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是怎样的,人工养殖珍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2021-01-03 14:03:27 字数 5963 阅读 6683

1楼:匿名用户

天然珍珠出产量少,制约了珍珠的广泛应用。根据珍珠的成因,采用人工插种培殖 技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养殖。人工插种技术可分为“有核插种”和“无核插种”。

前 者生成的珍珠叫“有核珍珠”,一般是将直径4-5mm的取自蚌壳材料或其它材料加工而 成的圆珠强行种植于珍珠蚌的结缔组织上,经珍珠质长期的包裹(一般经历一年以上, 珍珠包裹层)厚约1-2mm),形成其外表与天然珍珠一般无二,形状更理想的有核珍珠,该类珍珠适合制作首饰。而后者生成的珍珠叫“无核珍珠”,它是将取自活珠母的外套膜按要求切成小块的细胞膜插种在珍珠蚌的结缔组织上,就像天然珍珠中的异物进入一样,从而生成品质与天然珍珠完全相同的无核珍珠。该类珍珠由于形状难以控制,其中个大形好的优质珍珠更显珍贵。

一般将形状较好者用于装饰品,其它则可用于保健品,药品及化妆品等的原料。

由此可见,利用“有核插种”,还可以将插种核制成佛像、人像、动物、文字及其 它图案,从而生成“异形珠”,极具观赏价值。

由于贝(蚌)自身的生长发育,身体运动核寿命原因,以及可能的贝(蚌)类疾病、水质营养等因素,人工插种培植的珍珠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能获得成功。再说,要想人工人工育珠,必先解决好“人工育珠”的问题。因为蚌是珠母。

因此人工培殖珍珠目前仍是一门复杂的发展中的技术。

我国的人工养珠技术,最早大约可追溯到宋朝,当时有一位姓谢的礼部侍郎,已试用了“有核插种”的培殖技术。而大规模进行人工养珠,仅开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

1970年,我国人工养珠大约生产了60-70吨珍珠,至1995年,已达300余吨,其中海水珠占5%。(海水珠因生产条件较差,如潮汐、台风影响等,不易多年养殖,因此一般以生产有核珍珠和异形珠为主)。

值得指出的是“人工养珠”与“人造珍珠”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前者的生成机理特别是无核珍珠,完全与天然珍珠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品质。而后者是采用某些塑料成型或用蚌壳粉(先磨去蚌壳表面的色素层)合成的技术,用机器制造出来的仿珍珠制品,可简称仿珠,仿珠虽圆度极好,大小随意且整齐划一,但色泽呆板,质感浅薄,虽美观然无珍贵之感,只能用于一般装饰或特殊装饰(如舞台服饰)。

珍珠与仿珠极易鉴别,只须看光泽及颗粒形状便可区分。

从天然珍珠到人工养珠,是珍珠业历史的巨大革新,它为珍珠的多功效开发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工养殖珍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2楼:北京创典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商人御木本幸吉率领满载乌龟的船队,在途中不幸遇到风暴,耽误了行期,当船队抵港时所有乌龟都已腐烂。发财美梦顿时破灭。傻了眼的御木一气之下,跑到海滨度假去了。

一天,他在海边散步以驱散烦恼时,偶然听见一片争吵声。好奇心驱使他走了过去,原来是两位游客在**海产品的货摊前指手画脚地对骂。一个理直气壮地说:

“这粒珍珠是我先预定下来的,你凭什么买走?”另一个也不甘示弱:“我出的价钱比你的高,老板愿意卖给我。

”两人互不相让,吵个没完。然而,御木却无心再听他们吵下去。

回到宾馆,御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天然珍珠这么贵重,产量有限,若能用人工养殖珍珠,一定能够发大财。

于是,他立即购买书籍、资料,仔细研究珍珠生长的机理。经仔细观察后他发现,珍珠是不能化解的异物进入母贝体内排不出而产生的,这就是“蚌病为珠”。他在一处浅海湾建立了珍珠养殖试验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究出了将玻璃珠子塞进珠母贝的养殖方法。

数年之后,人工养殖珍珠已经为御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使他成为“世界珍珠大王”。

