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什么?第二名称为什么

2021-03-09 07:14:16 字数 4610 阅读 5874

1楼:热爱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晋武帝亲自诏问阮种,亲自审阅试卷提名第一是殿试的雏形,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

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

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扩展资料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

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

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

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

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明熹宗实录卷》:

“天启二年三月(十四日)庚戌,以廷试天下贡士,命……通政使司左通政袁可立、大理寺左寺丞郭尚宾充读卷官。”

2楼:贞观之风

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二名称为榜眼。

会试上榜参加殿试的贡士原则上也不再淘汰,一般都可以成为进士,只由皇帝钦定第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人选和二甲前七名的顺序。

殿试分三甲发榜,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二甲和第三甲人数不定。

第一甲却仅取三名,按文章优劣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此又称“鼎元”,其在科举中的地位变得至高无上。

3楼:9点说史

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消极影响

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按照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项好的制度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4楼:匿名用户

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5楼:匿名用户

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进行。童生(即未入学的士子)先参加州县级的考试,及格的称做“秀才”或生员,进入府州县学读书。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被定为“科举生员”,才能参加省级的考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考中的称做“举人”,取得参加**一级的会试的资格。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会试及格者,再经过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亦称殿试。

考中的分为三甲(等),一甲只取3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统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民间又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古代科举考试最后在殿试中考取第二名被称为?

6楼:匿名用户

希望对你有帮bai助:榜眼du! 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zhi试dao,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版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权

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废除,历经1000多年。

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

7楼:匿名用户

古代科举考试最后在殿试中考取第二名被称为榜眼。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内取得进容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出自于王禹偁《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历阳湖 ,榜眼科名释褐初。”

8楼:匿名用户

殿试抄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袭又称御试,廷试,亲试

bai。du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zhi,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dao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

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古人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叫什么第二名叫什么?第三名叫什么?

9楼:浨芮

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10楼:匿名用户

一、殿试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二、简介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和地方担任**。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1楼:园林设

殿试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建议你多去查成绩论坛看看

12楼:匿名用户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13楼:昝歌闫和玉

古人科举考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

二名榜眼

三名探花

二甲第一名也就是第四名叫传胪

黄河颂这首诗,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称呼

1楼 狼在天涯望着你 第二人称 就象是面对面的交谈 显得亲切动人 更好的是作者的感情得到表达 而第三人称则显得不够亲切 表达不出作者对于黄河的热爱之情 这样运用了拟人手法 使黄河充满生机 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心中对黄河的崇敬热爱 黄河颂》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称呼黄河 2楼 武全 第二人称 就...

家里的女儿,在古代称为什么,家里的第二个女儿,在古代称为什么

1楼 好快乐的小猪 大女儿叫长女,二女儿叫次女,往下是三女,四女 儿子也是如此,长子,次子,三子,四子 古代官宦人家的第二个女儿应该怎样称呼? 2楼 大大大大倩倩 次女或者二女儿。 次表示顺序,次序,第二。第二个女儿排行老二,可以称作次女。 第一个女儿到第四个女儿可以如下按照如下称呼 大女儿或长女,...

为什么到江南大学的读研,为什么查不到江南大学2017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1楼 憨憨新月 这个应该没有为什么吧,读研不读研,在 读研这个完全是自愿的事情,到江南大学读研的大多是看中了他几个比较强的专业,比如说发酵,食品,设计等等,这些专业比较好就业,所以大家才来读研的,回答完毕。 为什么查不到江南大学2016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楼 匿名用户 江南大学2016年硕士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