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是社会底层出身,那为什么陈友谅会失败呢

2021-03-22 11:40:24 字数 5294 阅读 7250

1楼:刀痴剑狂

陈友谅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是在鄱阳湖一役出现了战略战术上的选择失误,其实就实力来说,他并不比朱元璋弱。我们翻阅史料可以查到,当时的汉军中,陈友谅是有一支楼船为核心的舰队的,炮基本上都不必搬运就可以从船上的炮台打到临水的南昌城头。这样一支舰队放在内陆水战中着实算是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这样的巨舰的确在围城战中有很便利的条件,这种打法也曾经出现在威尼斯与十字军偷袭君士坦丁堡的战役之中,并获得了最终的成功。但可惜的是,南昌城守将朱文正指挥得当,将战争拖过了半年,并且将战局引向了对汉军最为不利的季节,为之后朱元璋的出兵与取胜做到了有利的铺垫。

进入8月份的鄱阳湖水由于季节原因,整条水域都陷入了萎缩与水位降低的影响,吃水较重的大型船只在这样的环境下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相比之下,朱元璋的明军利用较为轻便的舟船灵活自如的穿梭在各个水道之中,并且利用子母船对汉军楼船巨舰发动火攻。巨大的船只由于受到了铁链相连,其转向与灵活性不足的弊端在此便显现了出来。

由于可活动范围的缩小,在深水区的船只被小型舟船所挤压,无法挤入深水区的船只搁浅在干涸或水深不足的烂泥地中。汉军的舰队火力与人数优势由此无法发挥出来,但朱元璋的舰队可以相互支援,互为犄角的围攻各船并控制码头,这才是陈友谅会败的原因。

2楼:肉嘟嘟肉嘟

陈友谅不但没有对昔日有恩于他的上司施以援手,反而趁机将其杀害,他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令众将士感到心寒。在这场争权夺势之中,陈友谅又一次令手下诸将心寒,因此得不到民心。

3楼:小泽玛丽丸

陈友谅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失去了民心,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太过残忍。

4楼:匿名用户

陈友谅会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不懂得惜才和用人,还有他做人的品德也不足以服众。

5楼:婆娑谶花

这是因为当时朱元璋是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一切也是因为陈友谅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最后造成了这一切。

6楼:活在瓜里的籽

因为他这个人人品就不行,暴虐成性,杀了无数他觉得对他有威胁的人,其实不然。

7楼:hi圈圈

陈友谅太过狠辣,疑心病太重。从他杀自己的上司,杀对他有恩的人徐寿辉,杀俘虏。只要他认为对他有威胁的人都杀杀杀。导致民心不稳。

8楼:醉梦无妄海

陈友谅天完内部制造**,篡权夺位。杀害了功劳卓著的将领赵普胜。

9楼:匿名用户

他没有对昔日的上司施以援手,而趁机将其伤害,他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令众将士感到心寒。

为何陈友谅会失败?

10楼:匿名用户

陈友谅天完内部制造**,篡权夺位。杀害了功劳卓著的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

后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陈友谅手下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杀害忠良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鄱阳湖水战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用火攻击败**。

结果朱元璋以弱胜强一战击毙了陈友谅。朱元璋和陈友谅相比在实力上处于下风,但朱元璋礼贤下士赏罚分明。军纪严明,手下有名扬天下的悍将和军师。

全军上下一心。而陈友谅一个穷酸落魄的书生,一朝得势变得心狠手辣。嗜杀恩主使得他众叛亲离。

最后的下场野史必然的。历史上开**队那个不是正义之师。相比之下陈友谅的失败也是早就注定的。

陈友谅为什么输给了朱元璋?

11楼:佛心向魔

1:从势力上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重要的两支势力,兵力上来说,陈友谅略微强过朱元璋

2:从军事谋略上看,朱元璋先是**了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陈友谅率师东下,朱元璋早有准备,陈友谅自然大败,又因为正逢潮落,船只被搁浅,死伤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能仓皇逃走。如此一对比,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

3:从战略上看,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并杀害自己的上司徐寿辉,他自称皇帝,陈友谅便愈加骄狂,,而朱元璋强调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

并执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的战略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

4:从**上看,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谅为之丧气。

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5:从运气上看,陈友谅运气也不好,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

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

6:陈友谅一死,陈友谅军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友谅次子陈理最终出城投降。陈友谅家族彻底失败。

12楼:久落江边

陈友谅输给了朱元璋在于政治错误、战术错误。

元末各地农民起义相继迸发,1351年韩山童与刘福通在安徽,以头绑红巾为象征,各地公民纷繁呼应。其中郭子兴在凤阳聚众起义,后来朱元璋承继了病逝的郭子兴的部队,渡过长江,占有南京。

北方红巾军鼓起以后,南方长江流域也纷繁打着赤军的旗号起事,霸占罗田后定都浠水,树立天完政权,徐寿辉被推举为皇帝。

陈友谅入伙倪文俊部红巾军后,使用起义军将领间的矛盾,先后杀戮倪文俊、赵普胜、徐寿辉,后掌握了政权。

最后剩下三支旗鼓相当的首要部队:一支是以陈友谅为首的部队,一支是以朱元璋为首的部队,另一支是以苏州为操控基地、以张士诚为首的部队。这三支部队为了抢夺天下,在长江中下游多次进行过交兵

1360年,陈友谅用奇袭冲破了朱元璋的长江和平防线,兵今南京城下,企图一举炸毁朱元璋的实力,不料中了匿伏,受到四面夹击,损失惨重。

陈友谅回到武昌后整顿兵马,又倾全国之力建造大舰,重组水师舰队。1363年,陈友谅又亲率号称60万人马的水陆两军乘艨艟巨舰再度东征,围困了南昌85天,久攻不下,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解围。

