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洋务派那时说的对联,张之洞在洋务派那时说的四字对联

2021-03-18 11:54:36 字数 1534 阅读 2938

1楼:睢宁一指禅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这不是对联,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发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

2楼:梁景红色彩与设计

上联:中学为体

下联:西学为用

张之洞出一对联为难此人,却被他当场答出下联,一看

3楼:匿名用户

提起这个张之洞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毕竟高中的历史课文上就有他的大名。此人是晚清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更是大清王朝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上,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多座学堂,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实业,因此后世将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合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一般来说,能取得不同寻常政绩的人往往个性非同一般,这个张之洞也不例外。据说当时他名气很大,傲气更大,也留下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不想说张之洞的政绩,只想给大家说说他的几个趣事。

清朝末年,外忧内患,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梁启超想要力挽狂澜,扭转大清王朝的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于是特地风尘仆仆地来到广州,想要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

可是,张之洞这人才气大,名气也大,傲气更大,一般人根本看不上眼。他没有直接接见梁启超,而是出了副对联,派人送于梁启超,想让他知难而退。

联文是这样的:“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这上联狂傲无礼,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

梁启超也是个聪明人,一看上联便知其心意,笑了笑,毫不犹豫地对出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

张之洞拿到梁启超的下联后,打开一看,见上面写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梁启超的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

张之洞看完后,钦佩不已,马上出衙将他迎了进来,一聊之后,发现此人不仅忧国忧民,而且满腹才华,两人惺惺相惜,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后来,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傲气更盛。有一次,梁启超又去拜访他,张之洞又当面出了一对子,想要难住梁启超。

上联是这样的:“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这上联中说的四水是指古代江、河、淮、济四水,在四水之中,长江排首位,又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夏是排第二位。最后提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样一个难以作答的问题。

梁启超才思敏捷,略加思索,便又答出下联:“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梁启超所对的下联其实是以自己的身份“儒人”拆开,在古代儒、佛、道三教之中,以儒为首,而在天、地、人三才之中,人居末位。最后梁启超提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难题,含意深远,既挫了对方的傲气,又不失宾主之礼。

张之洞轻轻地吟读了一遍,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禁感叹道:“此书生真乃是天下奇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