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认识

2020-11-18 06:45:44 字数 4957 阅读 6456

1楼:加菲24日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控,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调控货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

当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大货币**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资市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还可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无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在不变**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量。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

低利率鼓励消费,高利率则有利于吸收储蓄。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储蓄是投资的**,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认识

2楼:夏道萌

持续宽松的资金面造就了2005年债券市场的辉煌,临近年末,央行的

举动又使得市场资金面变数丛生。所谓"成也2005年,败也2005年",债市运行的基础是否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否会发生根本性转向?

回笼货币的行为是阶段性行为还是将持之以恒?这些恐怕是当前债市投资者心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央行此番动作的背景环境。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都受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刚性约束,这一局面有望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中美间利率水平差异的持续拉大增加了热钱的套利成本,对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起到了阻滞作用,在套利成本约束下有望逐步回流,热钱冲击引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减轻。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客观上起到了替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松绑"的作用,使得中国央行有机会走出"为汇率而牺牲利率"的窘困境地,进而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相应调控以稳定国内货币市场。

基于这一大背景,针对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我们认为:1、央行此番收紧流动性的举动是阶段性行为,根本目的在于稳定货币市场利率,争取恢复对货币市场的控制权,削弱因汇改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国内利率结构扭曲,以降低未来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保持对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控制是确保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在债券市场警示长债风险,还是在货币市场回笼货币,目的都在于阻止利率进一步的下滑,从而稳定市场利率,为后续的货币政策预留反应空间。

我们注意到,央行在利率示警之后,同时加大了公开市场货币回笼力度,已经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信号,伴随着债券市场中长债的深幅调整、货币市场央票利率的企稳回升,央行稳定货币市场利率、减缓利率风险积累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未来加大回笼力度的必要性有所降低。

2、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多方博弈过程,其中充满着曲折与变数,虽然来自于货币市场的升值压力有望随着中美利差的扩大而有所减轻,但实体经济**顺差引致的升值压力仍未放松。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进出口**顺差120.1亿美元,与9月份相比大幅**并创下年内新高,今年累计顺差额已达803.

7亿美元,进出口顺差的持续扩大导致实体经济驱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沉重。汇改进程远未结束,如何平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两方面的关系,将继续考验货币管理当局的智慧,目前央行仍然有维持货币市场利率长期低位稳定的需要,这一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将有一个过程。

3、经济运行格局同样不支持货币政策收紧。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的格局依旧,在消费难以保持同步增长的情况下,投资增长过快使得经济增长终将面临中期产能过剩的危险,在政策倾向于刺激消费的情况下,央行仍然没有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空间与余地。

4、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宽货币、紧信贷"格局的形成有其背后深刻的体制性原因,即资本充足约束下的信贷收缩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要求下,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把全年广义货币**量目标提高到17%,正是顺应这一局面举动。我们认为,这是货币政策保持灵活与务实的体现,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央行对当前金融市场格局的认同与无奈。据此认为央行不满货币市场现状、未来必将采取大规模紧缩政策的理由并不十分充分。

综合来看,目前依然不具备大规模紧缩货币的基础,央行加大货币回笼的行为属于阶段性稳定市场心理预期的举措,货币政策转向持续紧缩的可能性较小,市场格局恐难发生根本性变化。

希望采纳

3楼:百度用户

货币政策是**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一、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确立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确立和完善的。

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经济历史。

2、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和特点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学生应该完全了解这四个目标的意义。

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选择

(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学生应该能够描述这些矛盾。

货币政策的目标在一定时期内的选择原则。

二、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术语解释这“三**宝”。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4、间接信用控制

这三类工具要求学生了解。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目标。

意义、选择标准和变化。

四、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1、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

2、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3、货币政策对个别部门的影响

4、制度因素与货币政策效应

五、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2、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认识

4楼:御妖子澈

(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资金回笼,对于当前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结合货币政策内容,谈谈你对央行降息的看法

5楼:匿名用户

这一次降息被说成是非对称的降息,不过我们要说的就是在贷款利率6%存款利率3%的情况下,你如果下调3%的利率存款利率是零可能吗?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要贷款降息多存款降息少的,我们应当按照贷款利率降低的比例与存款利率降低的比例进行比较,这样央行给银行贷款利率降低的比例是更低的,如果贷款与存款的利率同比例下降,则这次贷款应当降息0.5%才对。

这次央行意外加息,大家总从国内找原因是不够的,要记住小船的池子论,当初就说美国qe放水他加息提准做池子,现在美国退出qe他的池子要放水了!而且中外利率差别很大,境外人民币利率就极低,沪港通了必须消除利率套利空间!不要忘记巴西印度在经济不好时的加息也是为了国际汇率原因,中国这次也有的!

所以这次的降息应当是对冲国际影响的,是对冲沪港通的国际资本套利空间的。对池子论的问题,当初本人就论述过,这是一个《央行的难局》。

对於连续降息和放水,对市场的另外的影响就是热钱的动向,人民币的宽松带来的还有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人民币的坚挺与央行的紧缩是有关的,因此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进入中国市场渔利的热钱是有可能撤出的,尤其是中国经济承受压力的时候更可能撤出,****高涨,以前进入的热钱可以顺利高位抛出了,因此更有跑路的条件,因此对热钱的去留是必需注意的。

央行这次降息还要说货币政策是中性不变的,这耐人寻味的话才是关键!这中性首先是在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别之上,我们央行公开的利率是名义利率,而中国的实际利率是要考虑了通胀因素,扣除通胀影响的,中国的通胀从cpi是6%以上ppi是8-9%变成cpi是2%左右ppi则变成-2%以下,这样的变化等於实际利率提高了6-7%,如此的实际利率的增加才是中国gdp低迷的原因,但在qe没有退出楼市没有低迷的时候,你降息则流动性泛滥和房地产套现是受不了的,现在**虽然也涨了,但**以前qe时的点位甚至比现在高,但楼市就大大不同了,有巨额的浮盈的,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真的好艰难。所谓的中性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前面说的与小船的池子论相吻合的,是他当初政策的一个延续,所以说他没有改变当初的货币政策轨迹,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降准为什么没有出现?这里就是央行采取了slf、mlf和psl三个定向金融工具替代了直接的降准,这里的好处是直接降准资金到**是难以控制的,会造成市场的流动性不均衡,也就是本人一直说的流动性不均衡渔利问题,而采取上述金融工具的放款,则是非常定向的,可以确定到具体的方向,我们将之叫做微刺激,但这个微刺激的规模是可以很大的,央行刚刚mlf就放了7695亿元,规模是与两次降准相当的,但这样的宽松资本难以余力,所以他们对此是评价不高和选择性失明的。所以微刺激的微是微观层面的微而不是微小的微,这里大家也一定要注意。

还有就是银行潜规则的改变,以前银行找央行救助的潜规则就是银行是央妈兜底,但谁要找央妈履行央行最後贷款人义务,就是要银行行长下课!现在央行的新工具是鼓励银行找央行的,这样的改变值得注意!而保留很高的银行准备金在央行手里,也是一种变相维持银行安全限制投机的做法,不光的货币调控,保证金真的要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起到担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