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何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2021-04-10 05:07:45 字数 1441 阅读 2846

1楼:匿名用户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

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总而言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教学活动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

1、认真听讲。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踊跃争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并且使学生在急辩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勇于质疑。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

3.善于思考。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注意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为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

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积极发言。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并促进学生多想。

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讲完整话。

2楼:匿名用户

可以问问这个校长,安徽省很有名的

http://forum.wenming.cn/postdetail.do?view=1&id=1095936

如何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如何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哪些好方法?

1楼 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 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义,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学阶段,学生仅仅习得数学 语文 外语等这些知识技能还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不能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那么除了书本知...

如何在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楼 最爱 一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加强积累,形成文化积淀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楼 匿名用户 从浅显易懂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开始,让孩子从喜欢到热爱 举办各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孩子动手并参与其中。大成国学院建议首先要让老师和家长接受并认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小学有效进行中华优...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哪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哪些主题

1楼 一 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 行走 就坐 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 1 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 见到老师 客人主动问好。 3 自觉使用 请 您好 谢谢 对不起 再见 等礼貌用语。4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