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改成五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各两首

2021-01-03 22:40:26 字数 6209 阅读 9724

1楼:宛城孤雨

蜉蝣羽翼轻,衣裳鲜明丽。

我心忧何处,我身从何途!

蜉蝣翩翩翅,艳如霓裳舞。

我心忧何处,我身归何处。

蜉蝣聚翼起,胜雪似**。

我心忧何处,何处觅归宿?

亲爱的朋友,每一个认真回答问题的人都是经过仔细思考的,如果觉得不好可以一起修改,如果觉得好,请采纳!谢谢。

把杜牧的《清明诗》改写成四言诗和五言诗

2楼:匿名用户

四言清明雨纷,行人断魂。

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五言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再附送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楼:匿名用户

清明雨纷,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4楼:匿名用户

清明时雨,路人断魂。

借问酒家,指杏花村。

5楼:匿名用户

我感觉吧,你们是没事干吧?古代伟大著名作家的诗你们也改,气人,哼!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作者呀!

6楼:匿名用户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7楼:棒棒不是糖

再附送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楼:匿名用户

清明雨纷,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随便一首五言诗,给它改成四言诗(也是四句的,不改变大意)

9楼:匿名用户

锄禾当午,汗滴下土。谁知盘餐,粒粒辛苦。

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各两首

10楼:匿名用户

四言《龟虽寿》《琉璃明王四言诗》

五言《鸟鸣涧》《古诗十九首》

七言《暮江吟》《燕歌行》

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区别联系,汉赋楚辞的联系区别

11楼:安小姐的夏天

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区别联系: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体裁。其中的“言”,指字。比如,从形式上说,四言诗也就是四个字为一句的古诗。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

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

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发展。《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乐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班固则是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文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显示了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

后来,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等产生。到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建安时期开始,五言诗压倒了四言诗,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在《诗经》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到战国晚期,就有以七言为主的劳动歌。荀子的《成相辞》就是采用民歌的体式和腔调。

西汉后期的一些谣谚和乐府歌辞,如“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等,都是以七言为主。东汉的张衡写过一篇《四愁诗》,是最早的文人七言作品。之后的曹丕写了《燕歌行》,一般被认为是第一篇成熟的七言诗。

魏晋时期,比起五言诗而言,七言诗不受重视。直到初唐,七言诗才逐渐兴盛,产生了许多佳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七言诗字数比五言、四言多,一句可以表达比较复杂、完整的意思,声调更加舒缓、悠长。唐代以后,五言诗和七言诗成为主要的诗体,四言诗趋于消亡。

汉赋楚辞的联系区别:

一、不同点

(一)背景的不同

政治背景:楚辞出现在战国后期,当时社会动乱,诸侯进行兼并战争,社会非常不稳定,国家还没有统一。楚国在当时已经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正在由盛转衰,这个时候已丢失了西北边境的土地。

后来,形势益发恶化,楚国的都城郢也失守了。在战国后期,楚国的西界一再东移,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移到了长江下游地区。与此同时,楚文化的重心也被迫东移。

汉大赋出现在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这时期国家完成了统一,汉帝国形成了威震四邦的国势,并且经济也是最为繁荣的时代。这时期,城邑新兴,武帝又北击匈奴,出兵南方,积极维护国家的政权,制止边疆的纷争。

文化背景:楚辞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楚国历史悠久,同时,楚国巫风盛行,因此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

同时,楚辞还是南方和北方文化的会合。汉大赋是在骚体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时,经学的兴起扩大了文人的知识面。在这个时候

五、七言诗还没有形成,楚骚在汉代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这种文体可以抒情可以叙事,铺陈事物,曲折多变。同时由于汉帝国国力强大,尤其是重创匈奴以后,恢弘的气势、上升的精神动力需要像大赋这样的文体。

(二)体裁的不同

楚辞是战国后期在楚地区产生的新诗体。而汉大赋却不然,它是用主客问答体敷演为叙事的形式,更注意描写周围的事物,因此它更接近叙事散文。汉大赋规模比较宏大,内容较多,专事铺叙。

所以说楚辞是诗歌,而汉赋则是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是有韵的散文。很显然这两者是不同的文体。

(三)题材形式的不同

文学作品是日常生活的反映,楚辞是一种新诗体,它主要是抒情,往往抒发的是个人情感,说的不够具体。而汉大赋主要是描写、叙事,开始注意祖国的大好河山,反映祖国大一统。如:

扬雄的《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其次描写了高超的建筑和精湛的艺术。如:

张衡的《二京赋》中有许多关于杂技的逼真描写,此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班固的《两都赋》。

(四)押韵规律

一般来说楚辞通篇押韵。如:《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九歌》: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汉赋则是韵散结合,不讲究押韵。

(五)句式上的不同

楚辞多用楚地楚声,大量出现楚地方言。还有“兮”“些”字作为虚词成为一个明显的标志。句式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表现主观情感比较浓。

而汉大赋很少用虚词、语气词。“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注重修辞,采用问答方式,一味的夸张铺成,堆砌辞藻,用词用语比较晦涩,多使用排比句,缺少主观情感的表达。

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里也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诗**艺》:

“赋,直陈其事。”简单明了地说明赋是以铺陈写物为中心,句式整齐。

(六)写作的目的不同

楚辞写作是为自己发泄情感,如《离骚》不带有任何的外在功利因素。而汉大赋作家则不同,他们是为了一飞**,是为了得到官职。像司马相如、刘向等人为了迎合当时皇帝做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

