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仁者爱人何解

2021-03-05 13:17:14 字数 2891 阅读 9848

1楼:匿名用户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2楼:kyoya弥

一、仁:“仁”是儒家管理的核心。什么是“仁”?

“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即好事要与别人分享,不可独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即坏事不可强加于人,比如你不希望自己得大病,也就不要让你的职工在有毒的环境下工作身患重症。“仁”还有“克己”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私心、欲望膨胀,不择手段。“仁者爱人”,强调要善待人、友爱人。

儒家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仁”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上下级能够理解沟通,同事间能够协作配合。而这也正是人本管理所追求和倡导的。在企业当中,满足人的需要,即是仁。

反过来讲,对员工不友善、不体贴,动辄得咎,人人自危,这不是仁。因此,企业在推进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实践“****”的重要思想,把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毕竟,使大多数职工人心不定、得不到实惠甚至失去实惠的改革和管理,不是成功的改革和管理;使大多数职工感觉到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的改革和管理,是失败的改革和管理。

“仁”强调以德服人,以教育培训为主,促其自觉,而不是以消极的、高压的方式使其被动接受管理。管理者必须做细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使改革和管理措施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仁”有两种体现:

“内仁”和“外仁”。“内仁”主要是指对企业员工待之以仁。但企业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关系,即与外部的关系,如:

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同行的关系,与**商的关系,与经销商或消费者的关系,等等。“仁内”,是追求“内圣”的境界;“仁外”,是为了达到“外王”的效果。“内圣”才能“外王”。

那么,在对外关系上,企业如何“以仁为本”呢? 对国家、对社会的“仁”,就是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出力。这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基本的功能,也是最基本、最大的“仁”!

企业必须尽力挖掘潜力,提高效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亏损是不人道的。其他如诚信守法、遵章纳税也是“仁”,做好安全、环保、节能工作等也都是企业的“仁”。

不加强安全管理,不进行环保治理,对员工是“不仁”,对社会是“不仁”,对国家也是“不仁”。这种“不仁”有时上升到触犯国家法令的地步了,法律就要追究责任。 对同行业厂家的“仁”,就是要避免恶性竞争,免得两败俱伤,而要引入“竞合”理念,建立起双赢模式,在适度竞争中促进行业发展,共同富裕。

无序的竞争只会使双方都陷入“窘境”,路越走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里。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是对别人的“仁”,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仁”。 对**商的“仁”,就是不能一味地“压迫”(从本质上讲,一个企业利润的取得,总是建立在对上游的“压迫”和对下游的“剥削”之上的)。

因此,企业开展目标成本管理,不能把降低成本的重点一味地放在压低原材料的采购**上,应该更多地放在内部挖潜上。因为原材料的**再低总有一个极限,太低了质量就难以保证。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把**商压得无利可图了,致使其不能维持经营,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设身处地地想,我的产品购买者对我采取这种方式,我也不会高兴。所以必要的时候,对**商应采取一种“仁”的态度,适当让利,适当扶持发展。**商多,企业自身采购余地就大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对经销商(消费者)的“仁”,就是要适当克制自己的“剥削”欲望,适度谋利而不是超额榨取。短期内榨取超额暴利,只会缩短这种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对企业、对行业都是利小于弊。因此,对产品要有一个理性的利润判断,企业要在合理的利润与欲望中的最大利润之间寻找平衡点,应该是谋求“合理的最大利润”或者是“最大的合理利润”。

供、产、销之间是个“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保护消费者利益,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强买强卖,这也是“仁”的表现。能够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好的**、更让上帝满意的服务,这是更进一步的“仁”了。

“仁”有“大仁”“小仁”之别。有时对小部分是“仁”,对大多数、对全局就不一定是“仁”,所以“小仁”要服从于“大仁”。比如现在企业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小部分人暂时会失去一点点利益,这是为了将来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是为了使更多的人得到利益;小部分人的不稳定,是为了使大多数人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是为了使更多的人今后能够生存得好一些,过得更安稳一些。

否则,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加入wto后国外“大鲨鱼”的闯入,企业生存都会很不容易,那时必然造成全体的窘迫。所以,有时看上去是“不仁”,实则是“大仁”。 对“仁”也要辩证地理解。

“仁”并不是一味地散漫放纵,“仁”也强调严格管理。“仁”、“礼”不可分。孔子所说的“礼”,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

“仁”虽然以一种宽松的方式、提倡自我管理的方式出现,但当自律失效的时候,孔子也强调“是可忍孰不可忍”,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该严格管理的地方还是要严格。这里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掌握了“仁”与“不仁”之间的“度”,就是理解了“中庸之道”的真谛。(危少平)

简述孔子“仁者爱人的治国方略”,如何理解孔子的“仁者爱人”

1楼 小周子 孔子的仁者 爱人 虽然有 泛爱众 博施 的因素 但并不是平等地爱一切人 它带着深刻的宗法等级制的烙印 从而使孔子的仁表现出明显的宗法制 等级性和强制性 1 孔子主张 爱人 必须从 亲亲 开始 由亲及疏 由己及人 2 孔子的 爱人 又是有等级的 等级不同 爱的具体要求也不同 其根本出发点...

论语对仁义礼信的理解和看法,谈谈你对论语中所讲的仁义礼信的理解和看法

1楼 21世纪第一圣人 《论语》中关于这几个问题的论述很多,特别是仁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和事,孔子认为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孔子认为仁并非遥不可及或者高不可攀,所以他说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至于义的方面,我觉得孔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仁爱思想,如何看待儒家的仁爱思想

1楼 匿名用户 对于现代人来说 自先秦以来的文化 似乎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 而事实上这些文化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 可以这样说 儒家文化是道德的基础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 两千多年来 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中国人 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爱 仁爱的思想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