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

2021-01-02 07:29:38 字数 3461 阅读 4945

1楼: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而当代闽台妈祖文化交流专,属则又有更大的发展。那妈祖文化,也是妈祖信仰,而妈祖信仰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同时也为海洋人文发展,体现了一个地方文化形态与特征

总的来说就是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之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

2楼:匿名用户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作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纽带。

3楼:琦桂花凤琬

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4楼:匿名用户

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中欧文化的

5楼:孩孩优

(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5)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楼:静候灵归天真寻

中国文化当然好,但是中国人大部分都扬媚崇外,老师都说“中国人以后会去日本学国语”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7楼:love英

因为我们的祖先是轩辕大帝,我们大家都自豪自己是华夏子孙,以前的戚继光还为妈祖做过斗争他就具备了这样一种能力能为我们提供力量

8楼:就是耐祢

没有分~~~~

还是匿名 我知道也不告诉你

华人华侨的介绍

9楼:百度用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明确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妈祖文化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妈祖文化!

10楼:匿名用户

妈祖文化流行于汉文化圈内上千年,是一种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与关羽、岳飞一样,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了的历史人物,她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是生活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民间女子。

传说中,妈祖出生当天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满屋红光,晶莹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由于自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故取名林默。她熟悉水性,能驾云飞越大海,拯救海难,在湄洲湾海域遇风触礁蒙难的船只常得她的救助;善观天象,预知天气变化,能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她还精研医理,能用草药为人治病,救人防疫减灾。

她的志向是终生以慈悲为本,以济世救人、扬善除恶为己任,故而矢志不嫁,连父母也不得不顺从她的意愿。28岁时,于重阳节前一天,林默告别家人,直上湄峰峰顶,化作一道白气,冲上天空。此后乡亲们便时常看到她显灵,或盘坐于云彩雾霭间,或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拯救遇难的渔民,于是就在她**之处建成祠庙,尊称她为“妈祖”,虔诚敬奉。

民间也有“林默是在拯救海难时不幸遇难”的说法。

11楼:匿名用户

关于妈祖文化,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曾涉猎这个领域,现代专家学者也进行认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举行妈祖千年祭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着重从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进行研讨。

从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

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从妈祖文化的外延来说,则是指妈祖信仰持续一千年来形成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

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即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的作用。

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而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由此记载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跟台湾连结在一起的中国领土。

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石碣,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沈有容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令其无条件撤离后的刻石纪功。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水师复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

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

大国大国工匠精神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该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结合材料

1楼 匿名用户 材料一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材料二工匠精神核心是追求技术进步。《报告》强调,培育工匠精神,提品质创品牌,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应怎样建设制造强国

1楼 匿名用户 材料二《建议》强调,加强和创新 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 主导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 治理和社会调节 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应怎样建设制造强国。 14分...

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1楼 匿名用户 1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 1 问题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不合理,分配多向 和企业倾斜,收入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措施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