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有的,《史记.项羽本纪》里就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至于情节是,后来成为项羽大将的于英,面对项羽入伙的要求,让他将禹王庙的大鼎举起来,并归顺于他。结果项羽三推三起,然后举起,绕殿连走三次,于英惊为天人,遂顺之。在项羽的老家下相(今天的江苏宿迁市)霸王举鼎的雕像还在市中心竖立着。
2楼:匿名用户
要看是什么鼎, 举鼎确有其事,但是没有史料中描写的那么重。
“霸王举鼎”的事情是真的吗?
3楼:恋劳
真的,《史记.项羽本纪》里就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情节是,后来成为项羽大将的于英,面对项羽入伙的要求,让他将禹王庙的大鼎举起来,并归顺于他。结果项羽三推三起,然后举起,绕殿连走三次,于英惊为天人,遂顺之。
在项羽的故乡下相(今天的江苏宿迁市)霸王举鼎的雕像还在市中心竖立着。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4楼:暗夜未央暗夜
有可能是真的,古代真的很不科学
霸王举鼎中的霸王是不是西楚霸王项羽?真的有这回事?
5楼:予意在山水
传说而已
楚霸王姓项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生于相(今宿迁)城南梧桐巷。公元前206年项羽踏平咸阳,封刘邦为汉王,自己称西楚霸王,此后人们便尊称项羽为霸王。在宿迁民间关于“霸王举鼎”的典故流传着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
一个是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
“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
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另一个版本则是一个爱情故事。少年时代的项羽一次路过沭阳虞家沟,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群采摘菱角的女孩在打闹嬉戏。突然,“哎呀”一声,其中一人落入水中。
项羽纵身跳入水中,将落水的姑娘救了起来,这个姑娘就是虞姬。 项羽走后,虞姬的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她请求哥哥去打听。有一天虞姬的哥哥去赶宿迁的庙会,庙里有个千斤铜鼎,好多人上前去试,都没搬动半分。
有一个青年竟然能将铜鼎举过头顶。虞姬的哥哥见这位举鼎人很像妹妹描述的救命恩人,就向别人打听。 后来,虞姬的哥哥到梧桐巷找到了项羽,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临别时,他邀请项羽到家中做客,虞姬发现哥哥领来的小伙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恩人,四目相对,惊喜万分。虞姬父母见他俩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心下也就喜欢,便择了吉日让二人完了婚。 项羽举兵反秦后,虞姬的哥哥成了项羽手下的大将,虞姬也跟随项羽南征北战,二人形影不离,恩恩**。
6楼:灭镰神教
霸王举鼎中的霸王是西楚霸王项羽
真的有这回事,这是历史上记载的 史记说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敢以三万楚军破秦军二十万,是真正的那种千年难遇的绝世猛将!
项王乃华夏“勇战”派代表人物 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李白诗句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7楼:一朵梦祥云
霸王举鼎中的霸王是西楚霸王项羽,他天生神力,力能举鼎,真的有这回事,这是历史上记载的。想他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敢以三万楚军破秦军二十万,如果不是疯子就是真正的那种千年难遇的绝世猛将,正好他属于后者。
8楼:解剖主任
是史记说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如果不是真的举过鼎也不会出现这种记载
霸王举鼎与一举两得说的都是项羽,历史上真有霸王举鼎吗?
9楼:超级蛇果
霸王举鼎确实是项羽真有其事,而一举两得不是项羽是庄子!庄子有关。相传庄子要刺杀猛虎,旅店的伙计出来阻止,让庄子等两只老虎自相残杀死掉一个,之后再去刺杀残存下来的那只老虎。
庄子便按照伙计说的去做了,还得到了刺杀两只猛虎的美名。
10楼:我内心强大的人
真有,人家天生神力吗
霸王举鼎是真的吗
11楼:future梦境依旧
距今过去俩千年了,一件事第一个人传到第三个人就变味了,怎么考验真假?历史不用太计较学习有用的东西就行了。例如三国作者喜欢诸葛亮把他塑造成那样,但他真实是怎样的你自己查查就知道了。
历史不用太计较
12楼:**店美悦妆家
肯定是真的啊,就是我们宿迁的,霸王举鼎雕像还在那呢
13楼:匿名用户
无聊的家伙.......
