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周历史的书关于书的历史

2021-03-07 18:45:06 字数 5345 阅读 4244

1楼:屠胡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首都宗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和[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幽王末年,宗周地区因战乱而衰败,周平王东迁成周。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

西周从约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左右。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王,平王弃宗周而只以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为都,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族是一个后起姬姓部族,与夏族同源。他们认为后稷是他们的祖先,并把他尊为农神,西周的农官之长便以“后稷”命名。《尚书·吕刑》中写道,上帝由于蚩尤作乱危害百姓,命令伯夷、禹、稷“三伯”来造福人间,其中“稷降播种,农殖嘉谷”。

据传说,稷是帝喾的妃子、有邰氏女姜原在野外踩到“大人之迹”(巨人的脚印)而生,幼时就掌握了播种百谷的技术,后来在有邰建立了家室。从后稷到到文王中间有若干个王,《史记》、《世本》记载有十五代,《汉书》记载有十八代。然而自后稷至文王千余年,只经过十几代是不可能的,后人多对此表示怀疑。

《史记·周本纪》所载十五王世系: 后稷(名弃)→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公亶父→季历→文王

周人在公刘之前已发展农业,但尚未转化为定居的农业民,由于社会的动乱,不得不数次迁徙。公刘时期,周族创建了早期国家,为了发展农业而迁都到自然环境优异的豳。到达豳地以后,周人开垦田地、营建房屋、并确立了一套举行祭祀、宴会的礼仪。

“京”、“京师”就是源自公刘时代对国都的称谓。周人在公刘的带领下渡过渭水,获取了可以生产工具、建筑房屋的石材、金属。这一时期,周族发展了早期的历法,建立了军队,得以兴旺起来。

商王武丁时期,周成为商的封国。公亶父(后来被追尊为周太王)时期,为了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扰,周国再次迁都至歧阳周原。周人的政治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王宫设皋门、应门,国都设宗庙、社稷即始于此时。

公亶父时期,生产力大幅发展,歧阳的人口竟在一年之内增加了五倍。

公亶父与妃子太姜育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季历娶了任姓女子(太任),生子昌,姬昌幼时就很聪慧,深得太王喜爱。

相传太伯、仲雍看到太王有意把君位传给昌,不愿争位,便长途跋涉来到南方。太伯、仲雍由于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当地土著推为首领,并依当地口音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句吴”。周武王克商之后,得知吴君周章是他们的后代,就把周章和他弟弟都封为诸侯。

太王死后,季历继位。由于与太伯所建吴国、任姓诸侯保持友好,加之商朝国力衰微,周的力量不断壮大。商王武乙时期,周开始武力开拓领土,首先花了三年时间征服鬼方。

之后,季历继续进攻山西地区的戎狄,在攻打燕京戎时受挫,然而接着还是攻克了余无戎。打败余无戎后,季历被商王文丁任命为牧师(一种相当于方伯的职位)。由于季历将周国的领土大大向西北扩展,受到了文丁的猜忌,终于被文丁害死。

季历死后,其长子继位,是为周文王,他曾被商王册命为西伯。崇侯虎向纣报告了西伯对处死九侯的不满,西伯因此被囚禁于羑里,直到西伯的属下进贡美女和财物才被赦免。周文王一面殷勤侍奉殷王纣,一面借口征讨叛国四处开拓领土,周的势力得以大幅度扩张。

文王团结诸侯,解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先后征服了犬戎、密(密须)。之后又灭掉了山西地区的黎,并攻克盂(又作于、邗)。崇侯虎所在的崇是当时的东方强国,也在激烈的攻城战之后被周攻占。

文王在克崇后迁都到丰,仁政爱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贵族,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文王死后,其子姬发继承了他开创的基业,这就是后来的周武王。武王继位后第二年,即统帅大军在盟津与诸侯结盟,两年后在此誓师,准备北伐克商。武王统帅的精锐部队(据说只有“戍车三百乘,虎蕡三百人”)于盟津渡河后,经历六天到达牧野。

参加决战的除了周人的锐兵,还有不少西南部族的军队以及一些盟国的国君、将领。在最高将领吕尚的指挥下,周**队与数量远高于己的商朝军队决战,当天即获得全胜。纣被迫**,殷朝**政权被推翻。

占有京畿之后,周军兵分四路南下,彻底消灭了南方归属商的诸侯国。克商之后,武王分别在牧野举行了告捷礼、在殷都举行了社祭、在宗周举行了献俘礼,并迁都于镐京(即宗周),周朝建立。

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这些诸侯有先代之后、有功的异姓贵族,也有姬姓亲属。武王还留下商代王畿北部继续作武庚(殷纣之子)的封国、对投诚者保留原有封邑。武王克商后两年便去世了。

