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征准葛尔是否亲征,康熙三次亲征葛尔丹分别是在哪一年

2021-01-06 12:37:38 字数 5657 阅读 2211

1楼:迎蓉儿

是的,康熙三次亲征葛尔丹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战,是一次维 护祖国统

一、反对民族**的正义战争。 这次战争,起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迄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迭经三朝,历时70年,最终弭叛息乱 ,取得了完全胜利。

康熙三次亲征葛尔丹分别是在哪一年

2楼:sky起来吧来吧

第一次亲征是在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

康熙兵分两路:左路出古北口,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右路出喜峰口,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康熙亲自率兵在后督军。

噶尔丹军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枪箭,以阻止清军进攻。在这种前有驼城、后有伏兵的情况下,清都统佟国纲率兵前进时,中鸟枪阵亡。

后来,清军改变战略,以火炮火枪猛攻驼城的其中一段,驼城终于被打开了缺口。清步兵、骑兵齐冲杀过去,福全又令士兵绕到山后,夹击敌军,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第二次亲征是在康熙三十五年,即1696年。

康熙帝再次帅八旗劲旅出征。兵分三路,康熙帝自率中路军,往瀚海以北前进,三路军约期夹攻。途中有传言沙俄要助噶尔丹出兵,许多大臣惊慌,建议康熙停止进军,大学士伊桑阿等力主回师。

惟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力主御敌。

康熙决定独排众议,坚持进击噶尔丹,并警告大臣们:“不奋勇前往逡巡退后,朕必诛之。”又说:

“朕祭告天地宗庙出征,不见贼而返,何以对天下?且大军退,则贼尽锐往西路,西路军不其殆乎?”

第三次亲征是在康熙三十六年,即1702年。

康熙第三次亲征使残存的噶尔丹势力彻底结束。噶尔丹残部一听清康熙皇帝再度亲征,纷纷自动前去投降,甚至还领路追捕噶尔丹。

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服毒自杀,结束其好斗喜战的一生。清朝与噶尔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八年,终于宣告结束。

3楼:凰伯爵鸦

第一次亲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下诏亲征。他兵分两路:左路出古北口,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右路出喜峰口,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康熙亲自率兵在后督军。

刚开始时并不是很顺利。噶尔丹屯兵于树丛中,前有河流阻挡,后有树林掩蔽。噶尔丹设“驼城”,把上万只骆驼,绑住其脚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形成一个长长的“驼城”。

噶尔丹军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枪箭,以阻止清军进攻。在这种前有驼城、后有伏兵的情况下,清都统佟国纲率兵前进时,中鸟枪阵亡。后来,清军改变战略,以火炮火枪猛攻驼城的其中一段,驼城终于被打开了缺口。

清步兵、骑兵齐冲杀过去,福全又令士兵绕到山后,夹击敌军,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第二次亲征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再次帅八旗劲旅出征。兵分三路,康熙帝自率中路军,往瀚海以北前进,三路军约期夹攻。途中有传言沙俄要助噶尔丹出兵,许多大臣惊慌,建议康熙停止进军,大学士伊桑阿等力主回师。

惟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力主御敌。康熙决定独排众议,坚持进击噶尔丹,并警告大臣们:“不奋勇前往逡巡退后,朕必诛之。

”又说:“朕祭告天地宗庙出征,不见贼而返,何以对天下?且大军退,则贼尽锐往西路,西路军不其殆乎?

”第三次亲征

由于噶尔丹暴虐好战,所以很多部众都背叛他。以致其到处流窜,无安身之处。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决定第三次亲征,给予残存的噶尔丹势力彻底结束。

噶尔丹残部一听清康熙皇帝再度亲征,纷纷自动前去投降,甚至还领路追捕噶尔丹。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服毒自杀,结束其好斗喜战的一生。清朝与噶尔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八年,终于宣告结束。

4楼:逍遥ぁ龙川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

一、反对民族**的正义战争。 这次战争,起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迄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迭经三 朝,历时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明末清初,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 蒙古一带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又称 卫拉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游牧于今伊 犁河流域)、土尔扈特(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杜尔伯特(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 域)。

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部的牧地,迫使土尔 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人迁居青海。到噶尔丹执政时,在 吞并了新疆境内的杜尔伯特和原隶属于土尔扈特的辉特部后,进占青海的和硕特部,又 攻占了南疆维吾尔族聚居的诸城。随着准噶尔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噶尔丹**割据的 野心愈益膨胀。

