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4章6一8节,在圣经里提摩太后书4章里保罗提的皮卷书是什么书

2021-01-08 07:02:08 字数 5284 阅读 2313

1楼:樱桃du炒饭

4:1 我在 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

4:2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4:3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4:4 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4:5 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四1 现在保罗开始向提摩太提出最后又严肃的吩咐。这吩咐是在神和**耶稣面前提出的,所有事奉的人都要知道,神全知的眼睛看着他们的事奉。

在本节里,主耶稣被形容为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神。凭着的英文介词(at)暗示,当救主再来在地上建立他的国时,将会有普遍的复活和审判出现。但在希腊原文中,kata在字义上解“凭着”或“按照”的意思。

主耶稣是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神,但时间方面并没有提到。保罗将**的显现和他的国度,看为忠心事奉的动机。

我们从其它**知道,**第二次来临的时间,并不是他审判活人和死人的时候。根据启示录二十章5节说,作恶的死人不会被审判,直到**作王一千年后才被审判。

信徒的事奉会在**的审判台前**行赏,但赏赐会在**的显现和他的国度里实现。看来赏赐包括在千禧年里的统治权或行政权,例如那些忠心事奉的可以管理十座城(路一九17)。

四2 鉴于神现今对他的仆人的观察,并他将来的赏赐,提摩太应宣扬这道。他应迫切地这样做,利用每一个机会。这信息在每个时刻都是得(合)时的,纵然有人认为一些时刻是不得(合)时的。

作为**的仆人,提摩太将会被召去责备人,即是证明某事,或者驳斥某人的意见。他也要警戒人,使他不犯过错,要劝勉人,或说鼓励罪人相信福音,和鼓励圣徒继续事奉主。在这一切事上,他必须无止境地忍耐,并且以健全的道理忠心地教训人。

四3 从本节至第6节,使徒保罗就他刚刚交托的责任,提出了两个有力的理由。第一,就是的确有一种从健全的道理偏离的普遍现象;第二,就是保罗离世的日子近了。

使徒保罗预计人们将会对能使人健全的道理不感兴趣。他们将会刻意地背弃那些教导神话语真理的人。他们的耳朵发痒,不喜听真理,又对真道感到不适。

为了满足他们对有新鲜感、令人快乐的道理的欲望,他们会

林后六章四至八节**解释**教

2楼:蒙召人七

讲述了上帝的忠仆保罗在为传扬福音身心所遭受的痛苦折磨,但是他在困苦面前没有退缩,始终坚守真理,靠主得胜![提摩太后书4]

4: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3楼:大磐石的影子

这是说到保罗凭着**的生命而活,在各种境域当中的经历。

在圣经里提摩太后书4章里保罗提的皮卷书是什么书

4楼:自治区区

【提后四13】「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那些书』指蒲草纸制的书卷,可能为各类参考书;『那些皮卷』指较为珍贵、抄写在羊皮上的文献,可能为旧约经卷。

〔话中之光〕(一)『外衣』是为身『体』的需要,『书』是为『魂』的需要,『皮卷』是为『灵』的需要;**徒须兼顾顾灵、魂、体各方面的需要,平衡且周到。

加布是谁?皮卷是什么?(提后四13)】

答:加布garpus——意即果子,此人仅见于新约此处。他是特罗亚之居民,保罗第二次**解往罗马时,因事出突然,在仓猝间不及携带防备,仍将外衣与无价之一些皮卷留在加布家里,足见保罗受他接待到家中,与他同住,为亲密之好友。

当保罗到了罗马于狱中致书提摩太时,特别提到这些要紧的皮卷,要提摩太带去罗马。所谓皮卷就是羊皮卷parchment,此词希腊文复数式为(),其英文字系由拉丁文之邑名别迦摩的转成。按此地乃为小亚细亚之古城,皮卷始创于此,系取山羊绵羊或小样犊之皮制成的皮卷,古代**徒在世时,想必他有使用此种材料制成书卷(耶卅六2;诗四十7;赛卅四4),及至亚拉伯人以纸输入后,皮革仍为制订书籍之用者达数世纪。

