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战争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异同处

2021-02-24 19:32:35 字数 6172 阅读 9560

1楼:

1、交战双方的对象不同、将领不同

2、交战的时间不同

3、交战的地点不同

4、死伤的人数不同

2楼:匿名用户

不同:春秋战场规模小,人数少,**青铜那些,奴隶社会的战争战国人数就多了,**也比较多了,这时是封建社会形成了的时候了同:都是战争打仗,想要使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_^)

3楼:匿名用户

战争的结果吧,春秋得胜者为霸主,战国的就直接称帝了吧?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4楼:贞观之风

1、春秋争霸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小国,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符合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结束**割据局面的意愿,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2、所谓“春秋无义”,是指发动这些战争的实质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是把战争作为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手段,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战国则主要是为了结束战争,统一天下。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建立在生产力较落后的情况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则是建立在生产力较高的情况下。

争霸与反争霸,兼并与反兼并。诸侯征战、人才流动、思想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缓缓拉开了序目,190余诸侯国慢慢只剩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战国七雄。

5楼:

在本质上的不同是: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各霸主以扩大势力范围以及掠夺土地,人口,财富为目的.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虽然也给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它符合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结束**割据局面的意愿,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是否相同?

6楼:留恋武侠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1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封建兼并性质,而春秋时期的战争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

2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二者之间的相同点:1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2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在影响上,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

同时不可避免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统一,这样就形成统一的趋。

7楼:梦之影

不同!春秋的战争主要是争霸,宣示国威,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杀戮争多。

还有自从孙武写出孙子兵法以后,战争更多的出现了谋略的运用,春秋时期的战争几乎没有涉及到诈谋的运用(只有晋秦的崤之战和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人利用了诈谋),那时候的人连打仗都讲究奥林匹克精神的

可到了春秋后期战国初,因为战争的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了主要以兼并为主的战争,那样伤害就会更大,所以各国都学会了利用诈谋击败敌人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有什么异同点

8楼:匿名用户

战国时期的史料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战争日益加剧。所以许绰云编写的统计材料乍一看显得令人吃惊:根据这项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不少于89年。

1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主观的印象比用统计学来衡量更有意义,因为后一种方法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相比,战争虽然更加频繁,同时有更多的国家卷入,但规模要小得多,时间较短,也不那么激烈。 战国时期的军事形势春秋时期的战事是由驾战车的贵族所支配,他们根据骑兵的规则交战,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他们为雇佣他们的任何国家拼死作战,争夺领土和资源。

战车的作用(在不规则的地形中战车总是难以驾驶的)大为降低,而群体步兵的作用则相应地提高了。在公元前4世纪末,中国人(特别是公元前307年的赵国)从亚洲腹地骑马的游牧民族那里学会了作为步兵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的骑射术。很可能约在同一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弩,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它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兵器。

军事技术的其他进展包括与攻防有城墙的城池有关的那些战术改进。

9楼:雨嘉

春秋是为了争霸,在诸候国中建立权威,抚持周室。战国时期是互相攻打,联横纵,目的实现统一六国

10楼:匿名用户

春秋是为了争霸,让别的国家听自己的

战国为了统一,要灭了别的国家

11楼:勤觅荷但澜

春秋的战争主要是争霸,宣示国威

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杀戮争多。

还有自从孙武写出孙子兵法以后,战争更多的出现了谋略的运用,春秋时期的战争几乎没有涉及到诈谋的运用(只有晋秦的崤之战和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人利用了诈谋),那时候的人连打仗都讲究奥林匹克精神的

可到了春秋后期战国初,因为战争的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了主要以兼并为主的战争,那样伤害就会更大,所以各国都学会了利用诈谋击败敌人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12楼:千成葫芦家徽

春秋时期的战争往往bai不以侵略敌方

du势力为zhi

目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经常是

dao以彻底地歼灭敌方内,获取敌方容资源(比如土地、人口等)为目的。简而言之: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是非侵略战争(有一些是争霸战争),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多为侵略战争(有一些是兼并战争)。

还有具体的作战方式:春秋时期作战多为持续一天,而且,按照惯例,不能追击战败后逃跑出五十步之外的敌人,不能重复使敌方将士受伤等等。但是,到了战国,各处的战争已经基本上放弃了春秋时期的作战方式。

可谓:春秋无义战,战国更无义战。

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的主要目的有什么不同?

13楼:匿名用户

春秋主要为了占领资源,土地

14楼:匿名用户

前者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者是为了兼并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15楼:阿沾

1、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2、吴越争霸

吴越争霸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

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日趋激化。从地缘上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而越国欲北进中原,更必先征服吴国才能够打通北进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

3、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

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4、即墨之战

即墨之战发生于前284年至前279年,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军攻打齐国即墨城的一场攻防战争。齐国坚守防御转入**,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即墨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齐国虽然凭借此仗复国,但是其实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国亦因此仗由兴盛转为衰弱。

5、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队近三十万人的**,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6楼:小白家里小白

1、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

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桂陵之战后,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继续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

孙膑运用减灶之计,在马陵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

后果:魏国被削弱,齐国崛起,秦国坐收渔利,魏国从此无力阻止秦国东进。

2、五国攻秦之战

五国攻秦之战是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此战五国战败,从此,六国更加无法抵御秦国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进攻秦军的作战。

魏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行“合纵”之策。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国由侧背进攻秦国,配合联军。

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

后果:各国不能一心,被打败后魏赵韩更加虚弱。

3、即墨之战

即墨之战发生于前284年至前279年,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军攻打齐国即墨城的一场攻防战争。齐国坚守防御转入**,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即墨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齐国虽然凭借此仗复国,但是其实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国亦因此仗由兴盛转为衰弱。

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为首联军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

前283年,齐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军,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齐国宗室田单在即墨率领全城军民抵抗,双方交战五年。前279年,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

最后,田单用火牛计反击,最终将燕军赶出齐国。

后果:齐国复国

4、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指赵孝成王末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

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要围歼战。

此战,李牧针对匈奴军骑兵机动性、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战斗力;俟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取得胜利。

后果:大败匈奴

5、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赵王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秦国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后果: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加速统一进程。

你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1楼 我叫孙小婧 破坏性,社会和经济,进步,民族融合 2楼 洛克小少年 除了楼下的我在补充融合 3楼 88毫米炮 破坏性,经济,社会, 4楼 但奕莱阔 春秋争霸,大国兼并小国,促进中国的部分统一,井田制瓦解和奴隶社会瓦解,为全国大统一和战国的出现打下基础,长年征战,破坏社会文化,一定程度束缚社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1楼 照月明 动乱时期就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加强南北交流,文明的传递,思想的百家争鸣,经济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封建制的发展,有利于促进 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2楼 小丑挑大梁 1 政权格局,造成了混乱的局面,民不聊生 2 各方诸侯穷兵黩武,加剧了地方人民的贫苦3 有利于...

试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样的不同特

1楼 脱箍锹勘 1 战况不同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大 持续时间长 战争更加残酷。 2 战争目的不同 春秋争霸战争以取得霸主地位为主要目标。战国时期的战争目的是把对方吞并,统一中国。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 奴隶主之间相互掠夺人口与财富,争取诸侯间的领导权的战争。 战国时期各强国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为封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