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些中药都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服用?药方开的怎样

2020-11-28 10:45:35 字数 6692 阅读 1030

1楼:匿名用户

用于肝胆湿热的证候,龙胆泻肝汤加减的。方子开的很死板。

2楼:小小蓝

好像和龙胆泻肝丸的成分相似,用于清热祛湿。

请问这些中药治什么病的?

3楼:一物独心

从这些药上面看适用于健脾安神的,因此可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的人服用,但是不管什么人还是要讲究一病一方,因此,如果说是自己生病了,还是应该到医院去,请医生诊断后再开出符合自己的药方。

4楼:匿名用户

这个中药方主要养阴清热,宁心安神,健脾消食。

你具体什么情况?身体主要有哪些不适的症状表现和感觉?

请问这些都是什么中药材,主治功效是什么?

5楼:匿名用户

中药本草

来自健康生活类芝麻团 2018-04-11

看**像是番泻叶 功效: 【功能与主治】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用法与用量】 2~6g,后下,或开水泡服。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避光,置通风干燥处。

6楼:热心网友

有:陈皮,川芎,生地黄,毛根,青皮,枳实,菊花,白芍!其他的看不清楚了。功效也不能断!

请问这些中药是治什么的?

7楼:匿名用户

肯定是甘草,调和诸药,这幅药对男性是**阳痿、**功能,对女性是防止流产、保宫、助孕等功能。

8楼:红薯面小窝头

甘什么应该是甘草。巴戟天、锁阳温补肾阳,半夏、茯苓、橘红、神曲燥湿祛痰而健脾,川芎活血调经,可以用于脾肾虚寒,水湿停留、气滞血瘀导致的疾病,中医是辩证论治的,只要是脾肾虚寒、痰湿血瘀证就可以用。

9楼:匿名用户

如果不是甘草应该就是甘松,是行气的一味中药。不过红薯小馒头的分析是正确的,功效适应症都对。

请问这些都是什么中药成分,用来**什么的?

10楼:无话可说

熟地黄15g,枸杞子15g,杜仲15g,续断15g,炒麦芽12g,延胡索12g,党参18g,炒白术12g,白茯苓15g,陈皮8g,红枣12g.甘草6g,当归12g

11楼:途恶霸附

荣国府 贾母 鸳鸯、文官、琥珀、蕊珠、翡翠、玻璃、傻大姐、鹦鹉

请问这些中药是治什么病的?

12楼:匿名用户

看方子的每味药组成,是**感冒夹痰,可能兼有点咽喉不利。如胖大海,玄参,射干的利咽,川贝,半夏的止咳化痰,桔梗的开肺,淅银花(这个药第一次见过,可能是金银花吧,不过这个名第一次听说)的清热,陈皮,厚朴的理气,再加上茯苓健脾利水,芦根的清热养阴,差不多就是这些作用。最好能加上你的症状,因为一个方可能**许多不同的病症,而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而一个证在很多病里面都有体现,而一个病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证。

13楼:匿名用户

看似治慢性咽喉炎的。

请问这些中药的功效是什么?

14楼:家庭医生老

此方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伤风感冒,发热头痛,上呼吸道感染。方中大部分中药对**淀粉样变没有作用。

15楼:读伶

柴胡 辛温解表,升阳,提高免疫力

桔梗 止咳,载药上行

川芎 行血活血,兼驱风止痛

防风 驱风解表,渗湿止痛

荆芥 辛凉解表

羌活(应该是这个)驱风散寒、除湿止痛

紫地丁 消肿、治痈,用于热度壅盛

葛根 生津止渴,现代应用可降脂降糖

白芷 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等海底椰 滋阴润肺、除燥清热、润肺止咳

蒲公英 清热、消炎

16楼:匿名用户

这些中药一起吃可否****淀粉样变?

请问用这些中药熬药有什么功效?

17楼:煮蛋壳

性味: 味辛;性凉;有毒 归经: 心;肝;脾;肺经 功效:

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 主治: 痢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癥瘕癖积;膨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 用法用量: 外用:

适量,烧存性研末敷或调涂;或活蟾蜍捣敷。内服:煎汤,1只;或入丸、散,1-3g。

用药禁忌: 《广西药用动物》:“表热、虚脱的人忌用。

” 功效分类: 祛瘀药;利水药;解毒药 临床运用: 1.

