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北宋时期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将是谁

2021-03-12 11:21:42 字数 5446 阅读 2149

1楼:匿名用户

宋朝开国之bai

后,宋太祖赵匡胤不

du忘收复燕云,曾

zhi在dao内府库专置“封桩库”

版,打算用权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两年后疮发去世。

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

于是北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后明在此建内长城)以南的燕京[1]、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2]。但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

2楼:匿名用户

北宋复宋徽宗时,北宋制和女真人,达成协议,夹攻辽,bai北宋负责du攻占燕云十六州zhi,大军整军待发,主帅童dao贯。就那么巧南方爆发方腊起义,大军先平方腊,之后去收燕云十六州,一个折返跑的时间,女真把辽该占的都占了,连云州都占了,就等着北宋来打辽的残余势力。结果那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30万人被辽8000骑兵杀得大败,整军后25万人又被5000辽骑兵杀得大败。

最后童贯花巨资请女真帮忙收了燕云十六州。就这样,北宋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但是是空城,里面什么都没有,东西人口全让女真人抢了,而且后来,好不容易到手的地盘还没捂暖,又被女真人抢了。在整个北宋期间,严格来说,他们并么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短暂的收复之后是更大的丢失。

南宋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元朝也不算,元朝那时候把整个中国都丢了。应该是明朝才从异族手里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3楼:匿名用户

北宋什么时候bai收复燕云十六州了?du让zhi辽国揍得的满头包,宋太dao

宗都中箭了,后来就是版死于箭疮反复权发作引起的并发症。

后来北宋治下的瀛州(河间)、莫州(任丘北)、宁州(河北静海县南)这三州,以及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是后周世宗柴荣在显德6年(959年)出兵收复的。

4楼:我想踢前腰

宋徽宗的时候和金联手收复过,金移交的。完颜阿古打死后又被占了

5楼:匿名用户

有过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6楼:mr_小葬

北宋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被金朝(女真)攻陷的。

7楼:江东大小乔

北宋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朝为何一直不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8楼:日天日地

因为辽国过于强大,当地氏族和辽国里应外合导致无法收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疆域包括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等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主要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十六州。

从地理区划中可以看出,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战略要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燕云十六州历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属地,但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这块被元朝称为“腹里”的风水宝地出现了变数,从此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和契丹达成共识,一致反后唐。

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取得了后唐的江山,在太原登基为帝,建立后晋。石敬瑭的目的达到了,他对契丹的承诺也该兑现了。于是,在公元938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

此后,燕云十六州的统治权一直在辽的手里,后来辽被金灭了,统治权又转移到了金的手里。

北宋从太宗时期就开始北伐,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就曾经两次北伐,还御驾亲征,但北伐没有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信心反而越来越不足了。此后的几位北宋皇帝,也曾经多次发动北伐战争,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煞费苦心,仍然收效甚微。

到了南宋,高宗赵构年轻时,凭着一腔热血,重用年轻将领岳飞,岳飞壮志凌云,向高宗保证,给他10万兵马,三年之内肯定收复中原。但仅仅过去几年,高宗的雄心壮志就消失殆尽了,开始遣使求和。岳飞至死都没能实现光复中原的夙愿,遑论燕云十六州了。

为何宋朝的皇帝在对待北伐战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问题上,总是刚开始信心满满,到最后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随波逐流?后人大多认为这是由于宋朝的战斗力不行,宋朝太软弱,太无能的原因造成的。

但其实我们一直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战斗力的强弱是相互的,宋朝的战斗力太弱,意味着辽的战斗力很强。

辽的战斗力很强,这是无疑的,辽是游牧民族出身,士兵都以骁勇善战的骑兵为主,战马都是高大威猛的草原牧马,而宋的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骑兵很少,而仅有的骑兵战马都是通过很复杂的程序才购到的。