“霸王举鼎”是真与不真
14楼:恋劳
真的,《史记.项羽本纪》里就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情节是,后来成为项羽大将的于英,面对项羽入伙的要求,让他将禹王庙的大鼎举起来,并归顺于他。结果项羽三推三起,然后举起,绕殿连走三次,于英惊为天人,遂顺之。
在项羽的故乡下相(今天的江苏宿迁市)霸王举鼎的雕像还在市中心竖立着。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15楼:喜洋洋
此事的确是真。据史书上记载,秦莫各国后裔相继起义,秦军陆续灭了几国后裔。当秦国兵临城下的时候,赵国后裔起义军被秦军在巨鹿一带围的是水泄不通。
当时项羽主张出兵救赵,但各国诸侯都害怕秦国韩章的20万机动野战军而不肯出兵。但是那时的项羽在起义军中只是一个副将,所说的话根本没有人会在意。就在赵国起义军迫在眉睫的时候,诸侯们召集将军们开紧急会议,但谈论来谈论去 他们还是不肯出兵。
主张出兵的项羽一气之下走到大堂**,来到一口青铜鼎面前用愤怒的眼光横扫了众诸侯一眼,突然猛然蹲下,顺势就将那口青铜鼎举国头顶!众诸侯在一瞬间看到如此场景,吓的两腿发软,生怕项羽情绪机动 拔出剑来像取吴地郡守的人头一样将他们的人头也拿下来。当项羽放下巨鼎再问众诸侯出兵之事的时候,众诸侯已是纷纷点头不敢说一个“不”字。
救赵的义军就这样出发前往巨鹿了。后项羽杀宋义,掌军权。到达巨鹿时 以3万楚兵对抗20多万秦兵,结果秦军全军覆没。
这就是项羽破釜沉舟,大名鼎鼎的“巨鹿之战”! 在他英雄末路的时候,他率领着他所剩的最后二十八骑(骑兵)主动向韩信带领的十万大军冲刺,没多长时间 这二十八骑全部阵亡。就只剩下了他一人孤身奋战,但像蚂蚁一样多的汉兵却不能将他杀死,反而被他亲手斩杀了进六百一名汉兵。
最后也可能是体力不支,但英雄霸气的他是决不可能让汉军俘虏。于是,拿起宝剑 自刎于乌江边。 但可笑的是,在他死后的几个小时里,竟然没有任何一个汉兵敢走近他 去看其到底死了没有。
可当时刘邦给士兵们的话就是:谁能把项羽的人头带回来,不管是兵是将,都封王封侯! 试想一下,如果项羽没有那种力能举鼎的这种本事,他如何能在只剩其一人的情况下去斩杀六百名汉兵。
在他死后很长一段世间后,终于有人敢过去确定一下他是否是死了。但过去的人发现, 在项羽的身上已有近六十处战伤了。
16楼:匿名用户
恋劳,你错了,力能扛鼎指的是项羽力气很大(在那些大王之中),能扛起鼎。但并不是举鼎。
霸王举鼎其实指的是秦武王。
当时众卿在朝堂之上比赛举鼎,大家纷纷彰显力大,能举起一口三百斤(一两百公斤)重的鼎。但秦武王力大过人举世无双,大殿上有一口八百公斤重的鼎,大家看到说:“我能举起两三百斤重的鼎,但这么大的鼎我无能为力。
”这时秦武王上千把鼎举了起来。可举起来没一会他突然力一崩,砸到了膝盖。一位英明神武的王就这么英年早逝了。
八百公斤,世界第一的大力士举的杠铃也就两百多公斤。但他们能扛起半吨重的牛或马,可见扛和举的区别。所以项羽若只论实力只论力气,不值一提。
霸王举鼎的时候,万一失手了,会不会被砸死!