至于保罗在此所说的这些皮卷,对于他非常宝贵,但其究竟为何物,内容是如何,是否为旧约古卷之抄本,无人知晓;不过我们深信保罗忠心传道事主,自知将要离世,必须要将他的言行教训,所传布的福音信息留下记录,所以这些皮卷可能是他的书信草稿,或是他的私人重要文件。——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5楼:匿名用户

应该没有特指的是什么书,可能是部分的旧约、或者是他所写的书信抄件或其他重要文件,反正对保罗很重要,在这一点上我们 我们不用太较真,我们只能看出保罗**入狱是很突然的,他自己都没有什么准备。

6楼:一诺克林

古圣经是写在羊皮上卷起来的;

7楼:湘生

皮卷书指纸草作的书卷

圣经林后四章7-10节诠释

8楼:凌乱心扉

1、哥林多后书4:7;宝贝:

指福音,藉着耶稣**而来的得救的福音。瓦器:指人软弱的肉体,或蒙神呼召传福音的人(伯10:9;赛30:14)。

这一表达虽表明人肉身的局限性和软弱,但并非是单纯地看贬人的身体或完全无视人格。而是表现了与福音无限荣耀和美好相对比的人相对的无价值。强调表现手法的目的在于:

①福音的能力唯独来自神;

②通过人的软弱,显明神完全的能力;

③为了防止人的骄傲和自夸。

2、哥林多后书4:7~15;这一部分突出显明了保罗卓越的文学洞察力和强调手法。以瓦器和宝贝的比喻,对比了荣耀的福音之光和软弱、脆弱的人性。

3、哥林多后书4:8~9;本文举四种具体例子,对比了在福音事工中,人的软弱和神保守人生命的大能。在这里保罗告白自己的信仰:人虽软弱,但因着在里面动工的福音能力,人最终会得胜。

4、哥林多后书4:7~10;以有力而感人的文笔记录了福音事工的苦难和荣耀,保罗克服传道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的信仰依据。本文内容可分为:

使徒职分所受的试炼及克服(4:7-15);通过苦难而来的荣耀(4:16-18);来世的盼望(5:

1-10)等三个部分。

①使徒职分所受的试炼及克服(4:7-15);

②通过苦难而来的荣耀(4:16-18);

③来世的盼望(5:1-10)等三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只有通过克服苦难,才能得到真荣耀,信徒得享的所有荣耀唯独来自神的恩典。

5、哥林多后书4:10~11;耶稣的死:以耶稣**的代赎之死、信徒和**的合一为前题,有“为主天天交于死地”之意。

即信徒通过为主受苦难,与主**合一,并在末世**再临时,永远得胜(罗8:36;西1:24)。

在这里我们认识到**徒的苦难不是失败的表现,而是参与**的苦难,也是能得到**生命的证据(弗3:13)。

《圣经》简介:

《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它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

《新约》一共27卷。

作品背景

《旧约》诞生的文化背景是独特的神文化社会,在犹太人看来,神的存在是真实的、无处不在的,神就是真理和历史,《圣经》中的叙事都是真实发生的。这就是犹太历史观的独特之处。

《新约》书卷基本上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写成,到三世纪初就已经基本确定,最终定稿则为四世纪末。

1、旧约正典

旧约之成为正典经过了千年的辩论(这是犹太教里面的辩论)。由于圣经旧约部分具有极其悠远的历史,因此起初,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最先是由口头的传统(包括五经都先有口头的传统),后来变成为文字,逐渐的把这些材料聚集起来成为39本。

这39本内以希伯来文圣经的分法为三部分,就是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先知书也不只是所谓的大小先知书,还有一些前期的以口来传讲的先知书,也归纳到先知书里面。这三部分是在不同的时候成为正典的。