**白喉:每次取活蟾蜍约170g,明矾约33g,同放在石臼内舂烂,用纱布包裹成长方形(5×10cm),置于患者前颈,绷带固定。当时患者即有清凉舒适感,约经4-5小购刀因喉部分泌物减少。

重症患者受4-6小时更换1次,轻症6-10小时更换1次,经20小时后即感咽喉部湿润舒适,吞咽便利。一般重症更换5-6次,轻症3-4生次即可见症状减轻或痊愈。**13例白喉患者,咽涂片找到白喉杆菌者9例。

治后退热时间为18-50小时,局部症状消失时间为14-52小时。所治病例未有气管切开及其他并发症者。 2.

**慢性气管炎: 方

一、取活蟾蜍去头、皮和内脏,焙干研末;另以猪胆汁浓缩液与面粉等量混和,低温炒松研末。按7:3的比例将蟾蜍粉与猪胆面粉混和均匀,装入胶囊。

每次5分,每日3次,饭后送服。10天为一疗程,共二个疗程。观察372例,病型以单纯型为主,中医分型以虚寒型占多数。

服药后止咳、怯痰、平喘的有效率达80%以上。一般在3天内开始见效。据重点病例观察,**前白细胞增高、肺部有干湿性罗音者,**后白细胞恢复正常,肺部体征明显改善。

方二、用冬眠期蟾蜍1只,白矾3钱,大枣 l枚。将白矾、大枣塞入蟾蜍口内,阴干焙黄,研细末,用水泛丸,如绿豆大,以代赭石末为衣,或将药末装入胶囊,每粒(或胶囊)0.5g,**每日3-6g,1次或分次用温开水运服,连服30天。

共治2364例,近期控制361例(15.3%), 显效651例(27.5%),好转908例(38.

4%),无效444例(18.8%)。总有效率为81.

2%。冬春季服药的疗效较夏季明显,单纯型与喘息型两者无显著差异。 3.

**炭疽病:用于蟾蜍1只,加水30ml,煎至200ml,冷却后顿服;或以活蟾蜍1只,去净内脏,捣成糜状,开水冲服;或用蟾蜍1只去内脏洗净,配合白菊花;两,水煎当茶喝,或将蟾蜍、白菊花药渣外敷**炭疽溃疡处。亦可配合金黄散(成药)水调,经常涂抹水肿处。

用上述内服外敷法****炭疽26例,肺炭疽3例,肠炭疽1例;其中有全身中毒症状者18例,涂片查炭疽杆菌阳性者 14例,均获痊愈。 4.**恶性肿瘤;将活蟾蜍晒干后烤酥研细末,过筛,和面粉糊做成黄豆粒大的小丸。

面粉与蟾蜍粉之比为1:3。每100丸用雄黄5分为衣。

**每次5-7九,口服3次,饭后开水送下。过量时可有恶心、头晕感。经治22例胃癌、膀腕癌、肝癌患者,病情皆有好转。

5.**腹水:取新鲜活蟾蜍杀死(内脏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细末,贮于密闭瓶内备用。

**每日口服1次,每次2g,体弱妇幼酌减。10次一疗程,一般可进行二个疗程,如无效不必续服。治程中如血压逐步下降,亦应考虑停药。

**期间每日食欲不超过2g。共治血吸虫病腹水6例,其中4例治后腹水减少,大大缩短了脾脏切除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手术后均无并发症;另2例治质腹水亦有好转。用药后除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外,体温、脉搏等未见变化。

本法对血压过低(收缩压在90mm汞柱以下)及肝肾功能过差的患者不宜使用。另有用砂仁7粒塞入**(青蛙也可)嘴里(活**须将嘴缝上以免砂仁吐出),然后用黄泥将**裹好,置火上烤干后去掉黄泥,将**研成细粉。每日服l个**,分2次用黄酒30ml冲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一疗程即可。

**肾炎腹水10例,9例有显著疗效,其中2例肾功能有所改善。一般用药后第2天尿量即增加,服至7天腹水即基本消失。 6.

**麻风:蟾蜍与苍耳草配合服用,据31例观察,似具有一定疗效。 7.

蟾蜍中毒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报道。-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电图的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他部分是否有毒,尚不明了。

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曾有2例小儿,合食煮熟之蟾蜍一只后均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其中1例5岁患几经抢救脱险;另 l例 l岁半患儿抢救无效,于发病后7小时左右死亡。

故一般认为蟾蜍不宜食用,如用作外敷药,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各家论述: 1.

《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别录》云,治制犬伤,《肘后》亦有方法。

按沈约《宋书》云,张收为制犬所伤,人云宜啖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疗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古今诸方所用虾蟆,不甚分别,多是蟾蜍,读者当审用之,不可因名迷实也。 2.

