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商鞅战国时候的徒木立信,为了获得百姓的信任
2楼:꧁❀秋
君王为了让百姓信任他,立一木,谁能搬走,谁领钱
急求这幅画说的是什么故事,有什么典故,故事名字是什么 10
3楼:067杀手宇文男
应该是百子图
百子图,我们也叫它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百子戏春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它的一种特定含义。由于“百”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一种极至的状态。
在礼仪之帮的中国,上到古代的皇帝、士大夫,下到普通文人、平民,都愿意在喜庆、甚至平时用上它,因为大家相信,愿望好的结果一定会好。
传说周文王有很多的儿子,而且不是一般的多,等到路边捡个雷震子的时候,他已经有九十九个儿子了,加上雷震子这个雷公嘴,正好一百个,所以说文王百子。中国古人的观念是生得越多越好,“子孙满堂”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最主要的表现,“周文王生百子”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所以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百子的典故最早出于《诗经》,是歌颂周文王子孙众多的。
画面常用谐音谐意,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
4楼:蝴苞
这个图是完整的吗?会不会是一部分的百子图?
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5楼:半天妖
叫作 lady godiva
是民间热爱的传说人物
童谣诗歌或绘画里里常可见引用
以下是百科资料
戈黛娃夫人(lady godiva,或称godgifu,约990年—1067年9月10日)是一名英格兰盎格鲁—萨克逊的贵族妇女,依据传说,她为了争取减免丈夫强加於市民们的重税,**骑马绕行考文垂的大街。
依据传说,戈黛娃夫人是麦西亚伯爵利奥夫里克(leofric, earl of mercia)美丽的妻子。当时利奥夫里克对考文垂市民们强加重税,戈黛娃夫人不断的向丈夫求情希望减免税收,但都被他顽固的拒绝了。最后,利奥夫里克对妻子不断的求情感到厌烦,宣称只要她能**骑马绕行市内的街道,他便愿意减免税收。
戈黛娃夫人果真照著他的话去做,向全市宣告命令所有人躲在屋内并拉下窗户后,她赤身**、只披著一头长发骑马绕行街道。有一名裁缝师tom违反了命令,在窗子上凿了一个小洞**,接著他的双眼便瞎掉了,这个人后来成了英语**狂(peeping tom)一词的由来。之后戈黛娃的丈夫遵守诺言,赦免了繁重的税赋。
另一个最旧的故事版本,则是戈黛娃在如往常一般人潮众多时绕行市场的街道,两名骑马的妇女(穿著衣服)伴随著她。这个版本见於编年史家roger of wendover(死於1236年)所记载的flores historiarum一书里,他引述了较早的一些纪录,但roger本人所收集的轶闻通常不太可信。这个版本中有关**者tom的记载首次在17世纪出现。
究竟这个故事中的戈黛娃夫人是称为godiva还是godgifu(「gift of god」上帝的礼物)在历史上仍是未知数。
roger of wendover对於戈黛娃夫人时代的妇女权力和权利可能并不了解,当时戈黛娃所属的家族在英国是第二富有的—仅次於戈徳温(godwins)家族—同时末日审判书中也记载了她当时拥有统治考文垂的权利。她可能继承了许多丈夫的土地,同时她也拥有自己的土地。许多学者还推测她同样是个严酷的地主。
当时的习俗是,忏悔者要在公开的场合下穿著一种直筒连衣裙—类似现代的连身衬裙的无袖白色服装,亦即在今天被称为「内衣」的服装。戈黛娃或许是为了忏悔她的严酷治理行径,以忏悔者的身分绕行城镇,使她的人民目击他们所恐惧的女主人丢脸地穿著内衣。因此,学者们推测,戈黛娃的故事或许是经由民谣的流传而转变为浪漫化的版本了。
传说中戈黛娃的一头长发遮掩了她的身体避免被人看见,这也和**者tom的故事一样起被视为是由后人所添加的内容。其他一些故事中的成分也和常见的神话及寓言类似:如对贵族的反抗、确切的承诺、严酷的统治环境、对贞洁的考验。
即使**者tom的故事是后人添加的,他的双眼被刺瞎也证明了这个故事接近於亵渎神秘将遭受惩罚的故事题材。
有些人也推测故事中戈黛娃夫人的「赤裸」,指的可能是她摘下了那些代表著上层阶级的珠宝、徽记绕行街道。
不过,戈黛娃夫人这个人的确在11世纪初期存在,一些古老文件都有相关记载,如储藏许可证、碎石许可证、和末日审判书,尽管对她名字的拼法有许多不同。在伊利(ely)的历代志(12世纪晚期写成)中记载她原是一名寡妇,在1040年嫁给利奥夫里克,并在那几年里曾资助一间位於林肯郡(lincolnshire)的修道院。在1043年她说服丈夫建造并资助一间在考文垂的本笃会修道院。
在一张由她兄弟向本笃会修道院颁布的许可证上也发现她所留下的记号「di ego godiva ***itissa diu istud desideravi」。她也是其他许多地区修道院的女施主。末日审判书也记载她是少数几个在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后仍能保有土地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也是唯一一个被记载的女性地主。
她大约在几年后去世,被埋在一个大修道院的入口处。
戈黛娃夫人的传说故事在1678年5月31日开始被考文垂列为纪念节日,直到1826年停止。在1848年至1887年间又再度复苏,直到现在都是考文垂市的纪念节日之一。
这幅画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吗?