从兵种和战斗力来说,辽占有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是宋无法取胜的关键原因。宋无法取胜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辽内部的努力和作为。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早在初唐时期,契丹这个民族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唐中期,契丹已经形成了几个战斗力很强的部落,开始统领草原的一些部落。

契丹这个民族很善于学习,他们从初唐开始,就开始学习中原汉族的一些制度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模仿汉地的一些制度,建立州城,并从汉地掳来一些汉民,进行农耕。

契丹也学习中原朝廷的一些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地方官制度,陪都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等。到了宋朝时期,辽内部的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一点都不亚于宋。

辽在学习中原汉地的一些文化和制度时,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因时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对汉地的一些制度和文化加以改进,并合理利用。辽之后的金承袭了辽从中原汉地学习来的一切制度和文化,同时又对辽学习的成果加以改进,还不断向南宋学习。

由此可见,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已经不是只靠蛮横勇悍取胜的政权了,他们有很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国家制度,有自己国家的文化和精神,有可以和中原王朝相媲美的国家框架和结构,当然不容易摧毁。

如果仅仅只有武力,只靠拳头,那样的政权是很容易摧毁的,而且不容易重建。但是辽和金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几百年之久,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骁勇善战,也因为他们的努力和作为,因为他们的善于学习,因为他们逐渐形成的国家精神和国家文化。

辽在武力和精神上都如此强悍,宋北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此外,宋北伐无法取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辽在燕云十六州实行的制度和政策,这些制度不仅有利于辽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而且辽还获得了很多汉地士大夫的支持。

这些汉地的士大夫给辽出谋划策,让辽得以守住燕云十六州,并发展燕云十六州的农耕和**,让燕云十六州为辽所用,成为辽境最富庶的地方。

9楼:中原小象

宋朝时期一直在努力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成效都不理想。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燕云十六州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历来是北方的重要屏障,地缘战略价值巨大。丢失燕云十六州直接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第一次: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军攻辽,水陆并进,一个多月内收复瀛、莫、宁(天津静海县南)三州,以及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五月,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时,因柴荣病重放弃军事行动,第一次努力失败。

第二次: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与辽军激战,宋军大败,第二次军事行动失败。

第三次: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派遣二十万大军分兵四路伐辽,初期进军顺利,但随着西北路军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急令宋军四路大军撤退,第三次军事行动失败。其中,西路军杨业一部在退军过程中牺牲,即杨家将故事。

第四次: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后明在此建内长城)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

但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国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对于北宋来说,燕云地区是战略屏障,但是对于辽国来说,自从占据燕云地区以后,即苦心经营,燕云地区逐渐成为辽国的核心区域,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税收区,故在数次军事行动中,辽国均全力确保燕云地区的安全,致使北宋数次征伐均以失败告终。

10楼:凵一路向北

宋朝试着去收复过,从后周的柴荣 到宋朝太宗皇帝,都在为收复燕云之地而努力,柴荣更是心力交瘁,最后差点成功 ,他在位的时候一直都在为收复燕云而努力 。宋朝太祖皇帝曾经打算花钱把燕云买回来 太宗皇帝也曾御驾亲征 但是却在幽州大败 乘驴车而逃.....最后一直到明朝朱元璋 才算完整的收回了燕云,希望采纳

11楼:匿名用户

出兵打了啊,但是宋朝被打败了。雍熙北伐说的就是这件事,公元986年(雍熙三年),为收复后晋石敬塘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分兵四路二十万大军伐辽。最初,四路大军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地方。

但随后宋东路军在岐沟关被契丹主力打败。宋太宗急令宋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杨业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通过高梁河与岐沟关两次决战,契丹在军事上掌握了极大的优势。燕云十六州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无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因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少数民族士兵善攻),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 有着重大影响。 宋朝开国之后,面对辽人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

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两年后疮发去世。

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

于是北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后明在此建内长城)以南的燕京[1]、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2]。但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国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1153年完颜亮再扩建燕京为金中都,定为首都。

宋旧皇室衣冠南渡,迁都临安(杭州),建立南宋偏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