(七)朗读音韵上的不同

楚辞一般与楚歌、楚声有直接关系,“读来悲怆顿挫”,即便不能唱也可以用楚声来朗读。它的有些篇章甚至就是乐篇和巫歌组成。相传,朱买臣得以被皇帝提拔,得益于他可以用楚声朗读。

当然,这个技艺,在宋朝就失传了。而汉大赋是不可以进行演唱的,只能朗诵。

(八)作者地位不同

枚皋说:“为赋乃徘,见视如倡。”扬雄也说过:

“又颇似徘优。”说明他们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为了提高地位迎奉当权者。楚辞作者不同,作者地位比较高,如:

屈原,曾做过三闾大夫;如,宋玉,也曾经高居要位。

(九)批判的程度不同

汉赋的最大特点是几乎篇篇都是反对帝王的骄奢淫逸。如:《天子游猎赋》劝俭戒奢的主题。

《司马相如传》:“相如虽许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讽刺何异?”(司马迁评《上林赋》)虽然文章大面积的用夸张、华丽的辞藻来修辞当权者的享乐和宫殿的华丽,起到的作用却是劝百而讽一,放弃或弱化了劝谏。

但是楚辞作者是在自己受到排挤后,自己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的时候,来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悲愤的心情。用到的语言不再是温和,而是严厉的尖锐讽刺、斥责、劝谏。

(十)楚辞是通过文字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这就说明了赋比楚辞更加注重描写外部事物,不但“言志”还有“体物”。

(十一)楚辞的创作

如《离骚》是发自内心的抒情,不以追求艺术、娱乐为目的,而汉大赋却不同。汉大赋的艺术追求比较明显,如:很多辞赋家运用生僻字,滥用典故,堆砌辞藻。

汉赋这棵奇葩根植于楚辞。《汉书·贾谊传》言:“屈原……做《离骚赋》。

”从这里看出汉代人认为屈原做的是赋,刘勰也说过:“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楚辞与汉赋之间的关系。

当然,由于它们的亲密关系,汉赋的最高成就汉大赋,毫无疑问和楚辞有相同的地方。

二、相同点

(一)虚构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楚辞属于南方文化,加之又有巫术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虚构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离骚》里面有大量的虚构人物,如,“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汉大赋继承了楚辞这一特点,并且把其发扬光大。如《大人赋》、《子虚赋》、《上林赋》。

同时,楚辞虚构的多是内心世界,是天上的神仙、仙女;汉大赋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名川大山,相较而言更丰富。

(二)写作手法上的跌宕上扬、铺张

楚辞的名作《离骚》气势磅礴,一个较小的事物就引用数十种事物来进行说明。如:“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个特点在汉大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上林赋》运用夸张华丽的语气描写皇帝的园林,《天子狩猎赋》用开阔宏大的气势写出了皇帝狩猎的景象,场面壮观。

(三)作者都是不得志之人

作品中都控诉了当权者用人忠奸不分、贤愚不分,压抑人才,社会黑暗,他们想为国家做贡献是空有力而气不足。如楚辞中的屈原,汉大赋中的司马相如、枚皋。扬雄发誓:

“壮夫不为志”,司马相如想改变他的赋家类优的地位,但是皇帝基本上都没有予以重任。如:扬雄的《逐贫赋》:

“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贾谊的《鹏鸟赋》等,都是表现了这些作者郁郁不得志,理想不能实现,只能在笔下进行自我安慰。所以司马迁说:“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报任少卿书》)

(四)语言表达上

楚辞的语言由大量的楚语组成,绚烂美丽。《九思》、《离骚》、《九歌》就能给人舒心、精美、阔达的感受。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就在于辞藻的华丽、语言的奇僻。

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都说明了汉大赋的风格就要宏伟、庞大、华丽,分明是深受楚辞的影响。

(五)形式上

汉赋的基本结构形式都是向楚辞学习。如:贾谊的作品,还有汉初的骚体赋,都显示出赋是由楚辞慢渐的运动过程。

在汉代辞赋作品中还是会找到楚辞的影子,如“兮”还是有时会在赋中出现。有些汉代作家的作品还有楚辞痕迹。刘熙载说:

“赋兼叙列二法:列者,一左一右,横义也;叙者,一先一后,竖义也。”

总而言之,汉大赋受楚辞的影响很深,她在吸取楚辞养分的同时又有了自己的新内容。她是音韵参半的文学,是铺张扬洒的文学。虽然汉大赋有些缺陷,如内容空洞,词语华丽等。

但是在那个阶段,汉大赋的出现是文学上的艺术,为后来的抒情小赋、律赋都做好了准备。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她抬到很高的层面上,应该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欣赏她。

在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1楼 有关学信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时,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谁能帮我写首五言诗或七言诗,谁能给我两首田园诗,要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

1楼 五绝 咏荷 婷婷凌波立, 蹇蹇沐晚风。 极乐尚何有? 禅衣数点红。 五律 苦瓜诗 岂效荔枝锦, 形惭癞葡萄。 口苦能为偈, 心清志方操。 到底争齐物, 从来傲宠豪。 不是寻常品, 含章气自高。 七绝 莫愁湖 月影惊鸿芦苇滩, 蛛丝凝露珍珠衫。 但得莫愁仔细看, 始悟君不爱江山。 七律 读史 常...

唐诗五言律诗字是南字的诗,唐诗五言律诗第四个字是南字的诗

1楼 九谷鱼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五言律诗中第四个字是我的有哪句 2楼 的人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