17楼:黑胡子艾斯
那死应该是不会死。项羽的体格那么强壮。
这鼎可是一个鼎顶几个人的体重阿。
而且还是个硬物。所以砸下来应该回受伤。
但死我觉得是不会死!
亚玲应该没有鼎重。
鼎有些上千斤
18楼:匿名用户
会被砸死的……不过有一个案例就因为举鼎的时候死了,间接死的,举的时候脚被弄断了,肋骨什么的都断了,最后痛苦地死去。不过鼎的话应该只有300至400斤,应该没有杠铃重
历史上秦武王真的举鼎了吗?举的是多重的鼎?
19楼:匿名用户
秦鼎之最,当属秦始皇陵百戏俑陪葬坑中部过洞内出土的秦代青铜大鼎,通高61cm、重212kg,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一件秦鼎。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述秦鼎造型相近,用俗话讲都是大肚,短粗腿的矮胖子;也许这就是秦鼎的特点。
虽说秦鼎工艺水平不高,但是脍炙人口的秦武王举鼎故事却千古流传。
秦武王英武雄壮,话说魁伟多力,好与人角力为戏,身边有三名天下闻名的力士,一名乌获,一名任鄙,一名孟说,勇冠三军,一并重用。时张仪早已相秦,与苏秦合谋,苏秦行“合纵”,张仪作“联横”。玩六国于股掌之中,秦国大获其利,却齐欺楚,败魏掠韩,地广千里,国力大增,已有雄视天下之意。
那秦武王年方20出头,年少好动,一日,秦武王心血来潮,日:“寡人生于西戎,未观中原之盛,若能通三川,一游巩洛之间,虽死无憾”。一句话,他想到当时京城--洛阳那最最繁华之地温柔之乡去逛逛。
但是得找个理由啊,于是他的大臣甘茂出了个冠冕堂皇的主意,声称去为周王作寿;于是秦武王便帅大军浩浩荡荡东去,随行带了三个勇士乌获任鄙孟说护驾。可怜的名义上的天子周王那敢怠慢,慌忙迎接进城,人宫行礼寒喧,那秦武王一边与周王敷衍,一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在朝堂上一字排开的镇国之宝--大禹九鼎;礼毕,秦武王起身,走到九鼎那里,周览一遍,赞叹不已。然后走到“雍鼎”边上,公然说道:
“这秦鼎是我家的东西,我这次来就是要把它带回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周王.
都不敢放一个。秦武王拍拍雍鼎,回头对跟随的三个勇士孟说,乌获,任鄙说道:“寡人听说九鼎每个重千斤,从来没有人能够搬动,尔等都号称是大力士,谁有本事能把它举起来?