此时,正是沙皇**疯狂向外扩张的时期,为达到侵略中国西北边疆的 罪恶目的,对噶尔丹进行拉拢利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参加中俄边界谈 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阴谋策动噶尔丹叛乱, 支持他进攻喀尔喀蒙古。在沙皇**的唆使下,噶尔丹终于率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发动 了一场旨在**祖国的叛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3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 尔喀,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率众数十万分路东奔,逃往漠南乌珠 穆沁(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 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旗)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

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 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 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 月,康熙决定亲征,其部署是分兵两路出击:

左路军出古北口(今河北滦平南),右路 军出喜峰口(今河北宽城西南),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消灭噶尔丹军于乌珠穆沁地区。

康熙亲临博洛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指挥。同时令盛京将军(治所今辽宁沈阳)、 吉林将军(治所今吉林市)各率所部兵力,西出西辽河、洮儿河,与科尔沁蒙古兵会合, 协同清军主力作战。右路军北进至乌珠穆沁境遇噶尔丹军,交战不利南退。

噶尔丹乘势 长驱南进,渡过沙拉木伦河,进抵乌兰布通。清左路军也进至乌兰布通南,康熙急令右 路军停止南撤,与左路军会合,合击噶尔丹于乌兰布通,并派兵一部进驻归化城(今内 蒙古呼和浩特),伺机侧击噶尔丹归路。

马兰布通位于克什克腾旗(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之西。该地北面靠山,南有高 凉河(沙拉木伦河上游的支流),地势险要。噶尔丹背山面水布阵,将万余骆驼缚蹄卧 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摆成一条如同城栅的防线,谓之“驼城”,令士兵于驼城之 内,依托箱垛放枪射箭。

清军以火器部队在前,步骑兵在后,隔河布阵。八月初一中午, 交战开始。

清军首先集中火铳火炮,猛烈轰击驼阵,自午后至日落,将驼阵轰断为二,然后挥 军渡河进攻,以步兵从正面发起冲击,又以骑兵从左翼迂回侧击,噶尔丹大败,仓皇率 全部撤往山上。次日,遣使向清军乞和,乘机率残部夜渡沙拉木伦河,狼狈逃窜,逃回 科布多(今蒙古吉尔噶朗图)时只剩下数千人。

噶尔丹自乌兰布通失败后,公裂叛乱之心未死,他以科布多为基地,招集散亡人员, 企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为防御噶尔丹再次进攻,康熙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部署, 加强边境守备;巡视漠北诸部,稳定喀尔喀蒙古上层,将逃居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左 中右三路,编为37旗;设立驿站和火器营,沟通内地与漠北地区的联络,专门训练使用 火铳火炮。

康熙三十三年,清廷诏噶尔丹前来会盟,噶尔丹抗命不至,反而遣兵侵入喀 尔喀,康熙遂决定诱其南下一战歼之。为使此次作战顺利进行,清军在战前做了充分准 备:调集兵马,征调大批熟悉情况的蒙古人为向导,随军携带5个月口粮,按每名士兵 配备一名民夫四匹马的标准,组成庞大的运输队,备有运粮大车6000辆,随军运送粮食、 器材;筹备大量防寒防雨器具,准备大批木材、树枝,以备在越过沙漠和沼泽地时铺路。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噶尔丹果然率3万骑兵自科布多东进,沿克鲁伦河东下,扬言借得 俄罗斯鸟枪兵6万,将大举内犯。 在此形势下,康熙决定再次亲征,次年二月,调集9万军队,分东中西三路进击: 东路9000余人,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越兴安岭西进,出克鲁伦河实行牵制性侧击; 西路4.6万人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将,分别出归化、宁夏(今宁夏银川),越过沙 漠,会师于翁金河(今蒙古德勒格尔盖西)后北上,切断噶尔丹军西逃科布多之路;康 熙自率中路3.4万人出独石口(今河北沽源南)北上,直指克鲁伦河上游,与其他两路 约期夹攻,企图歼灭噶尔丹军于克鲁伦河一带。

三月,康熙率中路军出塞。五月初,经 科图(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继续渡漠北进,逐渐逼近敌军。噶尔丹见康熙亲率精锐 前来,又闻西路清军已过土剌河,有遭夹击的危险,便连夜率部西逃。

