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历史,对联的历史由来

2021-01-06 08:12:31 字数 4920 阅读 5116

1楼:优勒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好吧?这样的形式就是对联。

大家都知道: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两侧的,人家结婚时贴在大门和新房门侧的,都是对联。至于对联究竟是什么,对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对联是由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chǎng 会意字,“永日”意,即白天特别长)开创的。在新春时,他将自创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在门口。于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诞生了。

在此之前,春节时,人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只是把表示吉庆的桃木挂在门侧。当然,也有在门板上贴门神的——最早的门神应为钟馗,后为神荼、郁垒,再为秦琼、敬德,也有采用“四大天王”之二的。所谓王羲之贴春联,因书法漂亮、内容优雅而多次被人揭走,三十晚上被迫贴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年初一早上各添三字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而终得贴成的传说,纯属附会。

对联得到大的发展和普及,立功至伟者当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传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曾要求全国上下都贴对联以示喜庆。年前微服私访时,还在民间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锥锥锥锥出穷鬼去;拉拉拉拉进财神来”等佳联。

此后,对联便大面积地开花结果,成为中华的瑰宝了。

对联,也叫对子,喜子,联句等,可以写在纸上,布上,竹子上,木板上,柱子上,或者刻在木头上,石头上。总之,只要是成双的,对仗工整的,都是对联。

中国最早的对联历史

2楼:我是人间别离客

对联是中国传bai统文化的du瑰宝,有历史记载zhi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dao时代。明洪武专年间(1368-1399年),属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

“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而春联则要晚一点,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3楼:匿名用户

我不太明白,应该出于后蜀主孟昶写的

对联的历史由来

4楼:哎_又见落叶

1、起源

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

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2、发展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偶、排偶(骈偶)、律偶。

5楼:匿名用户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6楼:匿名用户

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究其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同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其特点是文辞用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有学者说,对联是“骈文的后裔”,是颇有见地的。

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对仗工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这些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

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

三、四两句,第

五、六两句都必须相对,这种诗体从唐代到现在,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对联就是从律诗为代表的对偶文体中派生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对联是唐初律诗、律赋的衍生品。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国的对联,据说最早出现的便是春联。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

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也在内容上得到了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对联究竟是产生于何时何人之手,众说纷纭。

但有谭嗣同考证,南梁时代的文学家刘考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聊。”其三妹令娴续曰:

“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皆为骈俪,又题在门上,故堪称对联面世之首作。比之很久以来大家都认为是创先的五代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推了近四百年。

对联讲究炼字炼意,对联作者要用精炼的文字,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创作出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意韵浓郁的作品。因而,对联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自从对联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后,由于其精粹的特点,便像长了翅膀一般,从士大夫那里飞向民间,深入千家万户,它既像“阳春白雪”,也像“下里巴人”。

正因为它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极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对联热”经久不衰,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欣赏、所喜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魂宝,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典雅、精炼、优美,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魅力奇妙。同时,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愐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

此外,它又是与书法揉和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相互映衬,更显出一种神秘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

许多对联不但与诗词同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审美意义,而且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更富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在过去,历代皇帝殿试进士,选拔状元,常用对联;文人墨客交往,互相题赠要用对联;游览名胜古迹,也会即兴题联。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联的使用更为广泛,民间岁时节令,升迁新居和喜事庆典或行业开张,以及现在的酒店茶亭、书院店堂、楼台亭阁等无不使用对联,正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我们广大农村都喜欢贴春联。春节到了,春天来了,在厅堂或门前挂上一幅醒目的对联,心情就是不一样。

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文体,从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联林奇珍和趣闻轶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宝,是一种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对联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真正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所以:

对苑民间增异彩;联花园里溢奇香。

7楼:匿名用户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

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8楼:匿名用户

春联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萘、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 “门目”。

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瘤,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

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 和价值观念。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广勤生产五 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对联的发展史及其特点

9楼:匿名用户

对联的起源: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的发展: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骈偶阶段——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律偶阶段——形成于唐代。

对联的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春联历史和由来,春联历史和由来3000字

1楼 春联,起源于桃符 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 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 神荼 郁垒 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 春联者,即桃符也。 明代,桃符才改称 春联 。 2楼 匿名用户 年 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

历史上有趣的对联大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对联?

1楼 213陈连杰 上联 兰亭狂草王 下联 松江鼎彝范 上联 巴蜀丹青张 下联 松苑痴乐鬼 上联 九泉楷圣张 下联 残墨千秋香 上联 松苑大话鬼 下联 松苑影竹郑 上联 鸿乃江边鸟 下联 岩本山下石 上联 雨荷鱼儿伞 下联 草原花儿毯 上联 品泉喝白水 下联 望岚听山风 上联 古文故人做 下联 禾火...

历史上有趣的对联大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对联?

1楼 新起点洁具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父母,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相传是纪晓岚与乾隆对的对联。 忆往昔,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小孩一帮。 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小孩一个,老婆一帮。横批,与时俱进。 历史上有趣的对联大全 2楼 213陈连杰 上联 兰亭狂草王 下联 松江鼎彝范 上联 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