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联要求:意思顺畅可,平仄押韵也可

2021-01-06 09:53:44 字数 5638 阅读 3579

1楼:匿名用户

用 “最是书香能致远”做上联,那么有没有其他诗词做下联?下联要求:意思顺畅可,平仄押韵也可。

出句:最是书香能致远;

对句:皆因琴韵可清心。

闭门推出窗前月找下联要求意思表达有意境,平仄押韵

2楼:玉友金蕉

闭门推出窗前月

合眼招来梦里人

(说明:对联不须押韵,也无从押韵)

3楼:匿名用户

闭门推出窗前月

开帘寻回镜中花

4楼:百舟渡海

闭门推出窗前月

开轩迎进花中仙

对联押韵对平仄有何要求?

5楼:我喜欢木兰

对联很有讲究,除字词意工整相对外,还讲究读音的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这就出来了平仄问题。 对对子如果忽视用词的平仄,其他再好,仍会被行家笑话为“对联盲”。

其实对联平仄很容易掌握。 一,什么是平仄 平仄以普通话的四声为标准。就是:

阴[—]、阳[ / ]为平,上[ ˇ ]去[、]为仄。 二,基本规则简说 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

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很大比重,因此就有了两两交替的规则 。很多联句套用了此规则。 上面说的“平平仄仄两两交替”是指上联,那么下联呢?

下联相反即可,就是“仄仄平平两两交替”。记住,上下联的平仄必须相反。 三,“平仄杆”规则(仅指上联而言,下联相反即可)。

第一种: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此两“平仄杆”极有用处,具体使用方法是:

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对于只讲句脚[句尾]平仄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四,句中平仄规则举例 旧(仄),新(平),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看水(仄仄),听泉(平平),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五,句脚平仄规则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

(平平) 三句联: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

(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6楼:匿名用户

真正的对联,是要有平仄的.三字对联,可以是平平仄,也可用平仄仄,但不能用三仄尾,第一字可不要平仄,但第三字必须是仄起平落. 对联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其中上联末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

最是书香能致远,对联

7楼:匿名用户

上联:最是书香能致远

下联:常对画意为清闲

8楼:园丁

从来笔墨乃知音

恰如月色可怡情

奈何游戏更迷人

从来泡面太扑鼻

无非权势可登天

难得傲骨不低头

可惜美女会伤神

每多高赞爱嘲人

谁说梁悦不歪楼

9楼:万新福

好似胸怀纳百川。

“妙笔丹青绘春色”,请对出下联,要求平仄押韵,对仗工整。

10楼:

妙笔丹青绘春色

素琴律吕弹雨声

11楼:不足道

妙笔丹青绘春色

朱颜粉黛画容妆

12楼:0000劉

妙笔丹青绘春色

巧淋汉墨写秋声

13楼:渡归

要求好严格哦,对不出来

对联平仄要求

14楼:一笑今生

呃~~信息量比较大,而网络上关于对联格律也是吵的沸沸扬扬,各家不一,我这里笼统说下:

1.对联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论,二四六分明”

皓月当空照,黄河奔海流。按照今韵来说,是可以的,因未有孤仄之说

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上下联一三五处的字平仄可以不论,当然,如果是五字对联,依然要考虑到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当然,以上是我说的一般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三五处的平仄也是要推敲的。如:黄河奔海流,今天的平仄是平平平仄平,因为没有孤仄之说,所以可以。

如果上联是仄仄仄平仄,为孤平,此时第三字一定要改用平。

2.风扇扇风 风出扇 扇动风生是一个机关联,机关联的重点是以机关相解为趣,更倾向于文字游戏,而机关联的格律可以一宽再宽,能合律最好,不合律但能巧妙的破了机关就没有关系。

3.长联的平仄

长联有很多断句组成,这里要说的是,上下联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

例:看碧云亭新霁初开,一笑昂头,出寺钟声破空去

:问黄山谷旧游何处,几回搔首,隔江岚翠扑人来。

开与处,头与首,去与来,并且,大部分这种三段的,上联前两句的尾音都为平。

毕竟内容太多,写不完,只能笼统的说下,因为随着你不断的学习,以后就很简单了

最后说一下“一三**论,二四六分明”在对联中应用的问题,其实这个说法并不规范,并不是全部都适用,这个涉及到一个节奏点的问题,因为近体诗中大都二字一顿,那么节奏点往往落在二四六位置上,所以有了二四六分明之说,但对于对联来说,对联的节奏变化更灵活,很多节奏点就不是如此了。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相传有妇人挽其夫云:

二十年贫病交加,纵我留君生亦苦;

七千里翁姑待葬,因君累我死犹难。

此上下联的上半句就不是近体诗的节奏,分别是年里,贫姑初顿,后半段就是律诗的节奏了

这时,此联前半段我们读起来应该是:

二十年/贫病/交加,

七千里/翁姑/待葬,

这时候二四六位置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第四字位置的贫翁都是平声并不算出律,相反,年和里,病和姑,加和葬就是平仄相协了。

当然,“一三**论,二四六分明”还是很适合初学者当入门途径学习适用的。只有先适应规则,才能灵活运用规则,建议多学多看多练,多和别人交流,最好可以找个美女**什么的最有爱了...