五月十三日,清 西路军进抵土剌河上游的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距噶尔丹军15公里扎营。昭 莫多,蒙语为大森林,位于肯特山之南,土剌河之北,汗山之东。费扬古鉴于清军长途 跋涉,饥疲不堪,决定采取以逸待劳、设伏截击的方针,以一部依山列阵于东,一部沿 土剌河布防于西,将骑兵主力隐蔽于树林之中;振武将军孙思克率步兵居中,扼守山顶。

战斗开始后,清军先以400骑兵挑战,诱使噶尔丹军入伏。噶尔丹果然率兵进击,企图 攻占清军控制的山头。孙思克率兵据险防守,双方激战一天,不分胜负。

此时费扬古指 挥沿河伏骑分兵一部迂回敌阵,另一部袭击其阵后家属、辎重,据守山头的孙思克部也 奋呼出击。噶尔丹军大乱,夺路北逃,清军乘夜追击15公里以外,俘歼数千人,收降 3000人,击毙噶尔丹之妻阿奴。噶尔丹仅率数十骑西逃。

在噶尔丹率军东侵喀尔喀之际,其后方基地伊犁地区被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所袭占。 加之连年战争,噶尔丹“精锐丧亡,牲畜皆尽”,噶尔丹兵败穷蹙,无所归处,所率残 部不过千人,旦羸弱不堪,内部异常混乱。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 降,再次下诏亲征。

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服毒自杀而死,至此康熙时期平定噶 尔丹叛乱之战始告结束,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便成为准噶尔部的统治者。随着他的统治地位的巩固和 地盘的不断扩大,又滋长了**割据的野心,沙皇**也积极支持其叛乱。策妄阿拉布 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断袭击清军据守的科布多、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哈密等军事 重镇,并派兵侵入**,进行**叛乱活动。

由于康熙及时派兵进藏协同藏军进行围剿, 才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势力赶出**。康熙逝世后,雍正继续坚持平定准噶尔贵族割据 势力的斗争。雍正五年(1727年)冬,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在沙 俄支持下,继续进行叛乱活动。

从雍正六年以后,清朝多次出兵平定噶尔丹策零叛军。

十年七月,噶尔丹策零率军袭击驻扎于塔半尔河的清军。八月初,清军以精骑3万夜袭 其营,准噶尔军溃逃。 清军乘胜追击,将其大部歼灭于光显寺(今蒙古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噶尔丹策 零被迫降附。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内乱,达瓦齐夺得汗位。清乾隆二 十年(1755年)二月发兵5万直捣伊犁,达瓦齐猝不及防,兵败被俘。不久,归降清廷 的阿睦尔撒纳,因统治厄鲁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聚众叛乱。

二十二年春,清廷遣军从巴里坤等地分路进击,叛军溃败,阿睦尔撒纳叛逃沙俄后 病死。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战争,至此取得了胜利。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 噶尔贵族**势力,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 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产生了良好影响。

清军 之所以取胜,首先,清军进行的是维护祖国统

一、反对准部贵族**叛乱的正义战争, 因而得到各族人民也包括准噶尔人民的支持。其次,清廷剿抚并用的策略运用的比较成 功。第三,清廷此时内部稳定,国力强盛,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

第四,在战争 指导上,能依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切合时宜的作战方针;针对作战地区地理条件的特点, 认真作好战争准备,注意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的能力和发挥火器部队的作用。

当然,清军平定叛乱的战争所以延续70年之久,除了沙俄极力插手和支持叛乱者以 及民族关系等原因,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外,清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一些失误也是重要原因。而准部贵族在沙俄支持下掀起的民族**叛乱战争,是违背各族人民利益的不义之 战,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及其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 和军事上存在许多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决定了其失败是必不可免的

康熙亲征葛尔丹。急,康熙三次亲征葛尔丹分别是在哪一年

1楼 大道三千顺心意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 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起于清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迄于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 ,迭经三朝,历时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明末清初,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 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

康熙王朝中亲征葛尔丹是哪集,《康熙王朝》电视剧里面杀了葛尔丹是第几集啊?

1楼 匿名用户 顺治令人给他剃度,奴才均不敢应承,苏麻喇姑站了出来,替他剃了头发。索尼等众大臣在旁监督火烧行森。行森面无惧色,一意孤行。 顺治赶到现场,意欲救行森,众大臣却跪下请皇帝下旨。顺治无奈之中,只好眼睁睁看着行森被烧死。 2楼 潭起袁珊 答 第38集 葛尔丹将康熙的圣旨和所赐礼物付之一炬。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