同样是看吵架,许多人只是隔岸观火,而御木却因此捕捉到了一条有用的信息,由此发明了人工养殖珍珠法,发了大财。也许,这正是“有意栽花”和“无心插柳”的区别吧!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也可作药用。珍珠依大小和形状不同而**相差很大。低级珍珠每克只值几元至几十元,高级珍珠每克值数百元;直径超过8毫米的超高级珍珠以粒计算,每粒值几十万元以上,远远超过**。

1934年5月7日,在菲律宾巴拉旺湾采集到的一只巨贝中,发现一颗质量为6 350克、半径7厘米大珍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海水珍珠,被称为“老子珍珠”,现存于美国旧金山银行的保险柜中,价值408万美元。1986年,澳大利亚西部有人在白蝶珠母贝中培育出一颗形状奇特的珍珠——由九颗附壳珠连成一体呈十字架形,因此取名叫“南方十字架”。

人工养殖珍珠方法

3楼:春素小皙化妆品

河蚌的人工育苗技术

我国用于培育淡珍珠的贝类最主要的是三角帆蚌。

1、在河蚌繁殖期到来时,一般直接从成熟的珠蚌中挑选怀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发育到钩介幼虫时,及时地用黄颡鱼采集(寄苗)。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钩介幼虫的小鱼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过快。

每天要给寄苗鱼投喂饵料,让其正常生长,在水温30℃以上,钩介幼虫只需4-7天便可成熟,25-30℃则需7-9天。寄生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脱落后即开始营自由生活,称为稚蚌,这个过程叫脱苗。稚蚌(1-2毫米)在育苗棚的浅水池中进行流水培育直到1厘米左右的幼蚌。

2、从幼蚌培育到手术蚌有很多方法,但浙江的养蚌户在生产中广泛采用大水面小网箱培育手术蚌的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将1厘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厘米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到3个月左右。这项改革使当年繁苗、当年手术育珠有了可能。

这种木框小网箱一般规格为(40-45)厘米×(40-60)厘米×10厘米,用杉木(或毛竹)条钉制,杉木条规格一般在(1.5-2)厘米×(3-4)厘米。木框钉好后用2厘米网目的网片封闭,上部留缝合口。

网箱底部用塑料薄膜垫底,以放置肥泥。每只网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为宜,这样在当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术蚌。

培育水体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1.5-2.5米。稚蚌入箱前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50-200尾/亩),先施基肥,培肥水质。

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稚蚌在3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

3、培育过程中,应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变化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一次,每次150-250千克/亩湿猪粪,肥料必须经充分发酵腐熟。最好不要用鸡鸭粪肥,建议使用专业复合肥料(用量可按说明书),这样既安全,肥效又高。

稚蚌长到了3-5厘米时,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水体肥度(透明度30厘米)。另外,每隔10-15天应施生石灰一次(10千克/亩)。整个培育期间,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时应及时追肥。

但切不可让蓝绿藻繁盛,或透明度降至25厘米以下。

如能按要求科学管理,不到3个月60%的幼蚌即可达到手术规格。

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

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

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率大大提高,同时手术后珠蚌成活率达95%以上,并可有效地预防蚌病的发生。

扩展资料

蚌的养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场址的选择

1、池塘

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2、河流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

3、大水面

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较大,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

生态环境的选择

1、水质条件

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

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ph值偏高又抑制了育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

2、营养盐类

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ca2+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

稀土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加快珍珠的形成。在稀土营养源中,以硝酸型稀土效果为最佳,珍珠增长速度最快。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稀土营养源一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

3、饵料生物

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

4楼:匿名用户

养殖珍珠有海水珠和淡水珠之分。

早在古代已经有记载其方法。宋代庞元英《文昌杂记》中说:“有一养珠法,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经秋即成珠矣!”

