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和他的《我与地坛》

2021-03-18 06:46:43 字数 4880 阅读 8149

1楼:匿名用户

内容简介《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是史铁生四年来的第一部新作。作者把笔触延伸到人类精神范畴的几乎所有领域进行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求索。像一位虔诚的哲僧,史铁生对宗教、信仰、神性、爱情等人生命题加以追根究底、探本溯源式的诘问,使文字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以至于阅读中时或令人感到抽象和虚玄。

  浓重的忏悔意识、强烈的自审心态、清醒的批判精神,为文本涂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使人看到物欲炽盛时代的独行者形象。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像史铁生、张承志、残雪等这样的作家,令人不由肃然起敬,他们是文学的教徒,只为信仰而写作。他们的作品,既是生命哲学的文学表达,又是世事沧桑的哲理升华。

这样的作品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精神大宴,因而它不可快读,就像压缩饼干,吃得太多太快会感到撑。《病隙碎笔》也是这样,只能细嚼慢咽、边读边想,不宜匆匆浏览、蜻蜓点水;否则,你会感到不踏实,有种暴殄天物的犯罪感。 想要说的: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守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的关怀。

《我与地坛》的梗概

2楼:酸柠檬嘿

《我与地坛》的梗概:

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已清华附中初中部。

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3楼:匿名用户

作品梗概: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而又极为人性化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代表作之一。全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拓展资料:

作品简介:

《我与地坛》是由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的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

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去世。

4楼:匿名用户

这是一本长篇抒情哲思散文,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亲情绝唱,美丽而忧伤。全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感悟,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最后一部分写他与地坛不能分割的情感。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荒凉但并不衰败,反而是他的精神寄托,幸福的乐园。

5楼:匿名用户

1、作品梗概

《我与地坛》这是一部长篇哲思抒情散文,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而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全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2、创作背景

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史铁生介绍

6楼:匿名用户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曾激励了无数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中文名:史铁生

外文名:tiesheng sh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北京

出生日期:1951年1月4日

逝世日期:2010年12月31日

职业:**家、电影编剧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

信仰:**、佛(著有《昼信**夜信佛》)

主要成就:2002年度华语文学杰出成就奖

代表作品:散文《我与地坛》长篇**《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婚姻状况:已婚

妻子:陈希米

逝世地:北京

分享生平经历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是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

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因“脉管炎”病致双腿瘫痪,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情加重回家养病。

写作作品

剧本史铁生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

《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电影诗,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

短篇**

1979年发表第一篇**《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史铁生著有

短篇**《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

中篇**《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

长篇**《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史铁生已出版作品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灵魂的事》、《答自己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扶轮问路》。短篇**《务虚笔记》,《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被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本,也被选入语文上海版中学七年级课本,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我的梦想》被选入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中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

《我与地坛》被选入苏科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部分作品

图册 7张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且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零零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我与地坛》背景和史铁生介绍是什么

1楼 百度用户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 》,是文章的 一 二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 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 ...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预言者读后感

1楼 清风慕竹 读过《我与地坛》,领悟到了不同寻常的人生,肢体残疾的史铁生,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他的坚持感动着我,虽然失去双腿的他有过失落,有过暴躁,可还是有充实人生。 作者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生死观,亲情一系列比较触动我们心灵的事情都显示在史铁生的笔下。 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失去双腿,面对迷茫的生活和...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一段话,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有句话很经典,就是“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谁能帮我把这一段截过来?

1楼 彭彤枚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http baike baidu view 344077 html wtp tt 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有句话很经典,就是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谁能帮我把这一段截过来? 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