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逝了,孙子带孝是蓝布条还是红布条

2020-12-28 18:16:37 字数 5415 阅读 6251

1楼:一老夫

老人去逝了,按着传统的戴孝惯例,孙子要戴红布条,外孙子要戴蓝布条。

2楼:匿名用户

中国地域很大,每个地方和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因此无法给出标准的答案,我只能告诉你我这个地方的风俗是老人去世,儿子戴孝是麻布,孙子戴孝是白布条。请你节哀顺变。

3楼:匿名用户

一般为蓝布条,头上为白布条

4楼:一夕梦枫

子孙戴白,曾孙戴红,玄孙戴绿

5楼:枞火焚雨

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像湖南是统一白色的孝服。

老人过世晚辈戴孝有哪些讲究

6楼:匿名用户

成服 其实就是俗话说的“戴孝”,即穿着孝衣。戴孝的类别与期限,以家族的亲属远近有所差异。中国古代的孝服分为五等,称为“五服”,至亲者所服称之为斩缞,是儿子、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为夫所服。

所以称斩,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这种孝服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做的,毛边,服三年。第二种是齐缞,次于斩缞,服期一年、五个月和三个月,即夫为妻、孙为祖服一年,重孙为曾祖服五月,玄孙为高祖服三月。

大功又次之,期九个月。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及已嫁的女为伯叔父等服之,又称为功服。小功,凡本宗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个月,鳃麻,为五服中最轻的。

一种,服期三个月,本宗为高祖、伯叔曾祖、族伯叔以及岳父母。尽管占礼规定了各服制的用布,但境内孝服均用白布制作。斩缞下边撕开,不剪、不缭、不缲,俗称毛边孝服,不钉纽扣,用毛带白布条系结,圆口无领。

儿、儿媳、女儿、承重孙全着这种孝服,头上扎孝带,披发以青麻束之。儿子所戴的孝帽用白布缝一圆筒状,高约一尺,上口均匀地折拢许多小褶,缝死后再翻过来,下口向上绾边二寸,毛边,俗称抽顶孝帽。女用盖头布,即用长方形白布,从长边中对折,四角两组相对重合,折缝成轴,从对轴任意一端开始,沿长边缝一尺,即成尖顶盖头布,戴时尖角恰对“百合”。

侄辈、孙辈、女婿、外甥等着孝服、束孝带,戴道冠式孝帽。不过,戴道冠式孝帽,根据亲疏关系,有光头戴与不光头戴之分。光头戴较近,孝帽直接戴到头上;不光头戴较疏,即将孝帽套在别的帽子上,再戴到头上;曾孙则戴两角孝帽,两角各缀一条红布条;玄孙所戴的两角孝帽不用白布,改用黄布缝制。

男女着孝者均需用白布将鞋帮遮盖,俗称:“瞒鞋脸”。子女如祖父母、父母皆去世可整瞒外,否则不得整瞒。

瞒的长度随老人去世而增加。女人的鞋后跟嵌一块红布,然后瞒至红布处。其他戴孝者瞒鞋的长度随孝服的远近而递减。

成服,得请礼宾司仪,孝子穿戴孝服孝帽,随礼客赞礼,行俯匐叩礼(俯,折腰跪;匐,以首及地),加梁冠(用纸糊带梁的帽子,梁上画白杠,孝子五道;侄、孙辈一道),束首(以青麻或稻草搓绳,绳卜拴罗底一块,长约四寸宽约寸许,遮盖眼睛,使其“目不斜视”,两边各缀棉球两个,以塞耳朵,使其“耳不旁听”),披**(通常用长约三尺、宽约尺半的麻袋布将前半中间剪开,分别搭在左右前胸,后半披于后背,裹额(将扎头孝带由中间从前额围于脑后系结,剩余双股拖于背后),束腰(即用麻绳或草绳扎腰),执杖(俗称孝棒或哭丧棒,用高梁秸糊剪穗的白纸为之),撒履(将鞋后跟踏倒趿着),至此礼成。

