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篆刻的词语,描写篆刻的成语

2021-01-02 12:37:38 字数 5646 阅读 1559

1楼:我521毛

精美的篆刻

古雅的篆刻

遒劲的篆刻

古意盎然的篆刻

古色古香的篆刻

方圆绝妙的篆刻

描写篆刻的成语

2楼:匿名用户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3楼:可爱的大婕妤

精雕细刻bai [jīng diāo xì kè]基本释义du

精心细致zhi

地雕刻dao。形容创作艺术版品时的苦心刻权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褒义出 处“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描写篆刻的 词句

4楼:匿名用户

我与新中国同龄,这是一件非常巧合而值得自豪的事情。在60岁这个人生的年龄节点上,应该有许多生活感慨。回顾我这60年,大概做了两件事情,就是“写”与“刻”。

这是我的两大生活乐趣,也是我这大半辈子的主要工作经历和精神寄托。为此,我总结了8个字:躬耕写真,印海寻梦。

这是我的人生感悟,这是我的岁月心得。我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躬耕写真,我向往的是“诗情”。印海寻梦,我追求的是“画意”。“诗情画意”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

我觉得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有这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过得平安快乐,这其实就已经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了。为了加深这种印象,我请安阳市书法家王崇先生,把“躬耕写真,印海寻梦”这8个字,写成书法条幅,挂于房中。

安阳县靳建明先生也为我写了同样内容的书法条幅。两件作品,一件稳健端庄,一件潇洒流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彰显异曲同工之妙。看来,生活如果能与艺术相结合,俗中见雅,雅中求趣,雅俗互补,那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呢。

先说躬耕写真。这里重在一个“写”字,只有勤奋地“写”,才能逐步“悟”出点文采。由于多年从事办公室工作,所以我对文字写作从未懈怠。

除了撰写不可缺少的应用公文之外,还忙里偷闲,躬耕不辍,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那颗真诚的心,记录下我的真情实感,我的酸甜苦辣,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峥嵘岁月。

谈到写作,不妨从我的60岁生日讲起。2009年5月14日,是我的生日。此前,我笔耕数月,写了一篇类似回忆录的文章,作为自己生日的礼物,我初步定名为《激情人生之歌》。

这篇文稿,洋洋万字,除了“引子”和“尾声”之外,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即:人生之初,求学时期,军旅生涯,食品岁月,商业步履,结缘林业,篆刻情趣,家庭往事,生活感言。

我觉得这是对我60岁生日的最好祝福和纪念。

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我写过新闻报道,写过人物通讯,写过生活散记,写过篆刻**,还写过一些说不出体裁的小品文。这些文章虽然算不上什么“文学作品”,但对我来说显得十分重要。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字资料,凝聚着我的心血,蕴含着我的情感,记录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我激情人生的历史见证。

1996年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我被《安阳**》社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除通报表彰外,还奖给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纪念,我如今仍在使用,使我终身受益,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

我写过的人物通讯也有一些,其实就是宣传我所熟悉的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人物的事迹。1987年6月24日和1999年4月6日,《安阳**》分别发表了《熔秦铸汉神韵来》和《德艺双馨有其人》两篇小通讯,写的都是我的书法篆刻老师徐学平先生。徐老师2005年12月31日病逝后,我又写了纪念他的文章《永远的思念》,分别发表在2006年1月6日《今日安报 豫北新闻》和1月12日《中国书画报》第三版上。

当年3月1日,河南《书法导报》又以同样的标题对徐学平老师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在徐学平老师逝世三周年时,我又写了一篇《书精印妙启后人》的纪念文章,发表在2009年1月18日《夕阳红》报上。徐学平老师,生前是我学习书法篆刻的领路人,我们的师友关系持续有20多年,我怎么能不铭记在心呢!

