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诗歌创作风格各异的时代原因是什么

2020-12-28 18:28:46 字数 6332 阅读 6222

1楼:匿名用户

找到个资料,楼主满意否?

李白是盛唐诗人,当时国力强盛,文人十分热衷于功利,渴望建功立业,有远大的抱负、高度的自信;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国力渐衰,文人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既希望可以改变,对盛唐有一种中兴的愿望,但经过努力,发现一切无可挽回。

杜甫是盛唐诗人,一生多坎坷,有忠君爱民之心,其体现即时创作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李白、杜甫都见过面,相互唱和。所以杜甫绝不是晚唐的。

2楼:匿名用户

李白是盛唐诗人,当时国力强盛,文人十分热衷于功利,渴望建功立业,有远大的抱负、高度的自信;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国力渐衰,文人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既希望可以改变,对盛唐有一种中兴的愿望,但经过努力,发现一切无可挽回。

杜甫是盛唐诗人,一生多坎坷,有忠君爱民之心,其体现即时创作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李白、杜甫都见过面,相互唱和。所以杜甫绝不是晚唐的。

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创作风格各异的时代原因是什么?

3楼:南瓜苹果

李白:从他的诗歌风格来看,由于生活在盛唐时期,当时社会背景较好,国家安定,君主明智,社会风气也比较正,所以他的诗歌大多“清新飘逸”“韵调向上”,反映的也是社会积极的一面。他的取词,准确而典雅,总是能正确地表达出思想却又含蓄耐读。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的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主要生活在中唐时代,此时社会开始变动,男女老少多为生活所困,夫妻经历分离,妻离子散,因此他的诗歌风格多为沉郁悲怆。

他满腹诗才,胸怀大志。几乎所有诗人都有这一特点,胸怀大志,可能是时代原因,他们都想升官、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可能是因为超于常人的才华,带给他们一点自傲之气。

白居易:与两个前辈不同,他就出生于战争年代,因此代表性作品都是以战争、疾苦为主题的。他最为人熟悉的诗歌是《观刈麦》,从开篇到结束,句句都是对战争造成百姓生活疾苦的不满,没有任何夸张与修饰,句句真实。

扩展资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4楼:的人

李白是盛唐诗人,当时国力强盛,文人十分热衷于功利,渴望建功立业,有远大的抱负、高度的自信;杜甫是盛唐诗人,一生多坎坷,有忠君爱民之心,其体现即时创作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国力渐衰,文人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既希望可以改变,对盛唐有一种中兴的愿望,但经过努力,发现一切无可挽回。

5楼:薄暗灵魂

李白居于盛唐,所以诗风豪迈飘逸

杜甫身逢安史之乱,所以多忧国忧民的感慨,诗风沉郁顿挫。

白居易,身处晚唐,正是奸佞横行之时,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多讽喻时政,且语言平实易懂。

6楼:制衣房的猫

李白是盛唐诗人,所作的诗歌多浪漫,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杜甫是晚唐诗人,所作诗歌反映了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有"诗史"之称.

7楼:匿名用户

李白,杜甫同出盛唐时期,他们在天宝十五年还见过面。他们人生经历不同所以诗风不同。李白潇洒,诗风豪放飘逸,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政治腐败,作品多讽喻时政,针砭时弊。

8楼:复读爱情

李白创作是在盛唐时期,所以做了很多的浪漫诗。而杜甫和白居易是在晚唐时期生活,所以受到社会的倾轧。社会的动荡,才作出与李白不同的诗。

9楼:匿名用户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诗歌创作风格各异的时代原因是什么?

10楼:瓜在丹佛

李白是盛唐诗人,当时国力强盛,文人十分热衷于功利,渴望建功立业,有远大的抱负、高度的自信;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国力渐衰,文人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既希望可以改变,对盛唐有一种中兴的愿望,但经过努力,发现一切无可挽回。

杜甫是盛唐诗人,一生多坎坷,有忠君爱民之心,其体现即时创作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所处的时代不同 生活经历不同 导致了诗歌创作风格不同

11楼:手机用户

白居易是因为中唐之后不复盛唐的强盛和繁荣,人民生活比较困苦。至于李白和杜甫俩人生活的时期其实差不多,都经历过安史之乱,仕途也都不是很得意,但是这俩人就是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这是个人性格的问题

12楼:佧二条

诗仙、诗圣都在盛唐、而白居易在中唐

13楼:匿名用户

个人性格~~~个人经历~~~不同

李白,杜甫,白居易哪个年代更早?