破孝 是对主要参加丧礼的人,即五服以里的人,均需按亲疏远近分送相应的孝服,当地俗称“撕孝帽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大户人家,按全额分给,如服齐缞的,必须按齐缞用布分给所有服齐缞的人,但农村平民百姓没有这种能力,只给至亲如闺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分孝服,其他人只给一顶“孝帽”,这就是“撕孝帽”的由来。其他服丧者全由自己操办筹借,好在齐缞以下均穿沿边衣服,借身白褂子即可,所以,农村破孝比较简单。

奔丧 俗称“哭道”。凡死者临终时,未能守护送终的女儿、儿媳、孙女或者比较亲近的女晚辈得到凶信后,即来奔丧。奔丧临近村子时需且哭且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称哭道。

也有说是为死者招魂引路的。据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在附近飘荡,甚至会迷失方向。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归守尸身。

因此,家中女眷平辈或晚辈听到哭声后,哭叫着急奔村外迎接。双方相逢时,相互单腿跪拜两次。然后,来者在前,迎者在后一同哭入灵堂。

报庙 人死之后,由长子或承重孙手捧香纸盘子,率领众子众孙一行到土地庙“报庙”。去时默不作声,同时—路举哀。实际上,去时是同死者的灵魂一起去的;回时,土地爷将死者的灵魂给留下了,因此举哀。

据说阎王爷管人生死,土地爷是他手下的地方官死者鬼魂见阎王前,先在土地庙羁押三天,报庙就是把死者的鬼魂送到土地庙里。因此,报庙之后,紧接着要给死者的鬼魂送汤水,以免鬼魂饿着。送汤水与报庙不同,报庙女眷不参加;送汤水男女眷属均需参加。

首先要请一位同辈的长者为前导,一手提盛浆水的瓦罐,一手执木勺舀浆水沿途泼洒,飨野鬼游魂,所有眷属男前女后,一行尾随。行到半路,女眷停下,分跪于路旁哭祭,男眷随长者到土地庙前烧纸焚香,拜神致祭,谓之送汤水,也叫送纸,每天早中晚三次,连续三天。祭完后,男眷返回时,女眷站起与其同归。

至家门,儿与儿媳按男左女右跪于门两侧,让其他孝眷进灵堂后,再起立进屋。“送纸”结束后,要烧倒头马或轿。过去,分三次进行,后来人们把报庙、送浆水、烧倒头马并在一起进行,即送完浆水接着就要烧倒头马。

烧倒头马要头向城隍庙。过去,荣成属文登县地,城隍庙位于西北方向。西北属乾、属阳,但因城隍所在,也只得向西北.烧前,要在地卜画‘圆圈,西北处断开留门。

孝子哭喊:“爸爸呀,上马吧,一条西北是人道哇!”女性死者则坐轿.倒头马是用秫秆和纸扎的。

7楼:小韦喜欢农村

在传统丧事风俗中,披麻戴孝是最讲究的。孝衣如何穿,孝帽如何戴,不

能乱了辈分,更不能失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风俗。 在老人过世后,用来制作孝衣的白布,俗称“孝布”,缝制时衣帽的缝一律毛茬向外,而且一律不用钮扣,按血缘亲疏和辈分高低分别穿戴,叫“戴孝”。

对不同辈分,戴孝不能弄错,轻的被人看笑话,重则惹祸,很可能闹出家族矛盾。

8楼:匿名用户

据传统,服丧孝服有辈份之分,不应弄错: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子女儿媳;

萱布——孙侄甥

浅布——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为男配左腕孝球,女结於发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蓝、青、黄四色,待除灵后依次换色,古时称为「换孝」。及至现今,一切已从简。

主要看各地风俗不同,一般分为三天,七天,百天.