”任鄙乌获知道武王持力好胜,推辞道:“臣等力气虽大,只能举数百斤,此鼎重千斤,我们举不起来。”二杆子孟说摩拳擦掌,奋然说道:
“我行!”上前抱住雍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将鼎搬起离地半尺左右再也搬不动了,掉还地上。由于用力过猛,口目俱裂,流血不止,虚脱瘫倒在地。
武王笑道:“你们不行,寡人试试”。语毕,走上前去马步蹲裆,一手抓住鼎一足,大喝一声:
“起”!那鼎真个被他举了起来。周围的人齐声喝采,采声未停,只听得轰的一声,紧接着啊的一声惨叫。
众人定睛一瞧,原来秦武王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砸在他的右腿上,咯的一声,把武王右腿骨砸了个粉碎,顿时血流满地昏绝过去。大家惊慌失措,七手八脚把鼎抬了起来,将武王救出。终因伤势过重,当夜秦武王便一命乌呼,见阎王去了。
死时秦武王年方二十四岁,在位四年;这是公元前307年发生的故事了。
秦武王举鼎砸断了腿,不治身亡。那秦武王举的是什么鼎?大家知道,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是现存的最重的鼎,这么重的鼎无论谁天生神力,都不可能举起来。
按照“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的说法,大禹用全国的铜,只铸了九鼎,那么可以想见,这九鼎单个重量肯定大大超过司母戊方鼎;九鼎丢失了,即使没有丢失,谁又能举得起来?最新的举重110以上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为266kg。这已是16年前的事了,迄今无人能够打破。
也就是迄今为止的人类极限纪录了。另外现在67.5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也已经超过200kg。
上述纪录表明人类能够举起的重物重量在200-266kg之间。用这个标准来套的话,秦武王假如真是个大力士,假如真的举过鼎,那么符合这个标准的只有三个鼎。用排除法,秦鼎〔重212kg〕不可能,因为秦武王不会傻到从自己家里带个如此苯重的东西千里迢迢到洛阳去。
大克鼎〔重201.5kg〕也不可能,那是克贵族的家鼎,一是不可能在王宫放着,二是地位太低,不符合秦王和周王的身份。那么就只有龙纹大鼎〔重226kg〕符合条件。
前文说过龙纹大鼎是周代最大、最重、最精美的铜鼎,据考证该鼎表面还曾经鎏过金,当属皇家器物;诸位试想一下,一只金光闪闪的大鼎放在王宫里,何等气派,何等夺目!秦武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的,应该就是这只鼎,说不定他心里还在思想:“他..
,中原到底繁华,那象我们秦国犬戎荒蛮不毛之地,这可是个好东西,寡人这次要把它带回家”。据说他临死之前还说了一句话:“得游巩洛,虽死无憾”。
有鉴于此,笔者经“戏考”之后,“负责任”地向世人宣告:秦武王举的是龙纹大鼎,并且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第一个创造举重世界纪录的伟大的举重运动员!下面我们来谈谈霸王举的什么鼎?
太史公在项羽本纪》里写道:“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这话说的显得中气不足,翻译成现在话来说:
“项羽这个人身高一米八十以上,力气很大,能够扛得起〔很重〕的鼎。”注意:太史公在这里用词非常谨慎,用了个“扛”字;什么叫“扛”?
不就是用肩膀扛么,用背来驮么。如果霸王扛过什么鼎的话,那也就是钻到某鼎底下用肩膀或背把鼎顶起来一些罢了!然而,在同一篇文章里,项羽自己并不承认自己“扛”或者“举”过鼎,他只是气贯丹田地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可见,“霸王举鼎”实属子虚乌有的事。为何后人会把“武王举鼎”讹传成“霸王举鼎”呢?
笔者遄想,也许“天下苦秦久矣”,“天下恶秦久矣”的心理作的怪吧。再加上“武”和“霸”仅一字之差,中国人素来推崇失败的英雄,同情弱者,厌恶暴秦,久而久之沿袭相传,“武王举鼎”就讹传成“霸王举鼎”了。大家以为对吗?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埋没了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因为举鼎而亡的吗
1楼 花房子的故事 秦武王,举鼎而亡。 秦武王 公元前329年 公元前307年 ,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 《世本》 秦悼武王 《秦记》 ,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 公元前307年在位。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 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
貔貅是一种动物吗,貔貅是哪些动物的一种啊??真有这种动物吗?还是一种传说啊?
1楼 匿名用户 貔貅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龙的一个儿子。传说他没有 ,只会吃不会出,所以一般用来招财 2楼 匿名用户 没有这个动物,只是神话故事中杜撰的东西 貔貅是哪些动物的一种啊??真有这种动物吗?还是一种传说啊? 3楼 匿名用户 不是真的有这种动物,是神话中的神兽,龙生九子之一。 1 古书上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