《本草经疏》:虾蟆、蟾蜍,本是二物,《经》云一名蟾蜍者,盖古人通称蟾为虾蟆耳。**虽名虾蟆,其用实则蟾蜍也。

今世所用者皆蟾蜍,而非虾蟆,其功益可见矣。昧辛气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痈肿、阴疮、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者,皆热毒气伤肌肉也。

宰寒能散热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则毒易解,毒解,则肌肉和,诸证去矣。凡瘟疫邪气,得汗则解。其味大辛,性善发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热,故能使邪气散而不留,邪去则胃气安而热病退矣。

破瘀、坚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热壅滞也。近世治小儿疳疾多用,以其走阳明而能消积滞也。 3.

《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4.

《别录》:疗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 5.

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6. 《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

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7.《本草拾遗》:

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除食之,额食数顿。 8.《日华子本草》:

破瘀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9.《本草蒙筌》:

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敷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腐蚀成癖。 10.《纲目》:

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11.《本草正》:

消癖气积聚,破坚,消肿胀。 12.《本草备要》:

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13.《医林篡要》:

能散,能行,能渗,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疗毒,杀小儿疳积。别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字消。 14.

《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15.

《随恳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痕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16.

《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选方: ①治一切疮肿、痈疽、瘰疬等疾,经月不瘥,将作冷瘘:蟾蜍一枚(去头用),石硫黄(别研)、乳香(别研)、木香、接(去粗皮)各半两,露蜂房一枚(烧灰用)。

上六味,捣罗为末,用清油一两,调药末,入瓷碗盛,于桃子内重汤熬,不住手搅,令成膏,绢上摊贴之。候清水出,更换新药,疮患甚者,厚摊药贴之。(《圣济总录》蟾蜍膏)②治发背肿毒未成者:

活蟾一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债,再易一个,如前法,其蟾必跟将;再易一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若势重者,以活赡一个,或二三个,被开连肚乘热台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即愈。(《医林集要》)③治早期瘭疽:

蟾蜍,将其腹切开一厘米创口,不去内脏,放入少许红糖。将患指伸入其腹内,经二小时后,可另换一只蟾蜍,共用十只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症也有效。

(广西名中草药新医**处方集》)④**毒:蟾蜍一个,黑胡椒七粒,鲜姜一片。将上药装八蟾蜍腹内,再放砂锅或瓦罐内,慢火烧焦研细末。

每次五厘,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⑤治胸壁结核和淋巴结结核破溃成漏孔:癞**一个,白胡椒三钱,硫黄二钱。

先将胡椒、硫黄塞入**腹内,后用黄泥包裹**厚约

一、二寸,火内煨透,取出去泥,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灭菌后,涂于无菌纱布条放入漏孔内,外盖纱布,每二至四天换药一次。(辽宁《中草药新医**资料选编》)⑥治气臌:大蟾蟆一个,砂仁不拘多少。

为末,将砂仁装人蟆内令满,缝口,用泥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蟆研末,作三服,陈皮汤送下。(《绛囊撮要》蟾砂散)⑦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给,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消(大人一升,中人七含,瘦弱人五含)。

以水六升,煮取四开,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则九日十日一作。(《补缺肘后方》)⑧治破伤风:虾蟆二两半,切烂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热,再入酒二盏半温热,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

(《奇效良方》)⑨治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大干蟾蜍一枚(烧存性),皂角(去皮、弦,烧存性)一钱,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为末,糊丸粟米大。

每空心米饮下

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婴方论》五府保童丸)⑩治小儿疳瘦成癖几危者:蟾蜍去头皮脏腑,以桑叶包裹,外加厚纸再裹,火内煨熟,口啖二支,十余日愈。

若口混,咽梨汁解之。(《本草蒙筌》)11.治大肠痔疾:

蟾蜍一个,以砖砌四方,安于内,泥住,火殿存性,为末;以猪广肠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

三、四次。(《纲目》)12.治小儿走马疳,牙臭烂,侵蚀唇鼻,亦治身上肥疮:

蚵皮(黄纸裹,煨焦)、黄连各末一两,青黛一钱。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和。先以甘草汤统去皮,令血出涂之。

疮干好麻油调,湿则干用。(《全婴万论》蟾酥散)13.治癣:

干蟾蜍烧灰,以猪脂和涂之。(《僧深集方》)14.治舌口生疮:

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上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尽为度。(《圣惠方》蟾矾散)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