孝服尺寸规则每个地方风俗不大相同:

儿子儿媳的孝是一样的,闺女的孝是一样的,其余的亲人是一样的

儿子儿媳的孝:头戴孝冒,头系着6尺白布包头,包头从后边向前绕,把扣子系在脑门上,两边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闺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头也是六尺,直接系在头上活扣系在右边,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其余亲人的孝:男的头戴孝冒,白布包头六尺活扣系在左边,身上一样,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头,和闺女一样,但是裤腿不系白布。

9楼:知心蝈蝈儿

我老家农村戴孝分三种:儿子儿媳的孝是一样

的,闺女的孝是一样的,其余的亲人是一样的

儿子儿媳的孝:头戴孝冒,头系着6尺白布包头,包头从后边向前绕,把扣子系在脑门上,两边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闺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头也是六尺,直接系在头上活扣系在右边,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其余亲人的孝:男的头戴孝冒,白布包头六尺活扣系在左边,身上一样,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头,和闺女一样,但是裤腿不系白布。

10楼:匿名用户

子代戴在头上,孙代戴在手上

11楼:匿名用户

其实臂上戴个黑纱,上面用白线绣个”孝”字就可以了。

老人出殡时小辈的孝都怎么戴

12楼:匿名用户

这个每个地方都有两个地方的风俗,让当地的老辈份的人指导,按当地风俗习惯就行,丧事简办,老人入土为安!节哀顺变!

13楼:匿名用户

老人去逝后,祭奠方式各地不同,出殡时小辈披麻戴孝,表示小辈罪孽深重,出殡完后小辈要回单位上班,为了纪念常常在胳膊上戴上"孝"字,如果父亲去逝孝字戴在左胳博上,如果母亲去逝孝字戴在右胳博上,这是几千年留下的风俗,男左女右,也给人们留下他的父亲或母亲去逝了。

14楼:老笨

向当地的长者询问,按当地风俗习惯办理。

15楼:波罗密

中国人风俗一身白,外国人习惯浑身黑,基本如此。

16楼:匿名用户

我是四川的,我们这小辈的头上要绕一个圈后头还要批长白布,到脚弯弯那里,腰杆上要栓一圈白布条,还要穿孝衣,手膀子上带一块黑布,

17楼:妃子笑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地方不同给的戴孝的东西也不同,戴法各异。我们这女的头上戴手拍,男的戴孝帽,最亲近的人身上穿孝衣。这要看你们那的风俗了。

18楼:大碗碴条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因此,在细节上会有很大差异!建议咨询当地一些老人!或者殡葬公司!!!

19楼:匿名用户

各有各地的风俗,地方戴孝也不同,我们这女的带孝戴,男的带帽子,最亲近的人带孝披麻绳,不知道你那风俗是怎样的

20楼:匿名用户

中国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根据当地的习惯,可以问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身白衣头戴白帽子或者白孝圈。

21楼:匿名用户

一般的都是男左女右,这个还要安当地的风俗习惯来戴,你最好问问当地老人,别带错了

22楼:匿名用户

老人出殡时做小辈的将写有"孝"子的袖套按男左女右佩戴,即去世的老人是女性的,将孝戴在右臂,去世的老人是男性的,将孝戴在左臂。这是北方人特有的习俗。

23楼:匿名用户

年龄太小的孩子完全不用带。

24楼:匿名用户

在我们这儿是,儿女辈头上戴白孝,孙子辈头上戴红孝,然后在入土那天都会烧了

25楼:匿名用户

现在基本风俗差不多都是披麻戴孝一身白

26楼:匿名用户

老人出殡时作为儿女带的是黑色孝戴,作为孙子辈儿的要带黑色孝带上加一个红色的布条。

27楼:琉璃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呀,具体你还要问一下你们当地的老人比较好。

28楼:happyの小行星

这个是不好说,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就像我们杭州都有好几种。有的要披麻戴孝抬着花花绿绿的还有吹唢呐的哭的,要做5个7天,每个7有每个7的仪式。有的在小区空地搭个大棚子摆满花圈诵着**,亲戚朋友轮番坐通宵。

还有就在家里摆个堂,供着**鲜花,大家都来鞠躬。还有的家里啥都不弄就去殡仪馆搞个仪式就可以了。你还是周边问问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