在主前第五世纪,尼希米与以斯拉的时候,律法书成为正典。

那时候五经已经编在一起了。亚历山大东征以后,也就是主前第四世纪,先知书开始成为正典,确定某些先知的作品要被纳入先知书。圣卷则要在主前150年的时候才形成。

主后70年耶路撒冷毁灭了,圣殿被毁,没有地方可以献祭。因此,以圣殿为中心的献祭宗教,没有献祭的圣殿时,宗教信仰也就崩溃了,一定要有一个东西来替代圣殿和献祭。所以犹太人把圣殿作为中心的献祭宗教,变成一种“书”的宗教(bookreligion),这本书就是把那39卷书编辑在一起的,人们所称的旧约圣经。

就犹太人而言,无所谓旧约,因为他们不承认新约,旧约是**徒使用的称呼;**徒承认有新约,才会有旧约,而犹太教就称它是圣经。在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3章16节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这里所指的圣经一定是旧约圣经,不可能是新约圣经,因那时候新约圣经不可能完成。

因此我们知道很早的时候,**徒已经把犹太教的圣经(**教的旧约)全部接受。从耶稣开始,他在讲到的时候就屡次引用旧约圣经,在那时候无所谓旧约,就是圣经。在马太福音中可看到他引用圣经之多,简直令人不能相信。

例如,罗马书就是以哈巴谷书2章4节“唯义人因信得生”这一句话作为主题,来发展为一本书的。所以在很早的时候,耶稣和他的门徒都接受了犹太的经卷,也即旧约。所以当犹太人在主后90年,把旧约圣经变成一本书的时候,**徒早已经完全接受旧约了。

然而在教会增长的过程中,信徒渐渐发现旧约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犹太教教徒往往驳斥**徒对旧约的解释;另一方面,福音已传到外邦人当中,他们对犹太教知道不多,只靠旧约未能完全明白福音的信息。外邦教会若要认识**的生平和言论,必须依靠其他的途径。

2、新约正典

新约的正典可分为三类。5本是关于与历史的,就是四福音加上使徒行传,其他都是书信,最后的启示录是启示文学,共为三种。**徒从来没有感觉到要把这些书编辑成一本书,一直等到主后150年,有一个人叫马吉安(marcion)的,异想天开的把一些书信和一本福音书编在一起,由11本书编成了一个集子,

说唯有这些是应该读的,他否定所有旧约,说旧约的上帝和新约的上帝是两回事。马吉安认为合格的福音书就是路加福音,在所有的书信中他最爱的就是保罗的作品,所以他就把保罗的10封书信(这10本书就是我们新约中所有的保罗书信减去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编进去,他封他的集子为正典。

虽然此事件对新约正典的制定未必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它们却催促教会正视这个范围的问题。

**徒与正统的教会因此感受到了危机和紧迫,觉得马吉安作为一个持有异端思想的人竟敢随便乱订正典,他们有必要重视制定圣经正典的问题,他们必须自己来订定。

因马吉安订立正典这一事件的催促,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最有贡献的异端”,因为若没有他,教会则没有想到要确立正典;因为他的胆大妄为自订新约正典,**徒在那时才开始忙碌起来,自己搜集资料确立新约正典。

先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本福音书,然后逐渐扩大,一直要到327年在亚他那修(athanasius)的作品中,才发现有27本书的名字。

到了主后397年在北非迦太基,教会才确立这27本书为新约正典,不得增删,和旧约的39本合在一起,成为圣经。

圣经提摩太后书3章1到5节的预言应验了吗?有什么证据

1楼 匿名用户 楼主看看这个社会的现状,不觉得这段描述已经十分符合了吗? 专顾自己 自夸狂傲 违背父母 心不圣洁 等等后面很多描述,那一样不是在现在时常发生 的呢打开新闻,随便点开一条,必然符合圣经对末世的描述。 而且各种描述都每天重 生。 提摩太后书3章1至9节讲章 2楼 匿名用户 我们正处于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