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听到这么一句话 卧龙与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可貌似都给刘备得到了,怎么还亡国了

2021-03-24 09:24:00 字数 5700 阅读 8289

1楼:百度用户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说得很大,主要是说明了这两位人物都是世间的奇才。若明主得之很有可能安天下。但只是有可能。

并不一定会安天下。因为种种原因,就算你得到了他们也不能安天下!庞统死太早,诸葛亮再能干,再聪明,也是精力有限,因为毕竟他是一个人,他没死之前,差不多一切都是他在操劳,而没用的刘备只能打打下手。

刘备乃世之枭雄,光是得到人才还是不够的,还要会不会用,能不能充分利用,刘备到了晚年,特别是称帝后,已不再像当初那样听诸葛亮的话了,比如诸葛亮劝他不要攻打孙吴,他不但没听,还一意孤行,最后落个白帝托孤的悲伤。

2楼:匿名用户

有龙有凤,但没有一个好的种啊~~~统一大业又怎么可能是他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业?

3楼:蘇荷

到了后期刘备自大脱离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不信任诸葛亮。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4楼:爱吃脖子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

“生活比**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5楼:我是刘翔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不可更改的。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彩,二不是百分之百的忠于历史的原型。

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6楼:告别安琪

历史是文学的一个侧面面,文学记录历史。

就像鱼儿和水的关系,历史就是水,文学就是鱼。没有文学历史照样存在,但缺少思考;没有历史文学根本无从谈起。

文学: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

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7楼:告别安琪

历史是文学的一个侧面面,文学记录历史。

就像鱼儿和水的关系,历史就是水,文学就是鱼。没有文学历史照样存在,但缺少思考;没有历史文学根本无从谈起。

文学: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

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历史与文学

8楼:匿名用户

文学和历史关系是深远而复杂的,文学历史观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重主观和倾向客观构成了文学、历史的重要区别。文学以审美精神文化形态言说历史,精神文化性显示文学在对历史的关注中,更注重其精神文化内涵的揭示,文学的"历史回归"应是价值的回归、精神的回归和人文关怀的回归。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文、史二者共同拥有“人学”内涵,即历史是人的历史,而文学从来都是“人学”,自古都有“文史不分”的传统。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文、史的差别在于描写可以发生的事,叙述已发生的事,我国明清时期的金圣叹也以“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说明了二者的

9楼:匿名用户

历史与文学既有联系,又各有千秋。历史注重于实际,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文学则更注重于素养,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10楼:仍代巧侍航

文史自古不分家,本来最能体会到这一点。。。

文学以历史为背景,历史承载着文学的发展

历史和文学

11楼:匿名用户

全球通史

汉典http://****zdic.***/

12楼:匿名用户

万历十五年

二十四史鲁迅

13楼:匿名用户

http://wenku.baidu.***/view/802e73563c1ec5da50e27021.html

14楼:匿名用户

历史和文学实质上都是人学,不是科学,有相通之处,但更有差别,这是个哲学问题,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你慢慢研究吧!

1、司马迁 《史记》 不管研究历史还是文学,不得不读的书;

2、钱穆 《国史大纲》 很通俗,很经典。历史为主。

3、巴巴拉·w·塔夫脱(美) 《实践历史》 有点难度,但是很有用,很能体现作者的历史思想;

4.姚雪垠 《李自成》 很文学的历史**;

5.《史学概论》 有很多版本的,万变不离其宗,内容差不多,相当有难度;

不管你研究什么,书只是工具,尤其不能书上写什么就笃信什么,那就不叫研究了,没有人因为看的书多而成为学者,要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研究的目的和真正意义。

历史文学

15楼:听大胖的话

这里有史记的故事翻译

16楼:小春水瓶座

很多啊,霍去病:霍去病刚刚18岁。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

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 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

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根本没想到汉军会这么远地杀来,顿时一片混乱。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 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

“剽姚校尉霍去病,以 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制胜,勇冠全军。以2500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历史,文学

17楼:捻花和尚

韩林儿的父亲叫韩山童,号称为宋徽宗8世孙。当时被推为明王。他没有国号,因为当时只称王,尚未建国。

而韩林儿就不一样,被刘福通找到后,于亳州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18楼:匿名用户

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

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事情泄露,刘福通等人急速进入颍州,起兵造反,而韩山童却被元朝官吏拘捕处死。韩林儿与其母杨氏则逃至武安山中。刘福通占据朱皋,攻克罗山、上蔡、真阳、确山,攻打叶、舞阳,攻陷汝宁、光、息,部众增至十多万,元兵已不能抵挡。

当时徐寿辉等在蕲、黄起兵,布王

三、孟海马等在湘、汉起兵,芝麻李在丰、沛起兵,而郭子兴也占据濠州响应。当时都称他们为“红军”,也称“香军”。[3]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至亳州,韩林儿于是在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拆除鹿邑太清宫的木材,在亳州修建宫阙。尊奉杨氏为皇太后,任命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只是托宋的名义收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