比较寻常的方法:

三角帆蚌是我国常用的培育淡水珠的种类。

第一步,主要流程:怀卵雌蚌→钩介幼虫→用黄颡鱼寄苗→稚蚌培育→幼蚌。在河蚌繁殖期到来时,一般直接从成熟的珠蚌中挑选怀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发育到钩介幼虫时,及时地用黄颡鱼采集(寄苗)。

【科学的养殖方法】: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钩介幼虫的小鱼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过快。

每天要给寄苗鱼投喂饵料,让其正常生长,在水温30℃以上,钩介幼虫只需4-7天便可成熟,25-30℃则需7-9天。寄生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脱落后即开始营自由生活,称为稚蚌,这个过程叫脱苗。稚蚌(1-2毫米)在育苗棚的浅水池中进行流水培育直到1厘米左右的幼蚌。

【2、采用大水面小网箱培育手术蚌的方法.】

用一般规格为(40-45)厘米×(40-60)厘米×10厘米的木框小网箱,用杉木(或毛竹)条钉制,杉木条规格一般在(1.5-2)厘米×(3-4)厘米。木框钉好后用2厘米网目的网片封闭,上部留缝合口。

网箱底部用塑料薄膜垫底,以放置肥泥。每只网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为宜,这样在当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术蚌。

培育水体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1.5-2.5米。

稚蚌入箱前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50-200尾/亩),先施基肥,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稚蚌在3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

培育过程中,应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变化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一次,每次150-250千克/亩湿猪粪,肥料必须经充分发酵腐熟。最好不要用鸡鸭粪肥,建议使用专业复合肥料(用量可按说明书),这样既安全,肥效又高。

稚蚌长到了3-5厘米时,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水体肥度(透明度30厘米)。另外,每隔10-15天应施生石灰一次(10千克/亩)。整个培育期间,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时应及时追肥。

但切不可让蓝绿藻繁盛,或透明度降至25厘米以下。

如能按要求科学管理,不到3个月60%的幼蚌即可达到手术规格。

以上是养殖蚌的。

接下来介绍取珍珠的步骤。

①切断前后闭壳肌打开双壳→②用解剖刀在外套膜边缘处划一刀→③在肌痕处划第二刀(较重)→④用镊子从壳前部将边缘膜内表皮撕去→⑤在另一半重复②-④步骤→⑥将玻璃板从消毒液中取出→⑦把制好的外套膜组织带放于玻板上,内面朝下→⑧用药棉擦去粘液、污物→⑨用切片刀切平组织带伤口,使其宽度一致,并切片→⑩滴加滴片液→11送给植片工

【手术后的恢复】

手术操作时如能按要求进行系统化消毒、严格使用滴片宝滴片,一般来自幼蚌培育池的手术蚌,接种后吊养回原塘,均可正常恢复,快速生长。手术后需要转池吊养的(即从幼蚌培育池,转到育珠池),该池需经过清塘消毒,然后提前施足肥料(250-500千克/亩猪粪),培肥水质(呈淡褐色或黄绿色)。

手术蚌吊养后的一周内不应施肥。如果水色达不到要求,可用豆浆投喂,一般每天1千克黄豆/亩,磨浆后分2-3次泼洒,连续3-5天。一周后,建议使用专用复合肥料。

如用有机肥,可按水色变化进行追肥,但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分解彻底,用前还应拌生石灰消毒。每次用量150千克/亩(猪粪),3个月内尽量不用鸡鸭粪肥。

如何养殖人工珍珠,人工养殖珍珠方法

1楼 匿名用户 1 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 育珠蚌的生活环境是水域,水域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 2 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 养殖珍珠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 水流 水的酸碱度 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1 水深 养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 5 3米...

人工珍珠只有养殖珍珠吗,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有什么区别,怎么区

1楼 649239227z刎 一般来说天然珍珠大多很小颗,而且外形不规则,因为天然珍珠是贝类因外界异物入侵或者受伤从无到有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质的分泌量并不大一两年时间也就能形成1 2mm的珍珠。而人工珍珠而是通过在珍珠贝中殖入珠核,引导贝类分泌珍珠质。一般一到两年珠核被珍珠质完全覆盖后就可采收了...

珍珠梅盆景怎么养,珍珠梅盆景怎么养 珍珠梅的养殖方法

1楼 9梦回故里 珍珠梅是适应性很强的花种,栽培管理比较容易,表现在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栽培在深厚肥沃的沙壤土中则生长更好,开花更繁茂。 对施肥要求不高,刚栽培时需施足基肥,就能满足其生长要求,一般不再施追肥。 以后结合冬季管理,每隔1 2年施1次基肥即可。 春季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夏秋干旱时,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