他最有才能的弟弟周公旦称摄政王,代年幼的成王治理天下。

周公摄政后不久,管叔、蔡叔等人散布周公将对成王不利的谣言,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武庚、东夷也随之发动了叛乱。周公兴师东征,战线北至梁山、南至淮上,最终将管、蔡、武庚之叛各个击破。

周公把殷民分别交于明保(周公之子)、康叔(周公之弟)等人统治并颁布训诫;让微子启代替武庚典承殷祀,封至宋国;另外的殷人迁至伊洛地区,由周公亲自管辖。至此,周王朝才得以巩固。

叛乱平定后,周公作《多方》、《多士》来告诫殷人,对殷贵族采取思想、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安抚政策。周公摄政五年,开始在洛邑营建东都成周,以便更有效的统治东方地区,成王到成周开始亲政。召公召集各方首领,教导成王以德治国、重用老**。

成周建成后,成王回镐京即君位,周公则留下治理东都。

成王处理事情很慎重,善于为将来作打算。他曾在岐山之阳举行诸侯盟会,以加强各诸侯之间的合作,尤其对齐国和鲁国给予特别关注,让齐国的太公与鲁国的周公订立盟约。成王二十岁正式登位,到五十岁因病逝世,临终前将长子钊托付给群臣。

太子姬钊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康王。在成王和康王统治期间,国家安定、繁荣昌盛,可为中国第一个盛世(**时代),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钊)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楚荆,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没。

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满),在位长达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

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到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

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励精图治,朝政有明显起色。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

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

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舍弃镐京,以洛邑成周为唯一都,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

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2楼:炎舞南冬

book.kongfz.***/11897/72556286/ 17k 2009-9-15

关于书的历史

3楼:种花家的小米兔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

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们中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

图书在迭次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大体来说,史历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做为媒介。

然而无论生产图书方法如何改变,其基本原理,却都脱离不了旧日的方式。当日制版、印刷、造纸等制作图书要件,可以说无一不是从国人旧有的发明中蜕变而来的。所以当我们缅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图书发展的历史时,总难抑制住一股无名的兴奋与荣耀的心情。

当然,如何自励自省,绍续先人光辉遗绪,或将更具有意义。

4楼:霁雨若初

1、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做为媒介。其后,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于是人类跨出了有声无言的时代,迈入到有言无文的社会。

有了语言,人类往往借助于记忆力,把听到的话,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的理想,个人的经验,借语言加以传播。这种目的及办法,与日后图书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称之为口传的活书。

2、人类的记忆到底有限,有时更会走样,口传的活书,必然有许多缺陷。于是,聪明的人类起而发明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结绳。以结绳的大小、松紧、多寡及涂上不同颜色等方式,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我们可称之为绳书。

绳书能传到远方,也能长期保存,比起语言,自有某些长处。然而终因其式样变化有限,无法满足快速进步中人类社会的需要。于是,人类再着手改进,乃从模仿天性里,描绘外界形像加以简化,使之蜕变成为简单的图像,再用它来做为意象的符号。

3、这种图画,已有文字的雏形,一般人称之为文字画。之后,经过再改良演进,渐渐成为定型的象形文字。又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终于成就了无数的字体,供人们应用。

文字的出现,既为人类文明开拓了崭新境界,也为书奠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

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

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

4、我们相信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活字版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寻找写刻的材料。

最早书写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等,都是其例。

5、「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书写时,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续下来,然後再依顺序由右而左的排列,并以绳索加以编连,这样一部著作,便能连贯而完整。帛书是丝织品写成的图书,由于帛性柔软又轻便,携带及阅读均感便利。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有哪些,有什么中国人文历史方面的书籍,书刊介绍一下

1楼 王文渊 凡诸子百家,皆为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四书五经,老子 孙子 韩非 处处透出圣人之道。可渐渐习之。 切不可贪多粗略。宁可一本读透,足以安身一世。古语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诚哉。 有什么中国人文历史方面的书籍,书刊介绍一下 2楼 各种怪 1 中华上下五千年 2010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图书 ,我...

本关于西方历史的书籍,,要详细全面,剖析的比较深刻的书

1楼 姿态 《西方文明简史 第4版 套装上下册 》 杰克逊 j 斯皮瓦格尔 jackson j spielvogel 董仲瑜 施展 韩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01出版 《西方文明简史 第4版 套装上下册 》包括 《西方文明简史 第4版 上册 》和《西方文明简史 第4版 下册 》,体系完整,叙述...

给我介绍几本写法国历史的书籍,推荐几本关于法国历史的权威 中文书籍

1楼 匿名用户 《法国文明史》 雨果的 《九三年》 我就知道这两本 推荐几本关于法国历史的权威 中文书籍 2楼 小妖精 1 米涅 《法国革命史》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很不错。 2 伏尔泰 《路易十四时代》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非常不错 3 剑桥插图法国史 剑桥大学出版的通俗读物,配有很多插图 4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