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车轱辘怎么做的,古代战车轱辘怎么制作

2021-03-17 10:44:21 字数 1635 阅读 5369

1楼:文以立仁

中国古代的车轱辘,包括轮子的外圈、与外圈相连接的辐条和中心轴。

外圈,先是用坚实的木块拼接成圆圈形状,再在最外层包上金属,用铆钉固定。这种木材需要“横性”,就是横向受力不会碎裂。如柏树等。

辐条,也叫车辐,八棱(不是圆柱形),这种木材需要“竖性”,就是纵向受力不会折断。如栲、檀、栎等。

中心轴,包括车轮部分的“轴瓦”(母轴)和固定在车子上的轴杠(公轴)。最初的车轴也是木制的,需要选择耐磨的材料。后来出现了金属的轴套,乃至轴承。

2楼:匿名用户

以前听语文老师说过是把木头长宽锯好之后放在水里泡着,泡软之后就可以弯成圆形了

古代战车轱辘怎么制作

3楼:哿g鄞o拷

商周时期战车的形制基本相同,均为:独辕(辀),两轮,长毂;横宽竖短的长方形车厢(舆),车厢门开在后方;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与车轴之间,辕尾稍露出厢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两轭用以驾马(图1)。 商朝战车轮径较大,约在 130~140厘米之间,春秋时期缩小为124厘米左右;辐条18~24根;车厢宽度一般在130~160厘米之间(山东省胶县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厢宽达 164厘米),进深80~100厘米。

由于轮径大,车厢宽而进深短,而且又是单辕,为了加大稳定性及保护舆侧不被敌车迫近,战车的车毂一般均远比民用车的车毂长。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毂长40厘米,轴头铜軎长13.5厘米,总长度达 53.

5厘米(图2)。根据对有关出土车辆主要部位尺寸的测定和比较可知,商周时期战车结构的变化是:轨宽逐渐减小,车辕逐渐缩短,而轮上辐条的数目则逐渐增多。

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战车的速度和灵活性。

战车为木质结构,一般在重要部位装有青铜件,通称车器,用以加固和装饰。轮轴是战车的关键部位,装于轮轴部位的车器主要有:长毂饰、、、儮、枒饰、軎饰、轴饰、辖等8种。

其中、、儮合为一组,用以保护车毂。毂是轮轴穿合部,又是车轮栽辐之处,承重量大,所以此组车器是毂饰的核心部件。的外形为圆管状,的外形如短的截管, 儮的外形如中空的截锥体。

装配时每一车毂两、两、两儮, 共六器分为两组,由车毂的内外两侧分别套入车轴(图3)。

此外,还有将、、儮合铸为一的,即长毂饰。由于战车的车毂较长,作战时与敌车接舆近战,必须先行逗错毂地,、、儮(或长毂饰)的作用就是保护车毂在逗错毂地时不致被碰折。此外还要在轴端加上軎饰。

西周中期以前,一般采用长型軎饰,其长度为17厘米左右;西周以后则通行短型軎饰,其长度在 8~10厘米之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 1件矛状车軎,通长37.5厘米,它不仅用于保护和装饰轴头,而且也是带有攻击性质的装置。

车轴是战车驰骋时急剧转动的关键部件,为防损坏,战国时期已开始在轴毂之间装置铁锏,以减少轴毂的摩擦。据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实物可知,铁锏为半筒形瓦状,每轮 4块,均以铁钉固定在轴杆上。枒饰是包在车轮辋上的铜片,纵断面呈 u形,固定在轮辋上的接缝处。

轮辋为双层结构,每层均由两个半圆形木圈拼成,里外两面的接缝错开,互成直角,造成每一轮辋有4个接缝处,用4个枒饰加以紧固。

战车是中国古代在战争中用于攻守的车辆。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并载运辎 重。一般文献中习惯将攻车称为战车,或称兵车、革车、武车、轻车和长毂。

夏朝已有战车和小规模的车战。从商经西周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装备,车战是主要作战方式。

古代战车的制作方法,古代的战车干什么用的

1楼 天问 商周时期战车的形制基本相同,均为 独辕 辀 ,两轮,长毂 横宽竖短的长方形车厢 舆 ,车厢门开在后方 车辕后端压置在车厢与车轴之间,辕尾稍露出厢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两轭用以驾马 图1 。 商朝战车轮径较大,约在 130 140厘米之间,春秋时期缩小为124厘米左右 辐条18 24根...

风筝线怎么缠绕,缠风筝线的那个轱辘样的东西叫什么? 5

1楼 3222王 筝与风向的角度 线的粗细 重量等因素影响 建议你不要使用塑料 直接使用金属盘就能解决问题 2楼 战果信诗怀 应该是从上到下缠线,风筝最好两个人放,两个人逆着风跑,然后渐渐把线弄长,飞起来就容易多了! 缠风筝线的那个轱辘样的东西叫什么? 5 3楼 匿名用户 线轴或线辘。 风筝制作工艺...

古代战车的发展速度怎么样,古代的战车是怎么样的?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诸侯间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战车的发展达到鼎盛。 千乘之国 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 万乘之君 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君 等都是表示了这些国家的国势强大。春秋末期的晋和楚 拥有战车的数量已达4000辆以上。 公元前505年的柏举战斗中,秦 楚军与吴军交战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