在安阳县林业局工作时,我与董洁合作,写了一篇《十年磨一剑 荒山变果园》的人物通讯,写的是安阳市劳动模范卜小生绿化荒山的事迹,分别发表在2004年11月3日《中国特产报》和2005年第四期《国土绿化》杂志上。2009年第一期《邺神》杂志,发表了《健笔翰墨写春秋》的人物通讯,写的是滑县公安局“警营书法家”张发世的先进事迹。我还写过安阳书画界郝宪章、康献军、张国令、靳建明、刘秀红等人物的事迹介绍,并在相关报刊上发表。

关于我写的生活散记,内容更加广泛,有家庭亲情方面的,有旅游纪事方面的,还有各种征文方面的。这些文稿的写作和发表,对丰富家庭生活,调节人际关系,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是我写作比较旺盛的时期,大概发表了此类文章50多篇。

1995年5月4日,《安阳**》,发表了《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995年11月17日,《河南经济信息报》,发表了《让生活充满情趣》。1996年2月9日,《安阳**》发表了《清晨 跳动的风景》。

1996年5月1日,《检察**》在第三版头条,发表了《爱情之树常青》。当年的“九九”重阳节,《大河报》的前身《大河文化报》,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我写的《晨舞伴我度重阳》获得优秀奖。不仅文章见报,而且收到了获奖荣誉证书。

2000年8月31日,《经济**》发表了《我藏我报》。同年12月9日,《中国商报》发表了《我藏我印》。这两篇文稿从不同角度记述了我收藏自己“样报样刊”的喜悦之情。

新的世纪,伴随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孕育新的生命。迎着新世纪的灿烂阳光,2001年10月8日和10月26日,我儿子的儿子杨哲文和我女儿的女儿薛梦,先后喜降人间。

他们的出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甜蜜和温馨。我从此当了爷爷和姥爷,自然也感到年轻了许多。高兴之余,我写了《祝福新生命》和《新的生命 我为你祝福》两篇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分别发表在2001年10月16日和2002年1月25日的《安阳**》上。

2008年,是河南安阳超越集团成立20周年的喜庆年份。为此,该企业面向社会发出了“改革伴我成长, 我与超越同行”的征文启事。我和儿子同时参加了征文比赛。

评奖结果在《安阳**》刊出了名单,我们双双获得了优秀奖。2009年11月3日,该企业向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这件事虽然很平常,却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愉快和浪漫的色彩。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之路上,我写过的文稿,虽没有作过精确统计,但至少也有600多篇,约有80多万字,相当于两部长篇**的份量。

再说印海寻梦。这里隐含一个“刻”字。只有勤奋地“刻”,才能逐步“篆”出点情趣。长期以来,是篆刻艺术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以至退休后我仍然在篆刻之路上行走。

1984年夏,我参加了安阳市群艺馆举办的书法篆刻培训班,篆刻老师徐学萍先生的现场治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与篆刻结缘。于是刻刀成了我的朋友,治印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

1985年12月至1987年1月,在河南书法函授院学习篆刻专业,受到李刚田、査仲林等老师的函授指导,并取得了毕业证书。

初学刻印时,为了节省篆刻材料,每块印石我都刻了磨,磨了刻,有的磨成了薄片,有的刻成了多面印,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那时,我家住房紧张,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的职工宿舍。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时,才有我治印的自由空间。

往往一拿起刻刀,我就忘记了时间和劳累,经常通宵达旦地遨游在印海之中,从那古老的篆书、汉印中寻求乐趣,振奋精神。在此基础上,我还长期订阅《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不断获取新的篆刻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把自己的篆刻内容融入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在充实自我的同时,为社会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华带来硕果香。近30年来,9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与篆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带来了篆刻艺术的百花齐放。

幸勤的劳动,刻苦的追求,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欢乐。自1985年至今,我的篆刻作品已在全国680多家报刊上发表7200多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各类报刊。我的作品、**和传略先后被收录到《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印坛大全》、《安阳县志》续集、《安阳**社志》等上百部辞典之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宣传殷商文化,提高安阳的知名度,我与刘延美合作,完成了《甲骨文千字千印》篆刻长卷,被**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国内多家**报道。2004年8月30日,安阳电视台《人生广角》栏目,以《老哥俩的甲骨情缘》为题进行了专题深度报道,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幅长卷的创作经过。2005年,为支持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篆刻了一幅长约10.

