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自哪个歌曲

2020-11-27 15:48:06 字数 5733 阅读 1800

1楼:二手骚

美女小姐姐monica j口琴演奏《招魂》

2楼:最恨队友不给力

出自杜甫的《赠花卿》

赠花卿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什么意思

3楼:匿名用户

意思是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乐音半荡漾锦江半响遏流云。这美妙的仙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出自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赠花卿》。

两句写所见所闻,花卿家每天用管弦乐器奏出的轻悠和谐、美妙动听的乐声,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听得人如痴如醉;后两句写感受,惊羡赞叹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神仙那里才会有,人世间的平民百姓能听到几回呢?

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美妙;最后一句透示出全诗的正意,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而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4楼:匿名用户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

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

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

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杜诗镜铨》)

5楼:

作品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1]作品译文

锦官城里的**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内才有,

平常百姓家**能听见几回?[2]

6楼:落泪的花朵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7楼:eiii小希

这样的美食只应该天上有,人间不能听到多少次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写给谁的

8楼:梦雪露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9楼:匿名用户

出自杜甫的《赠花卿》

赠花卿

“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全诗句是什么?

10楼:何须隽梦看永

全诗如下: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出自《赠花卿》。

全诗翻译如下:锦官城里的**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当时驻扎在成都的花敬定将军的,描写了当时成都歌舞的美妙绝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锦城的繁华景。前两句写所见所闻,花卿家每天用管弦乐器奏出的轻悠和谐、美妙动听的乐声,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听得人如痴如醉;后两句写感受,惊羡赞叹: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神仙那里才会有,人世间的平民百姓能听到几回呢?

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歌曲的美妙。最后一句透示出全诗的正意,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而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只是在夸歌曲好听吗?

11楼:house嗯挺好的

不是,这是面的描写,也是实写,下面还有点的描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让人印象更深:这样的曲子“只应”天上的神仙才能听到,在人间能听到几回。

12楼:匿名用户

很多人听到了好的**,都不忘转文一番:“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只是在夸歌曲好听吗?

诗短小精悍,写得很好,前两句写了**飘飘的盛况:你听,成都城里的丝竹奏乐声整日不停,有的雄浑高亢,响彻云霄,有的轻柔舒缓,随风飘散。这真是一个热闹的场景。

这是面的描写,也是实写,下面还有点的描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让人印象更深:这样的曲子“只应”天上的神仙才能听到,在人间能听到几回?

原来,这是杜甫来讽刺花敬定的:你老花不守规矩,敢听“老大”才能听的**,你肯定听不了几次了!别以为我是夸你的!祝你早日倒台,不送!

只是,花敬定看到这首诗后,肯定不做他想:你老杜真够哥们!写诗夸我,不过我听的**确实很好,哈哈!看来诗人写的话,有时不能正面理解。表面上看来是夸人,实际上是骂你。

杜甫去世2年后,刘禹锡出生了。这老刘八字不好,仕途很不顺,而且爱发牢骚,更要命的是还有一股不服气的倔劲。

元和十年(815年)是个有意思的年份。大诗人白居易因为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上书要求追捕**,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写出了《琵琶行》;这一年再早些时候,朝廷执政者想到了早先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二王八司马”,把他们从永州司马、朗州司马等任上召回朝廷。2月刚回到长安,老刘同志兴致很高,非要和那些人到玄都观去看桃花。

13楼:某个平行世界

不只是在夸歌曲好听,要结合整首诗来分析,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14楼:匿名用户

并不全是,含沙射影意思在平常很难听到好听的歌曲。

15楼:卢翔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表面上是夸歌曲好听,其实是讽刺人不受规矩。

16楼:莫忆

这是面的描写,也是实写,下面还有点的描写,也是虚写

17楼:匿名用户

他只是表面上在夸歌,实际是暗则讽刺有人不守规矩

18楼:aline吾安

不仅仅是在夸歌好听,表面上是在夸歌,暗则讽刺有人不守规矩。

19楼:哩啊哩啊呐

有的雄浑高亢,响彻云霄,有的轻柔舒缓,随风飘散.

20楼:匿名用户

天上指的是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是在讽刺花敬定敢听皇室才能听的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出自**?

21楼:二手骚

美女小姐姐monica j口琴演奏《招魂》

22楼:纳兹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中,原句应该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全诗】《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全诗白话释义】锦官城里的**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赏析评价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23楼:元宝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出自唐代杜甫的作品《赠花卿》。

作品原文: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话译文:

锦城上空整日飘散悠扬的乐曲,荡漾在锦江波上和白云之间。

如此美妙**,只应神仙享用,世间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