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什么病害,水稻秧苗期六大病害有哪些?怎样综合防治?

2020-11-27 18:06:41 字数 5317 阅读 3707

1楼:农医生

稻瘟病,(叶瘟),叶片呈梭子型病斑,可以用敌瘟灵,稻瘟酰胺,咪鲜胺,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等,建议2种药剂混合使用,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一次。 建议你用咪鲜胺.三环唑加稻瘟灵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效果好。

水稻秧苗期六大病害有哪些?怎样综合防治?

2楼:匿名用户

烂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霉病、恶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的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1水稻烂秧病 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总称,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两种,侵染性烂秧是指由绵腐菌、腐败菌和镰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极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出现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生轻时,苗床秧苗变黄,发病中心成锅底状黄化,重时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两种立枯病对水稻秧苗危害都很严重,如发现晚,防治方法不当,防治不及时,都易引起整体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 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在发生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可迅速大面积爆发。

特别是遇上高温潮湿的天气条件,一旦发生穗茎瘟和枝梗病,将会给稻农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发病一株,绝产一株;发病一亩,绝产一亩;发病一片,绝产一片。该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在自然条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

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4水稻疫霉病

70年代以来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叶片枯死,影响生长。由秧苗疫霉菌引起。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恶苗病

又叫徒长病、马鹿苗病、枪杆、公稻子,此病分布广泛,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危害较重。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发生。发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

水稻产区发生有几种菌核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是由歧曲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受害田块一般减产10%~25%。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积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温冷害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应用“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或50%天达腐霉利+“天达2116”壮苗灵。

3楼:匿名用户

青枯,立枯,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瘟病。

水稻常见病害有哪些?

4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水稻病害可分为非

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是由生长条件不适宜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诱发的,并没有其他生物的侵染,是不能相互传染的。如水稻的生理性烂秧,主要原因是种子质量差和催芽过程中冷热不均,蓄水或覆土过深造成缺氧条件而引起的。

水稻苗期的黄枯病是由于育秧过程中管理不当或环境条件不适合造成的。水稻黑根则是由于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或大量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同时蓄水过深,土壤处于强还原状态,产生大量硫化氢、硫化铁等还原性物质毒害稻株,使稻根变黑、腐烂。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侵染寄主所引起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水稻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

5楼:匿名用户

水稻烂秧病、水稻恶苗病、水稻赤枯病、稻纹枯病、水稻胡麻斑病、水稻叶尖枯病、稻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

具体症状、防治参见http://ny0371.blog.

163.***/blog/static/117749242200943022054230/和http://ny0371.

blog.163.***/blog/static/117749242200943022053894/

6楼:匿名用户

稻瘟病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

叶瘟:一般在水稻分蘖至拨节期盛发,病菌浸染叶片产生褐色斑点。慢性病斑通常呈菱形或纺锤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内外为褐色,**为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纵向的褐线,在多湿条件下,背面产生少量的青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穗颈瘟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

病部初现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浸状褪绿病斑,最后变黑褐色。穗轴和枝梗上症状与穗颈相似,严重者分支变白。

防治方法:1. 重点是推广抗病品种,尤其是老病区,这是防止稻瘟病大流行的主要措施。

2. 抓住关键,适期喷药保护。根据发病迟早确定防治时期,按病情轻重,确定防治田块和次数。

叶瘟:应着眼保护易感病的分蘖盛期。要加强检查,及时掌握病情,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后,气候条件又有利于发病,需立即防治,消灭发病中心,以控制其蔓延。

发病较重的田块应连续防治 2-3 次。

穗瘟:应着重保护抽穗期。根据叶瘟病情和抽穗期期间的气象预报以及品种感病性和稻株生长情况,及时掌握施药适期和确定防治田块,做好预防。

药剂可选用 40 %克瘟散乳油每亩 50-75 ml、40% 稻瘟灵乳油每亩 75 ml、40% 稻瘟净乳油 125-150 ml 加水 50 kg 喷雾或 20% 三环唑可湿粉每亩 75-100 g 加 50 kg 喷雾。

水稻纹枯病

症状: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园形或云纹状,**灰绿色至灰褐色。

湿度低时,病斑中部草黄色或灰白色,边缘暗褐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病斑多而大时,常连接形成不规则云纹状斑块,引起叶片发黄枯死。

防治方法:插秧前清除田间越冬菌核,本田期加强肥、水管理,发病初期施药保护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适期喷药保护:早、晚稻分蘖盛期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早、迟,确定防治时期;根据发病轻、重,确定当防治田块病蔸率达 30% 时应立即施药。药剂可选用井岗霉素粉剂每亩 1-2 包兑水 50 公斤喷雾。

水稻苗床,秧苗什么病?如何防治?