8米的《三字经·安阳好》,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深情。想起这些往事,我深刻的体会到“成如容易却艰辛”。学习篆刻艺术,虽然花费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却换来了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艺术享受。

我常常在想,这可能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改善了大家的物质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我和儿子杨庆春,以及全家人共同努力,经过六年多的精心创作,完成了一幅宽60厘米、长2008厘米的《喜迎奥运》篆刻长卷。当年6月2日,这幅《喜迎奥运》篆刻长卷,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收藏,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北京奥运的真情祝福,也实现了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心愿。

我的篆刻作品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是服务大局,服务大众。上至党和国家的大事,下至普通百姓生活,都可以提炼出精彩的词句,体现在篆刻作品的印文之中,给人以教育和启迪。我的治印原则是“与时代同步,与读者同行。

”因为我的篆刻作品大都是发表在报刊上,供读者品味欣赏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办好报刊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篆刻艺术爱好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009年8月,我与儿子杨庆春合作,用了近两年时间,创作完成了一幅长3600厘米、宽60厘米的篆刻长卷《爱我中华》。该作品的主题图案,由60方不同篆刻印章组合成60个大红灯笼,连接起来,恰似一条蔚为壮观的“灯笼”长龙,寓意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全卷共盖有14000多方大小印章,由红、蓝、黑三色印泥构成各种文字或图案,好像一首无声的“万印之歌”,赞颂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们用“福”、“寿”两方篆字小印,组合成文,表现出了我们对祖国最想说的三句心里话。其一,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其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三,祖国母亲,我们永远热爱您!

我与伟大祖国一起成长,工作生活在河南安阳。我们要像爱祖国那样,爱河南,爱安阳。因为,爱家乡和爱祖国是一致的。

2009年,也是安阳解放60周年,我们倍感自豪和兴奋。为此,在《爱我中华》篆刻长卷中,我们用“吉”、“祥”两方小印组成了河南和安阳的地图,标明安阳所处的位置。在国庆60周年之际,同时祝愿我们河南和安阳明天更美好!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安阳**》、《夕阳红》报均以《“万印之歌”颂中华》为题,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新闻**。河南电视台、安阳电视台先后在新闻频道作了宣传,表达了中原儿女对新中国60华诞的美好祝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我总计治印10000方以上,家藏石印2000多方,朋友戏称我为“千印富翁”。刀石寄情,篆刻之魂。我为自己治印的地方,起名叫“一草斋”,我也就成了“一草斋主”。

其实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作室,仅仅是我家南侧的阳台而已。我把自己比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山间小草,顽强地在风雨中生活、成长。篆生活之美,刻精神之愉,已经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躬耕写真,其乐无穷。印海寻梦,情趣横生。在我与文字“对话”,与印章“交流”的漫长过程中,很幸运地得到了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勤奋带来了情趣,丰富了业余生活。二是忙碌带来了喜悦,陶冶了心灵性情。三是乐观带来了健康,增强了身体素质。

我爱写作,静心修身养性。我爱篆刻,健脑壮体快乐。我想,这也许就是我生命不息,写作、刻印不止的真正原因。

那就继续前行,在人生旅途中“躬耕写真,印海寻梦”吧。

躬耕写真,“真”在**?“真”在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中。印海寻梦,“梦”在**?

“梦”在岁月如歌的精神世界里。写真、寻梦,我的向往,我的期待。“写”与“刻”,平平常常两件事,如同“江河湖海”,托起了我的“生命之舟”,唱响了我的《激情人生之歌》!

描写刻苦学习的词语,描写刻苦学习的四字词语

1楼 匿名用户 描写刻苦学习的成语 穿壁引光 刺股读书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钝学累功 顿学累功 攻苦食淡 攻苦食俭 刮摩淬励 积雪囊萤 坚苦卓绝 艰苦卓绝 聚萤积雪 聚萤映雪 绝甘分少 刻苦耐劳 刻苦钻研 口不绝吟 匡衡凿壁 临池学书 埋头苦干 磨砺自强 磨砻淬砺 驽马十驾 勤学苦练 深自砥砺 十年...

描写危急时刻的词语,描写危急时刻的四字词语

1楼 匿名用户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急于星火 火烧眉毛 十万火急 命悬一线 悬崖勒马 朝不虑夕 岌岌可危 燕巢幕上 朝不保夕 盲人瞎马 生死攸关 刻不容缓 四面楚歌 救火扬沸 2楼 msn鹏 千钧一发,急于星火,白驹过隙,不绝如缕 3楼 匿名用户 千钧一发,心急如焚, 描写人物在...

篆刻印章的边款该怎样刻,内容都有哪些

1楼 武陵人在潭州 篆刻常识简述之边款艺术 http bbs voc topic 89120 1 1 html 楼主可以去看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2楼 画檐蛛 最常见的单刀刻,可以搜下吴昌硕的边款,内容记日期,地点,为谁刻,词义的典故等 比如 道友存正 辛卯夏月刊石 印章边款一般写什么 3楼 匿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