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中的常四爷是个怎样的人,《茶馆》中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这三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021-01-02 10:49:50 字数 5011 阅读 4063

1楼:漫阅科技

常四爷正直,刚强,富有同情心。他有清醒的头脑,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当他看到国人不打外国侵略者却为一只鸽子大打出手,康顺子被无情的父亲出卖,刘麻子拐卖人口、坑蒙诈骗却无人去管,一对母女背井离乡四处乞讨,一个太监竟敢大肆声张讨老婆……一幕幕丑恶、黑暗的社会现象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因此他情不自禁地说大清国要完了,这显示出他不同于一般麻木的国民,而有极强的判断力。

出狱后他自食其力,虽然最终衣食无着,却不愧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茶馆》中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这三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楼:zz云舒

1、王利发

王利发,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性

格上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2、常四爷

常四爷,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性格上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

3、秦仲义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

扩展资料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老舍,字舍予,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1966年,由于受到*****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3楼:匿名用户

老舍茶馆人物分析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

,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

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

“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秦仲义是一位立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一张嘴离不开生意经,把比他年长的 王掌柜称为“年轻小伙子”这完全是一副东家的派头,自负又萧洒的性格特点。一个财大气粗的维新资本家,在这场“舌战”中,他不卑不亢,表面上对庞太监奉承、谦和,内心中流露出对其不敬和鄙视,显露出继续较量的勇气。最后,他的工厂被国民党**抢去,被当作“逆产”没收了。

这个形象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必然的悲剧命运。

如何评价《茶馆》中的常四爷

4楼:冬天躲在被子里

常四爷,老舍话剧《茶馆》里面的人物。常四爷是一个具有侠骨豪情的“旗人”,他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常四爷,一个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叫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

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

《茶馆》中常四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5楼:李菁菁

常四爷是一个具有侠骨豪情的“旗人”,他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

1、常四爷,一个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

2、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

3、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

4、他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但这种倔强的性格,也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他“只盼着国家象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

5、在《茶馆》这出戏里,是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这跟他特定的身份、经历——由老北京旗人中间走出来的自食其力者——有相当的关系。

6楼:漫阅科技

常四爷正直,刚强,富有同情心。他有清醒的头脑,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当他看到国人不打外国侵略者却为一只鸽子大打出手,康顺子被无情的父亲出卖,刘麻子拐卖人口、坑蒙诈骗却无人去管,一对母女背井离乡四处乞讨,一个太监竟敢大肆声张讨老婆……一幕幕丑恶、黑暗的社会现象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因此他情不自禁地说大清国要完了,这显示出他不同于一般麻木的国民,而有极强的判断力。

出狱后他自食其力,虽然最终衣食无着,却不愧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7楼:百度用户

茶馆中的场景并不多,可是就在一个方寸之地间由一个茶馆的兴衰现出了几十年的人间。白驹过隙,浮云仓狗,裕泰茶馆几十年的沉浮合着茶客们的不同的人生经历,真真让观者唏嘘。

无疑,茶馆的灵魂就是就是掌柜王利发了。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小人物,经营着父辈留下来的茶馆,兢兢业业。他胆小,从维新刚失败到军阀割据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茶馆是一天天衰败了,可店里面贴“莫谈国事”的条却越多了,字也更大了,犹记得他急急忙忙的一路小跑着到茶客桌旁,用一种求爷爷告奶奶的语气说着:

诸位主顾,咱还是莫谈国事吧!他圆滑,当他跟相熟的茶客们讲些上不得台面的话或是什么秘辛时,他低低垂着头,声音也压得低低的透出几分熟捻,手上不停的似在掩饰般的擦着桌子,擦去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莫要说茶客,从我的角度看,就觉得他整一个肢体动作在说:咳,我跟您的关系不一般。

