增加对gdp有什么影响

5楼:匿名用户

人们提供劳动获得货币收入,然后用货币购买维持生存的产品,货币供给就是要提供与市场产品数量相适应的货币数量。

如果产品的产量没有增加(那么人们的收入也就不会增加),却增加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产品的**就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增加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内,企业获得资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产量,从而gdp增加。但是,如果在经济均衡时增加货币供给,会破坏经济均衡,会导致通胀,会导致房价**等,还会使产品市场产能过剩,企业意识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后,会减产,裁员。。。

经济会陷入萧条,gdp下降。

货币供给过多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和后果

6楼:红桃凯哥

货币超发,等于稀释性劫夺,就是

**央行正在干的事情,军费不够你说啊,咱们捐就是了,搞隐蔽掠夺,货币超发会导致流动性泛滥,市场泡沫,资金泛滥后会到处乱跑成为避免贬值的热钱,而普通民众手里的货币会迅速贬值。

货币发行量过多和过少的影响,首先你要知道货币是如何发行的,货币的发行是商业银行负债,通过债券抵押给央行作为银根,从央行获得更多的人民币现款,再来进行其他业务,货币发行量过少,就会出现在流通的交易过程中现金量紧缺,为了获得现款就得提高借贷利率水平,交易过程变得昂贵,交易量萎缩生产量减少,商品市场****,一般出现这种情况解决起来比较麻烦。

7楼:嗜血影雾

通货膨胀,提高就业率

从货币供给角度论述货币**量过多对生活经济的影响

8楼:匿名用户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流通手段,由此延伸出支付手段等职能。

因此货币**量多少,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总需求多少。

而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的创造,就是社会总供给。货币**量过多,会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局面,则会出现物价全面持续性的**,也就是通货膨胀。

此时,对生活经济的积极意义是,刺激投资与生产,经济增长强劲,就业充足,生产与消费都呈繁荣景象。消极影响就是物价**过快,部分人群生活压力加大,长远看,存在盲目投资、资产泡沫化现象。

货币供给减少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9楼:匿名用户

不会影响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的影响也不是绝对增加,导致储蓄大于投资。货币供给减少是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左移,导致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均衡产出减少,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

10楼:魏无机

货币**减少即银行利率上升,人们更愿意将钱存入银行,而不投入资本市场,以及个人贷款成本增加,影响消费热情。企业贷款成本增加,正常生产受影响,融不到资金。你说的比较对,但应该深入**这一系列过程才行

11楼:匿名用户

货币回笼就是流通量少了,所以标志着人民币在国内是升值了,所以是降低物价的措施,也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利率上升是加快资金回笼的一项措施而已。消费的影响小,因为利率上升主要针对的是各大银行,个人的储蓄看到利率上升存款肯定是次要的。

所以对消费影响较小。扩大内需也是当务之急,不然资源过剩,造成了浪费,投资者没信心了。这就是个平衡。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

12楼:千里挥戈闯天涯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

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银行的负债,即**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

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这11项因素是:

①**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

②**银行收购**、外汇;

③**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财政部发行通货;

⑤**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⑥**银行的其他资产;

⑦**持有的通货;

⑧**存款;

⑨外国存款;

⑩**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

11.**银行的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是**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素。

但是,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决定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决定于商业银行及社会大众的行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银行决定,成为**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

13楼:匿名用户

最宏观是通胀通缩,cpi

m2货币**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4楼:杨伟光

m2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m2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研究m2,特别是掌握其构成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分析,**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1)m2的增幅应控制在经济增长率、物价**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程度三者之和的范围内。

(2)m2指标高表明或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利率或调高,该指标低表明或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利率或调低。(3)广义货币**量m2增长能够引起中国经济gdp的增长,中国经济gdp的增长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m2的增长。

m2,即广义货币**量。

广义货币(broad mone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15楼:匿名用户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

广义货币**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量,主要指m2。m1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能力,商品的**量应和m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不然经济会过热或萧条.m2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研究m2,特别是掌握其构成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分析,**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m1增加表示货币市场流通性增强,m2中包括了m1,因此,再排除m1变化因素后,m2的增减代表了储蓄的增加,货币流通性降低。

16楼:匿名用户

m2增长,银根开始松动,经济活动频密,有通货膨胀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