纯手打真心累,说的也比较笼统,亦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对lz有所帮助。

15楼:先生刘兴华

对联未解决平仄之问题:

因为包括楹联学会的专家,及文化领域的教授,也还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 对联 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更无科学合理地解决平仄与词性之间产生的矛盾,也无科学依据证明平仄与**感有必然联系。

古人传下来的律诗对偶句,是以律加韵结合,使平仄交替起到有吟唱作用的目的;而此作用与谱曲也无关。

现今的对联 1、不须押韵,2、不吟唱,3、古韵已不再为今韵挡道。4、律和韵并不是一回事,不要搞混淆了。5、对联有很多种类型:

楹联如春联、各种意境抒情联;另趣巧联、机关联等等。也有短联与长联之分,花样繁多,包罗万象,根本不是两种平仄交替就能解决的。(特别是平仄与词性之间的矛盾)。

关于平仄之争,一直存在。

主张对联按平仄上下联以“马蹄”式互替,它只是一种形式之格式。说它起到有什么与“音韵”或“抑扬顿挫”的作用?是无科学依据的。

有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有规则,不按规则就不是对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①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五角星”既不是方也不是圆!“八角”、“扁豆”、“香蕉”既不是方也不是圆!难道“不方不圆”你就可以不让它存在吗?

②不按规则就不是对联?那“规则”是人定的,并且《联律通则》有六相,但其中存在不足和有违逻辑的条款是可以纠正和取消的。平仄这一相(项)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也有违逻辑概念的,对用“字、词”有双重标准之嫌。

如:(左右对上下。高对低。

大小对老少。美对丑,好对坏。东对西。

内对外。善对恶、等等,不可胜数);南对北可以,而东对西却不行?冬对夏可以,而春对秋却不行?!

这是什么‘神’逻辑?!“东方红、太阳升。”这是经典的歌曲,怎么就不能成为音律美了??

按照‘平仄论’这是三平尾+三平尾!是大忌+大忌?!因为这音律不美!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如果你说:可以换字、换词,那么正是“双重标准”。

正因为规则有瑕疵,所以,要忌这忌那掩盖漏洞!温室里的婴儿经不起风雨、经不起曝晒,所以要“忌”的条款就多了;健壮的**要“忌”的就少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不去认真研究此‘相’,有与“自然词”相悖的矛盾、与科学实践不相符的标准‘规则’去执行,是不可取的。不能有问题也不改正。尊重科学知识就得认真去研究,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伪。

按《联律通则》运用词性相同或相当、意思为正好相反、相对的自然“字、词”,你偏偏要让换?你不去质疑“联律通则”有问题,反而强行让人盲从,你还要懂一点科学与逻辑概念不?所以,联律通则应该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才行,才能长久传承。

这一‘相’(项)有无皆可。

注明:此贴不针对任何人,只对《联律通则》中的瑕疵 问题。

主张出句就是所谓的‘联句’才行?这也是片面的。出句可以是“联”,也可以是“句”。

对联并不应是单单以上下联句一定要相关才是对联!也并不是一定要上句是联句的形式才行。对联是一对,而不是一句的关系。

对联可以包括所有对偶!包括上下不相干的无情对!对联应该打破上下必须是所谓的有联系的才是对联。

得分清它是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区分它对句该不该‘联’。有的内容必须要上下联结合后,甚至得加横批后才能作为对偶联!它可以把无情对包括进来。

一副对联你认为它没有联系,别人可能认为它有联系。它只是人为设想而已。因为对联内容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能只按一种想法就把其它的排在外。

说对联 就别去扯古“韵”、今“韵”了!因为对联无须押韵!更不要去扯有的“字”古今平仄兼有的,把韵与平仄字连在一起的古今之说,能证明它与词性的矛盾吗?不能。

改为以: 1、单字、单词、词组、短语、成语、短句之落字脚为节奏点。

其句子结构上下联须一致;即词性一致(相同或相当)。句型一致。

2、上联可用标点符号:(,;?!),中间分句可用:(,、)。

3、下联根据上联对句后使用恰当的标点符号。

4、如上联为(单句),可用可不用标点符号;但下联必须用标点符号。(以分清上下联)。

以更加科学、逻辑合理的规则来传承国粹,方显我中华民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