他谄媚,当秦二爷进门时,他立时身前身后的伺候着,跟着二爷脚步,接着二爷话茬,绕二爷打转,生怕那里不周到。他嘴上说着讨喜的话,说着奉承的话,不错眼珠的觑着秦爷的脸色。“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听听这话说的,带着讨好,套着近乎,加上躬着腰垂手站立在秦爷的边上,当下就让人联想起一只涎着脸往主人身上凑的京八儿。当秦二爷毫不客气的打发那对乞儿母女出茶馆,而常四爷看不过去,替她们母女买了碗烂肉面时,王利发便精明的看出秦二爷暗里跟人置上了气。他特意走到了堂面中间,而不是四爷的桌边,将声量拿捏的刚刚好后才道:

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

谁也管不了!这话,明面上是对常四爷说的,但王利发用意还不是在秦二爷身上。他后又回转,对二爷说,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这三两句话,三两个动作,就把一个滑不溜手的王利发活生生的立在了看官面前。

但他却奇异的并不讨人厌,甚至是奇异的让人喜爱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可在我看来,王利发却不是这样一个人。他曾感叹:

唉!"茶钱先付",说着都烫嘴!他送康顺子走的时候说:

别再问我什么,我心里乱!一辈子没这么乱过!媳妇,你先陪大婶走,我叫老大追你们!

大婶,外边不行啊,就还回来!康顺子临别道了句:老掌柜,您硬硬朗朗的啊!

王利发送了两步,便拢着手畏缩得立住,喃喃道:硬硬朗朗的干什么呢?小人物的辛酸和不得志,在于是之的演绎下,给看官们都留下了不可抹杀的印象。

他是困惑的,他想着自己茶馆的命运也会捎带着想想国家和北京的命运,他希望年头太平,自己的茶馆能平平顺顺开着,他也就捎带着希望中国能带给他一些盼望。他曾温和的安慰栓子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崔久峰告诉他,他看透了,中国非亡不可。而王利发憋了半天,蹦出了一句话:那也得死马当活马治呀!

他对着北京城和整个大中国,还是有着不能明说的期待的。

从康有为革新失败到军阀割据,别的茶馆都倒的倒,闭得闭,而王利发却就算弄了学生公寓——他自己认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有点保证的行当,也没有把前厅的茶馆给废了。他把茶馆一改再改,不图别的什么,只求自己的茶馆能太太平平的立那里,能有茶客上门。“我一辈子老爱改良,看着生意这么不好,我着急!

”这是他发自肺腑的话。而没有茶客上门、店面冷清的时候,他一从后堂出来,头一句话就对自个儿老大说:下板子去!

什么时候了,还不开门!这个小人物一辈子汲汲营营,就是为了自己的茶馆忙碌,没做什么缺德事,没贪什么亏心钱,带着些无伤大雅的小算盘,带着些针头线脑的小精明,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作了一辈子顺民,只盼着,孩子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只是认认真真的在这乱世之中经营着自己的茶馆。可是随着年景变差,连这些个卑微的愿望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茶馆还没有开门,就是一拨一拨的来人,难民,巡警,大兵,宋恩子吴祥子,军官,一拨比一拨难打发。哪一个不是想趁乱揩点油。他是掌柜的,好言好语捧着巡警。

可巡警走后,他跺着脚低而清楚的说:他妈的!打仗,打仗!

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第一次听这个八面玲珑的掌柜的骂脏话,却无比自然。他从从维新刚失败到军阀割据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起先活的是个掌柜的,在茶客们眼中大概也是满风光的,而后人却一天比一天卑微下去,眼睁睁的看着茶馆一天比一天衰败下去。

看着垂垂老矣的掌柜拢着手收着双肩窝在角落里,似是畏寒的样子,看着这老掌柜被周围的物事一步步的逼到绝境,看着茶馆一点点走到末路,终是让看官们一点一点的沉了下去。沉到这茶馆之下,沉到这世道之后,沉下去看暗茕茕的天,沉下去看雾煞煞的地,沉的是不见底了。

北京人艺的这一版并没有点明老掌柜上吊死了的结局,也就没有后来的小丁宝哭场,没有后来傻杨的那一段快板: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

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不过这样也好,原剧里把人按了下去,却又在最后,给了块浮木——总有一天,苦尽甘来,谁也不再做奴才。而这一版里,却给看官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