7楼:农医生

水稻秧苗期死苗是指在育秧期间,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生理性死苗主要是由高温、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当所造成的烧苗、青枯和黄枯,严重的出现死苗,常成片发生。侵染性死苗则是由病菌所引起的绵腐病,多发生在3叶期前长期淹水的湿润秧田和播种后遇低于10℃以下的低温,秧苗根系活力减退,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引起根系生长缓慢,秧苗抗性下降病菌乘虚而入,侵染秧苗,造成烂秧,发病时先在幼苗基部长出白色绵毛状物,以后再变成土黄色,病害开始是点状发生,如未及时**,便迅速向四周蔓延而成片腐烂死苗。

防治方法:

绵腐病:由低洼积水、深水灌溉引起的,应及时撤水晒田。长期阴雨低温、膜内通气不良,导致绵腐病蔓延,待天气稍暖时,适当揭膜,促进通气,并及时施药防治,可采用0.

1%硫酸铜溶液喷雾防治,并能兼治青苔,或每亩用草木灰25千克撒施,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由高温、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青枯和黄枯死苗时,可用60%的敌克松300—500倍液兑水喷雾,同时,也可叶面喷施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促进生长,如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等。

水稻苗期病害是什么?

8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主要指烂秧和疫霉病。二者是水稻苗期两大病害,可直接造成死苗,严重者死苗率高达70%以上。

症状疫霉病主要为害秧苗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白色,圆或椭圆斑点,环境适宜时迅速发展,呈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病斑扩大,相互愈合,叶片病部发生纵卷或折倒。在高温条件下,病斑上常产生白色霉层。

后期病斑变褐,中间灰褐色,有灰白色霉层。一般情况下,该病多造成中、下部叶片枯死;在严重发生时,也可使整株幼苗枯死。

烂秧可分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生理性烂秧可分①烂种:播种后,尚未发芽就腐烂了;②烂芽:

芽谷下田后,尚未转青就死亡,幼根、幼芽发生卷曲,并逐渐呈黄褐色,生长停止,严重时,幼根腐烂,幼芽变褐枯死,或下弯成钩状。受害较轻者,当天气转暖,幼芽基部又出现绿色,重新长出新叶。在北方稻区秧田内还常发生黑根病。

播种后1~2周,种壳及种根表面变黑,周围土壤变黑并有强烈臭味;③烂苗:多发生在2~3叶期,指秧苗受低温冻害后,受害严重者,一旦天气暴晴,出现青枯死苗,先心叶筒卷,逐渐基部呈污绿色,叶色较青,最后萎蔫死亡。受害轻者,从叶尖到基部,从老叶到嫩叶逐步变黄,最后呈黄枯死苗。

传染性烂秧分①立枯病:多发生在温差大或低温发芽不良情况下,幼芽幼根变褐、扭曲、腐烂,2~3叶期病苗根暗白色有黄褐色坏死,茎基变褐,软化腐烂,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黄褐枯死。

病苗茎基部有白色、粉红色霉状物或灰黑色霉状物。②绵腐病:秧苗生长初期遭冻害,又在污水灌溉及长期深灌条件下,在种根种芽基部颖壳破口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绵毛状物。

病原生理烂芽是在种子贮藏期其受潮,或在浸种过程中,温度掌握不好,使种子受热或过冷造成的,或深水淹灌,幼芽缺氧窒息。生理烂秧主要是因低温袭击,冷后暴晴和温差过大所造成的。

传染性烂秧病原。疫霉病:phytophthora fragariae var.

oryzae-bladis wang et lu为真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该病菌喜低温(15~25℃)高湿(90%以上)。立枯病:

可由多种病菌侵染发病,主要病原菌为尖抱镰刀菌(fusariun oxysporium schl)为主。绵腐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种类也甚多,其中以腐霉属(pythium spp.

)和绵霉属(achlya spp.)中的一些病菌最为常见。以上这些病菌普遍存在于水中和土壤里,营腐生生活,寄生力弱,当外界环境影响稻苗,使其生活力下降时,病菌易侵入为害,而生长健壮的秧苗一般不会受害。

发病特点

育秧期低温阴雨,低温前异常高温,冷后暴晴,温度过高,大风降温及寒流袭击,均有利烂秧和疫霉病的发生。种子脱壳破伤、贮藏受潮及秧田水淹稻种,易诱发病害。秧田位置过于空旷易受冷风袭击,背阳低洼,温度低而积水;秧田土质过软,覆土过厚,造成种子缺氧环境;秧田土壤盐碱含量高,造成植株吸水困难;秧田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排水不良,深水淹灌等均有利病害发生。

种子自身抗寒能力差,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稻种、幼苗的抗病能力,适时进行药剂防治为原则。

(1)提高秧田质量。选背风向阳、土质好、平整、灌溉方便的地块做秧田;多施彻底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提高土壤通透性。

(2)做好晒种、选种工作。

(3)适时播种。抢寒流尾暖头播种,播种要均,覆土以草木灰最好,保温保湿。

(4)科学管水。前期湿润灌水,中期(现青到3叶期)浅水保湿,后期(3叶后)浅水勤灌。遇大风降温天气,深水护秧,寒流过后立即排水。

(5)加强管理。做好冒青后扎根期、3叶期、4叶期3次追施速效肥,盖膜秧田注意适时通风炼苗。

(6)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药剂可选65%敌克松7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药前排水,药后两天内不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