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钢筋标注的区别,建筑学钢筋平法标注中关于深入支座和不深入支座的表示法!

2021-03-17 08:23:31 字数 3675 阅读 3398

1楼:永远的开心鬼

2c16+3c20 3/2表示2根16的为角筋贯通筋,1根20的为支座负弯矩筋,2根20的为支座负弯矩筋(二排)

3c20/2c16 表示2根20的为角筋贯通筋,1根20的为支座负弯矩筋,2根16为负弯矩筋(二排)

支座钢筋指位于梁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力的纵向受力钢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有些地方称之为盖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2楼:崇卓

不一样!

2c16+3c20 3/2表示2根16的为角筋贯通筋,1根20的为支座负弯矩筋,2根20的为支座负弯矩筋(二排)

3c20/2c16 表示2根20的为角筋贯通筋,1根20的为支座负弯矩筋,2根16为负弯矩筋(二排)

欢迎建筑系的朋友加入《建筑结构之家》群号184810689

建筑学钢筋平法标注中关于深入支座和不深入支座的表示法!

3楼:匿名用户

全部不伸入支座,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如 梁的下部纵筋写为6&25 2(-2)/4 表示上牌纵筋为2根25的,且不伸入支座下排为4根25的全部伸入支座

4楼:华美造价

这个应该是制图规则吧

横梁两端钢筋标注数量不一样怎么理解

5楼:匿名用户

你指的梁上口支座两边的标注吧,数量不一样时按数量少的一跨先拉通,然后在多的一侧增加锚固在支座内。

6楼:旁人

平法的原位标注规则,两端支座相同时可只标一端。两端钢筋标注数量不一样,就是符合规则的,说明计算需要不同。

7楼:蓝之煊

这在连续梁中非常常见,内力不一样配筋自然就不一样

在此图中,kl钢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时,怎么理解上图的钢筋?

8楼:匿名用户

梁平面表示法的原则是 有原位标注的按照原位标注;没有原位标注的按照集中标注施工。

这个支座有原位标注,支座负筋就是按照4条16来施工的。然后3条16拉通;多出来的一条16在1/3跨处截断。

9楼:匿名用户

在此图中,kl钢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时,怎么理解上图的钢筋?版

答:灰色的原位标注权是4根16的,支座架立筋,支座两侧各深入跨中跨距的1/3,

kl65 -1的集中标注,表示上铁通长筋3根16,下铁通长3根18,n4根12表示的是梁两侧的抗扭筋(俗称腰筋)放在梁腹板内。梁腹板,就是梁的高度-板的厚度, 这个高度叫梁腹板高度~~

10楼:匿名用户

完全不矛盾啊。集中标注中,上部钢筋3根16通长,下部3根18通长,然后支座处上部钢筋是4根16,有什么不理解的?

钢筋混凝土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11楼:惡魔天蝎

1、标注数字:

集中标注表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梁的特殊数值 。

2、针对地方:

集中标注针对于整个钢筋混凝土梁。原位标注针对钢筋混凝土梁的一部分。

3、优先度:

原位标注优先度高于集中标注。

4、性质:

集中标注具有通用性,原位标注具有确定性。

扩展资料:

1、钢筋混凝土梁分类:

钢筋混凝土梁按其截面形式,可分为矩形梁、t形梁、工字梁、槽形梁和箱形梁。

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梁、预制梁和预制现浇叠合梁。按其配筋类型,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

按其结构简图,可分为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主梁和次梁等。

2、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的计算理论有弹性理论和破坏强度理论两种:

(1)弹性理论:

以工作阶段ⅱ的应力状态为基础,假设构件正截面在受力后仍保持平面并与纵轴垂直;混凝土不承担拉应力,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无论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都服从胡克定律;钢筋弹性模量es与混凝土弹性模量ec的为一常数。

为了利用匀质弹性体材料力学的公式,需把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截面折算成为单一材料的截面。

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很好,故认为它们之间的应变保持一致,钢筋的应力等于混凝土应力乘以αe,从而钢筋面积as可以折算成为混凝土面积αeas。

由折算截面积对中和轴的静矩等于零的条件,可得出中和轴至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距离,梁截面内任意点的应力可由下式算得:σ=mr/i0,式中m为作用弯矩。

r为从中和轴到计算纤维水平的距离;i0为折算截面面积对中和轴的惯性矩。

(2) 破坏强度理论:

以工作阶段ⅲ的应力状态为基础,假设,混凝土开裂后,不承担拉应力,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钢筋达到屈服极限fy。

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服从胡克定律,其应力分布图形为曲线形,但为了计算的简化,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取为矩形,其弯曲抗压强度等于fcm。

钢筋混凝土梁由水平力平衡条件得中和轴至混凝土受压边缘的距离x=asfy/bfcm,截面极限抵抗矩的内力臂为z=h0-x/2,于是由受拉钢筋控制的极限抵抗矩为 式中h0为受拉钢筋中心至混凝土受压边缘的距离。

3、原位标注标注规定

(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2)梁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3)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12楼:匿名用户

答:平面注写,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的主要区别:集中标注表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梁的特殊数值。即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

【例】集中标注:

kl2(2a)300×650

8@100/200(2)225

g410

(﹣0.100)

原位标注:

如端支座:

225+222

端跨梁下部纵筋

625 2/4等。

集中标注

注写梁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4.2.3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1. 梁编号,见表4.2.

2,该项为必注值。其中,对井字梁编号中关于跨度的规定见第4.2.

5条。(4.2.

2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度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并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原位标注:

4.2.4原位标注的内容规定如下:

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25,下一排纵筋为225。

(2)当同一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25放在角部,2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25﹢222。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可省去不注(图4.2.4-2)。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