陈友谅集合楼船巨舰,以连锁为阵,居高放炮石攻低处明军船舰。朱元璋军连战三日,损兵折将。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仿赤壁之战,募敢死之士火攻陈友谅,烧毁陈友谅二十几艘楼船舰船,汉军损失惨重。

鄱阳湖水战被视为中世纪国际规模最大水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彻底成功而告终。

后来,陈友谅次子陈理在武昌继位,一年后,朱元璋大军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候,数年以后将其送往高丽久居,后陈理与高丽皇族通婚,繁殖至今。

13楼:匿名用户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

星子县城南方20余里的鄱阳湖西岸,有一处村庄叫扬澜,湖对岸是都昌县左蠡地界。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这一带的湖区,了一场恶战,双方投入兵力达80万人。

这一带的老人们,每当茶余饭后,总爱谈及这段故事。他们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18年,死人无数,湖里的鱼多得随便一棍都可打着好几条……

其实,朱、陈的鄱阳湖决战,前后只不过经历了一个多月,就决定了胜负。它从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8月29日开始,到10月上旬就结束了。虽然此战役没有18年,但这场水战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战斗程度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并为后来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元朝末年,社会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打垮了元军主力后,起义军在中国南方群雄割据,各霸一方,为取得政权了激烈的争战。游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领导的队伍与渔民之子陈友谅的队伍,就是其中两支举足轻重的起义军。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南一带。

朱元璋欲想称霸中国,陈友谅便是他问鼎的主要障碍。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争夺中国南部的战略决战。

经过一系列小规模接触的前哨战后,1363年春,陈友谅从九江率60万大军向朱元璋控制的南昌发起围攻。朱元璋闻讯,被迫率20万水军从南京千里回兵救援。八月底,双方在鄱阳湖上了惨烈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

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天,战场在南鄱阳湖的康山附近,双方各有胜负;第二阶段共31天,为两军对峙阶段;最后是湖口决战,陈友谅兵败身死,全军覆没。

**人多势众,战舰如云,其巨型战舰高数丈,分三层,速度快,外包铁皮,但机动性不强。朱军人少,战船也小,但小舰有机动灵活的优势,且朱军士气高昂。

8月29日,两军在康山水域(今余干县境内)接触,第一场战斗开始。陈友谅巨舰相连,楼船高十余丈,舰队成阵,达数十里,气势逼人。朱元璋针对敌我双方的形势,利用**“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的弱点,决定用火攻。

第二天,朱元璋大将徐达率舰向**猛攻,击败**前锋。紧接着朱军乘风发射火炮,**死伤甚众,但朱军**也不小。恰恰在这时徐达座舰被对方火炮击中,**乘势**,陈猛将张定边向朱元璋座舰直冲过来。

朱舰掉头就逃,慌乱中战舰在沙滩上搁浅,眼看朱元璋就要成为俘虏了,正在这紧急关头,朱将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朱军随之冒死来救,朱元璋这才侥幸脱险。此时天色已黑,双方收兵。

第三天朱亲自率舰队进攻,由于**战舰高大,朱军船小,朱军失利,右翼开始后撤,朱元璋虽连斩十余名队长也不能阻止败退。下午三点,东北风起,朱军就乘风放火,陈战舰相连行动不便,陷入火阵。一时鄱阳湖上烟焰张天,火光烧红了天和水,朱军转败为攻,全线出击,**损失惨重。

第四天双方再战。24小时不分胜负。第五天,**击碎朱元璋座舰,朱逃移它舰,陈士气为之一振,但至下午,**支持不住,开始败退,退守鄱阳湖西岸的渚溪(离扬澜仅数里);朱军则进军湖东岸左蠡,切断**退路。

两军在渚溪左蠡相持其间,由于**曾围攻南昌两个多月,出师太久,士兵疲惫,军心动摇,朱元璋又不断诱降,陈两员大将投敌。陈友谅恼羞成怒,他缺乏政治头脑,靠杀俘虏出气。朱元璋则送还战俘,为战俘治伤,并祭奠陈阵亡将士,以此收买人心。

这样,**士气更加低落,31天后的10月3日,**粮草殆尽,率军冒死突围,但左冲右突,均被事先作好准备的朱军击退。陈无法,率部向湖口方向逃跑,朱军又用火舟火筏攻击,血战十余小时,**仍无法逃脱。不久陈友谅被箭射死。

庞大的舰队随之覆没,朱元璋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鄱阳湖之战奠定了他统一中国的基础。

后来,民间传说朱元璋之所以在水战的第一阶段,也是决定性的阶段取胜,都怪陈友谅没有选择好战场,千万不该选在康山附近,致使自己兵败身死。“猪(朱)见糠(康),喜洋洋。”难怪在康山之战中,朱元璋几次化险为夷,士兵愈战愈勇,全在于这座康(糠)山。

600多年过去了,鄱阳湖之战已成历史,但在那名叫扬澜的小土岗上,还有一座花岗石砌成的数米高的石台,传说那是朱元璋指挥大军围攻陈友谅的点将台。在离渚溪数十里的吴城(属永修县)镇外,也有一座临水古亭,传说是朱陈大战时,陈友谅妻子登临观战的“望夫亭”。其实此亭本名望湖亭,始建于晋朝。

朱陈大战后,民间艺人们转辗传说,将“望湖亭”说成了“望夫亭”。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