14楼:勤奋的橙红年代

李白和和杜甫基本属于一个年代,杜甫晚于李白11年;而白居易更晚于两人60年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1.李白是盛唐的,所以诗歌风格就相当洒脱不羁,豪放;而杜甫较晚,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所以揭示社会腐败的一面所以诗歌中更多有忧国忧民的情怀。白居易因生于乱世,更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5.李白的诗 ,是飘逸,有古风 ,浪漫、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杜甫则是描写现实、多反映战乱时期人民疾苦的风格,也有一部分由于战乱频繁,缅怀像诸葛亮之类有大才,可安邦定国的人的诗。

白居易则也是比较写实,不过他的诗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理解,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长恨歌就不写实,而有浪漫多彩,更富于联想。

扩展资料:

唐朝时期在日本最受欢迎的诗人——白居易: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当时著名的诗人比比皆是,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等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但是在唐朝有名不代表在其它国家有名,在当时日本流传的白居易是要比李白和杜甫等人要受欢迎很多的。

当时有一个白居易最疯狂的崇拜者叫作葛青,还在身上刻了三十多个白居易的诗文(带配图的那种)。

这个葛青不但偷偷纹了身,还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坦露身体,让别人也看看白居易的作品,当时(后世)都称他为“白舍人行诗图”。

当时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听说白居易这么受欢迎,还有人在身上纹他的诗作,于是日本留学生就把白居易的诗作和白居易的故事传到了日本,日本人看到了白居易的诗作也瞬间变成白居易的崇拜者,于是白居易火了,在日本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诗人。

在平安时代,日本还设立了关于白居易诗文的讲座,日本百姓还喜欢弄一下诗会,然后专门拿白居易的诗文来学习,模仿和引用,进而评判出诗文的高下。

而且白居易所处时代是中唐到晚唐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唐朝在走下坡路,身为诗人的白居易的诗文里难免会带着点伤感,而此时的日本也处在相同的氛围内,自然会产生些许共鸣,所以日本人自然会喜欢这种会产生共鸣的文章。

白居易作为中国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他的诗作通俗易懂,让人读来十分畅快,同时也影响了日本的诗作,在人本人气高涨,也是彰显了我国盛唐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魅力。

15楼:匿名用户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李白 杜甫 同时代 李白叫年长

16楼:匿名用户

李白和杜甫是同一年代生的,生于盛唐时期,他们两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白居易当然认识他们,但他们不认识白居易

17楼:爱新觉罗梦雪

李白:出生于701年,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但三人生于同一朝代,唐朝。

请问: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之间的年龄差,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18楼:匿名用户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比白居易大71岁,杜甫比白居易大60岁。

由于李白在762年去世,杜甫在770年去世,而白居易在772年出生,因此白居易与李白杜甫没有联系。

天宝三载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间,李白与杜甫相遇并同游。李杜间赠诗发现,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同时杜甫在这时期也有诗作赠与李白。

这期间,李杜两人互有赠诗往来,传世至今的、这两年间的二人互赠诗作数量也大体相当。这以后,杜甫仍有赠李白诗作,却并无李白回赠的诗作传世。

19楼:匿名用户

李杜二人相差11岁,二人认识,是朋友;

李白二人相差71岁,李白死了十年,白居易才出生,是老前辈和晚辈的关系;

杜白二人相差60岁,杜甫死了两年,白居易才出生,关系同上。

扩展资料

1、李白轶事典故——诗友挚情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2、杜甫轶事典故——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

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3、白居易轶事典故——藏书故事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

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有卓著的贡献。

在整理集贤院藏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

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著《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

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

倒取之,抄录成书。”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唱和集》、《洛下游赏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留派,代表作,诗歌特点各是什么

1楼 长缨在手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 待考 ,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 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杜甫 7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