6楼:海烟人
弗兰克·迪科塞尔(frank dicksee ,1853-1928),在1902年画的。名字叫《骑士与妖女》。
画里故事根据济慈的长诗《la belle dame sans merci》“无情的妖女”创作。写的是林中妖女**骑士的故事。
骑士啊,是什么苦恼你
独自沮丧地游荡?
湖中的芦苇已经枯了,
也没有鸟儿歌唱!
骑士啊,是什么苦恼 你,
这般憔悴和悲伤?
松鼠的小巢贮满食物,
庄稼也都进了谷仓。
你的额角白似百合
垂挂着热病的露珠,
你的面颊像是玫瑰,
正在很快地凋枯。
我在草坪上遇见了
一个妖女,美似天仙
她轻捷、长发,而眼里
野性的光芒闪闪。
我给她编织过花冠、
芬芳的腰带和手镯,
她柔声地轻轻太息,
仿佛是真心爱我。
我带她骑在骏马上.
她把脸儿侧对着我.
我整日什么都不顾,
只听她的妖女之歌。
她给采来美味的草根、
野蜜、甘露和仙果,
她用了一篇奇异的话,
说她是真心爱我。
她带我到了她的山洞,
又是落泪.又是悲叹,
我在那儿四次吻着
她野性的、野性的眼。
我被她迷得睡着了,
啊,做了个惊心的噩梦
我看见国王和王子
也在那妖女的洞中。
还有无数的骑士,
都苍白得像是骷髅;
他们叫道:无情的妖女
已把你作了俘囚!
在幽暗里,他们的瘪嘴
大张着,预告着灾祸;
我一觉醒来,看见自己
躺在这冰冷的山坡。
因此,我就留在这儿,
独自沮丧地游荡;
虽然湖中的芦苇已枯
也没有鸟儿歌唱。
同样题材的画很多
7楼:匿名用户
无情的妖女 sirfrankdicksee(1853-1928)
8楼:淘金卢
这个男的是不是中枪了?
这幅画叫什么?有什么故事?
9楼:
出自《创世记》
【作者】米开朗琪罗
【藏处】米开朗琪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天花板上的壁画这是其中的《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
这幅画是谁画的,里面有什么故事
10楼:匿名用户
《伊科和纳西修斯》
图为那瑟西斯(那喀索斯)narcissus —— 痴迷的水仙花少年作者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美少年narcissus迷恋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水中的仙女则爱上了他。他最终为追求所爱,投入湖中溺死,化作水仙花。narcissus即为水仙花的英文。
11楼:匿名用户
好像是贝西尔画的,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或者典故吗
12楼:匿名用户
画的是一群男人再玩球。。具体玩什么我是不知。。看那些球上的数字。。应
该是,,,桌球上的吧=-=我想想,应该是旁边那两人是黑道把他们的球扔得满地都是。。。左边三人很可怜在慢慢的捡球,最旁边的那个·呢应该是很喷怒,,拿着球想砸那两黑道=-=、、好吧全都纯手打啊。。。。求采纳qaq~
13楼:踏雪寻梅
好象是台球和双色球有关吧
请问这幅画叫什么?有什么背景故事么?作者是莫奈吧
1楼 匿名用户 《the artist s garden at vetheuil》译名《在维吉尼的莫奈花园》或《在维特尼莫奈家中的花园》,中文的介绍好像比较少,你可以查找一下外文的搜索。 作者是莫奈,作于1880年,地点是莫奈在vetheuil的花园中,画中的人物是他们最小的一个孩子,道路两旁种植了...
大家帮我看看这幅画,麻烦大家帮我看看这幅画是什么意思? 10
1楼 匿名用户 这上面印章写的是什么?字画是那个年间的? 2楼 农滨 大家帮我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和拼! 麻烦大家帮我看看这幅画是什么意思? 10 3楼 匿名用户 每个人对画的理解都会不同,我看到的深蓝色是远山浅蓝是雾,近景处绿色是树灰色应该是山。各种颜色相互交融,冲击感很强。 4楼 设计新生小周 ...
连年有余的故事,“连年有余(鱼)”这幅画在民间有一个什么故事?
1楼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 赵飞燕 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后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并逐渐在我国形成了年画的三个重要产地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 年画的内容往往受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变化,正如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