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中,曼施坦因为什么遭到解职后,不再过问军事

2021-03-08 19:41:10 字数 2728 阅读 7217

1楼:白杨树下谈历史

1943年,朱可夫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中,依托大纵深防御战术,成功阻止了德军试图抄其后路,并全歼其主力的企图。虽然损失惨重,但在战略上赢得了主动权,德军再也不力发动有效的攻势了。

“堡垒”计划被迫停止,双方又回到了一年前的态势。让曼施坦因担忧的是,苏联强大的战争潜力,可以及时弥补损失的兵力和**装备。而远离大后方的德军补给愈发困难,尤其是大量的老兵、中下级军官阵亡,战斗力已大不如以前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希特勒的瞎指挥。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并没有因为兵力和装备的不足而惊慌失措,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指挥上少犯错误。然而,在整体形势处于被动的情况下,让他可回旋的空间并不大,只能见招拆招。但希特勒的瞎指挥却让他头疼不已。

首先,自认为是军事天才的希特勒,凭着意气用事,随意变更计划,改变攻击路线,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起初,德军实力强,齐装满员的,他的瞎折腾倒还有些效果,但现在德军明显处于劣势,再任由他胡来,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最基本的军事素养是要根据客观实际对待问题,实力强时如何打,实力弱时如何打,冷静分析双方的优势所在,制定可行的行动方案。而这位“天才”却习惯于想当然的处理问题,更不会听将领们的建议。

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堡垒”计划失败后,苏军似乎并不满足短暂的胜利,反而在多个方向上**。从整个态势上,对其南方集团军群有围歼的动向,他要做的就是避免防线被对手大范围突破,从而形成被分割包围的局面。

但是,这位“天才”不顾防线稳定,命令南方集团军群进行反突击,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羊入虎口,以卵击石。为此,他制定了一个先稳定防线,再择机**的计划,但遭到了拒绝。作为一名军事主官常常受制于人,换做谁都会愤怒的。

终于,俩人的战略分歧公开化了。

在曼施泰因看来,苏方的战略进攻即将开始,实力不济的德军应该收缩防线,加强防御纵深。于是,他一方面要求将重心放在南方,一方面又要求赋予他灵活自主的指挥权,确保自己的战术决心顺利进行,但“军事天才”岂肯轻易放手。

当内行遇到外行领导时,往往在恼怒之极的情况下以辞职表达不满。曼施泰因也不例外,他声称如果再继续干预部队的指挥,他将辞去司令一职。这一招果然奏效,他也终于以少胜多,全歼进攻其左翼的苏军,将防线稳定了下来。

但是,进攻势头强劲的苏军显然不愿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主力前锋已达哈尔科夫城下。准备放弃时,“天才”又一次干预,要求死守该城。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他试图扭转战局,但苦守20多天后被迫撤退。

这一次,南方集团军群遭到了重创,许多师级单位被打残,好一点的部队也损失了50%。“军事天才”也看着过意不去了,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他们补充了10个师的兵力。可意外的是,他们的防线也增加了100多公里。

哭笑不得的曼施坦因,彻底爆发了。他再次“叫板”,这么漫长的防线以现有的兵力根本无法防守,要么多派兵,要么允许他的集团军群后撤,缩短防线。此时的希特勒也没有多少底气,他一边强调德军面前的优势,一边允许他择机行动。

久违的行动自由权,此时也无力组织**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撤退,他要利用这仅有的权利保住部队的实力,歼灭苏军已经退居第二位了。德军不断的撤退,也彻底地激怒了希特勒,他对曼施坦因的做法越来越不耐烦起来。

终于,在一次总部会议上,两人彻底爆发了公开的争论。他们围绕着撤与不撤争论不休,当其提到指挥权的时候,希特勒咆哮道:“将帅们连我的命令都不听,你指望他们会服从你吗?”

“我的命令都得到了认真执行”。这句话,顿时让其无语,他此刻在想的是,尽快拿掉这个不听话的人。说白了就是,宁可用听话的庸才,也不用有脾气有个性的将才。

但是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随着苏军大纵深攻击战术的成熟,对**更加得心应手,无力反抗的曼施坦因只得下命令撤退。在不停地撤退中,德军被大量的围歼,接连的败仗,“军事天才”非但不检讨自己,却认为这是撤换他的最好理由。

1944年3月30日下午,他被召回国。希特勒亲自接见了他,表彰他过去的一年的战功,并授予勋章,但随后就撤销他的职务,理由是部队撤退之际,需要一个善于打防御战的将领。

他虽然对突然的撤职感到愤怒,但也无可奈何。这一走,就再也没有重返战场,他的离职在军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尤其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军官们,纷纷提交辞呈,要求一起调离,曼施坦因时代结束了。

难得清闲的曼施坦因,在家养养病,放松放松。从此,不再过问军事,甚至战局危机的时候,他也拒绝出山。说实话,他喜欢战争,但更喜欢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

拒绝出山,更多的是对蠢材般的瞎指挥的不屑和反对。

反观两人的矛盾和分歧,军事上的失利是其被解职的重要原因,但根本还是在于争夺东线指挥权,一个从战术角度去理解指挥权的作用,另一个却从战略上去把握全局的发展,只是后者太过于想当然和自命不凡。

当曼施坦因提出,由一位将领来负责东线的指挥时,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东线陆军总司令最合适的人选。但这立刻引起希特勒的警觉,这分明是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说得难听点就是抢班夺权啊,这是希特勒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曼施坦因》

2楼:匿名用户

因为那时候他们在遭到失败的时候,曼施坦提出的作战方法不得到认同,而采取了其他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对于曼施坦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他觉得不可能打胜仗,于是他生气了就离职。

3楼:爱喝牛奶的阿泽

他是个天才将领,但是不听话,不听上级的命令,这种人在真正的战场上很容易主观主义,想当然,容易导致整个军队覆灭。

4楼:小王子

这里面的事情及其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各种心酸自己知道了

5楼:向日葵班小可爱

因为曼施坦因脾气太大,和希特勒叫板,后面就被解职了。

6楼:匿名用户

的确这受没有受到重用,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