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祥云普照寺庙,观音菩萨下凡问我愿意跟随尼姑去念经

2020-12-27 22:55:00 字数 5439 阅读 7781

1楼:潜川

一般来说,做这样的梦,都代表你与佛有缘,尽量不要过分在意梦的内容。

因为如果梦见佛菩萨罗汉、僧人寺院等,这些梦一般不会有特别的含义,而是代表了你跟佛有缘。这些情景的出现,代表了你的上一世乃至更多的上一世因为种种缘故,佛在你的识海里种下了种子,然后这一世又因机缘巧合唤醒了记忆,告诉你应该与佛亲近,多做善事,好好修行。甚至我们在放生的时候,对着放生的动物念三皈依或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都会植入这些动物的识海里,然后往生后蒙佛力加持指引转世为人,作为人的时候,也会做这些梦,来唤醒与佛的因缘。

佛菩萨罗汉都是得道的高人,从来不会去干涉和改变别人的命运,所谓“命自我造,运自我求”,佛菩萨罗汉会依照佛法给予我们指点如何前进的方向,教会我们的方法。因此,上一世乃至更久远的过去我们与佛有缘,因而种下的种子,今生通过特别的契因呈现在梦里,让你对佛升起亲近心和恭敬心,能够在这一世多做善事多积福德,而且,因为有这个种子在,如果修行,也能比别人更加有悟性、有灵根,也意味着我们今后如果做善事,积累的福报也会更加有利于我们。

——另外,也顺带普及一下做梦的原理。在佛教的眼里,梦分为四种:

一、宿业梦。

即过去生中所造的经历的重现,有时候梦中梦的这个境界,从来也没有见过,也没有想到过,为什么会作这个梦?这一生没想到没见过,前生曾经想过做过,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种子起了现行。人在清醒时,意志比较容易控制;睡眠时意志控制能力就很弱,于是多生多劫之前的宿业,有时会现行,就会作很多奇怪的梦。

二、妄想梦。

这个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导致,最为常见。

三、预兆梦。

预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的梦。原理很简单,就是三世因果所导致,只不过我们常人不能理解而已。在我们所处的空间,时间犹如只向前延伸而不回头的轴线;而在更高的维度,时间可以一览无余。

四、鬼神入梦。

鬼神来托梦,这个也是有因缘的。假如我们要是梦到过去的,或者是家亲眷属朋友,那地藏经上有,说得很明的。凡是梦到这些,都是他有困难,他有痛若的时候,想来求你帮助。

印度有多少宗教

2楼:繁星的落幕

印度主要教派有: 印度教、伊斯兰教、**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成为印度教。

3楼:匿名用户

印度宗教包括:印度教(hindui**)伊斯兰教(islam)**教(christian**)锡克教(sikhi**)佛教(buddhi**)耆那教(jaini**)主要

只要是世界上有的宗教,印度差不离都有。总之,从印度的历史、文化、风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无不折射出宗教的辉光。印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宗教王国”,人称“宗教博物馆”.

可以说,印度是:有户必有神龛,有村必有寺庙。

印度教(hindui**)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于公元8世纪形成,它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它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

印度教还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

印度教有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且生来就决定。四个种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伊斯兰教(islam)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统治期间,伊斯兰教被定为印度国教,迅速发展,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印度穆斯林以逊尼派为主。伊斯兰教对印度宗教、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布于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阿萨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邦。

**教(christian**)

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教。**教据说在公元1世纪就已经传入印度。

1931年印度**教徒多达数百万。现在,喀拉拉邦的**教徒最多。**教在印度有几个分支,如叙利亚教会、伦敦教会、丘奇教会、妇女教会以及兄弟教会等。

**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锡克教(sikhi**)

印度有1.9%的居民信奉锡克教。“锡克”在梵文里的意思是“学生”、“**”、“信徒”。

锡克教徒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德里和哈里亚那邦。该教于15世纪末由拿纳克创立。锡克教原属印度教,后发展为独立的宗教。

该教祖师称为“古鲁”,共有十位师尊。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十七世纪高文德·辛格祖师提倡五k的装束以示与其他教徒的区别。

五k即木梳(kangha)、长发(kesh)、剑(kirpan)、**(kaohha)、手镯(kara)。

佛教(buddhi**)

印度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发源于印度,乔达摩是该教的创始人,是印度、尼泊尔交界处一小国王子,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内部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

八、九世纪以后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几乎消亡。1956年印度**曾利用佛陀涅磐2500年庆祝之机,吸收了500万“贱民”加入佛教。但现在在印度信奉佛教的人已寥寥无几。

佛教在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史发挥了重要作用。

耆那教(jaini**)

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

耆那的意思是胜利者。该教**尊称创建者为伟大的英雄,即大雄。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

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或工业。

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

4楼:匿名用户

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当今印度有印度教,伊斯兰教,**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拜火教,巴哈伊教;其中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是印度原生宗教,而拜火教是古波斯移民,波斯接受伊斯兰教后,部分拜火教徒为了信守自己的宗教迁徙到了印度,基本都住在孟买;

5楼:happy乐玲玲

印度教(hindui**)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伊斯兰教(islam)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教。

**教(christian**)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教。

锡克教(sikhi**)印度有1.9%的居民信奉锡克教。

佛教(buddhi**)印度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

耆那教(jaini**)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

佛教是宗教吗

6楼:还要一起走很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7楼:匿名用户

宗教这个字本身没有定义.所以......没有绝对的答案。

有人说,宗教是对神的信仰。这样来看,佛教不是宗教,因为佛教没有要求人拜佛,而是要求人要修身。佛教更多是人生哲学。

有人说,宗教是教导人行善的派别。那么**教就不是宗教,因为**教否定行善是因。

8楼:郑歌

宗教是 用来信仰的。是崇拜偶像。是找到一种超越的力量来 慰籍自己迷失的心灵。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诠释。是对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因果律的细化,是解脱的真理。当然不是宗教。

9楼:穿越

佛教已有大约3000年的历史,由释迦至今,佛佛祖祖地相传,只有多元的社会教育这一桩事情,教人幸福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和谐的生活。但是这3000年来,后人的误解,以讹传讹的流通,使佛教发生了质的改变,在今天的社会,公认佛教是宗教,这也是无可否认的。佛教现在大体有四种形式:

宗教,哲学,教育,甚至邪教。但一定要明了,释迦所传下来的是教育,在明清时还依然如此,只是在清末时变了质。建议你阅读一些净空教授的文章,净空大和尚所修学的就是这桩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和谐幸福的生活。

真实的智慧生活。祝您吉祥,阿弥陀佛。

10楼:匿名用户

佛教重悟,重修己身,重度众生……其思维方式与其他宗教完全不同

宗教的作用,主要是将契约神圣化,而佛教几乎没有这个功能

所以,佛教不是宗教

11楼:t深深海底行

“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教,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

“宗教”的原来意思如下:

“宗”是指“宗门”:专指以心传心之禅宗;

“教”是指“教下”:是指释迦牟尼佛言教之下的一切理论和方法。

西方文化传入之后,因翻译西文“religion”而用“宗教”二字表达;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可见,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必有一个超越凡人得“神圣”,以信仰、崇拜神圣而得到“财富”、“安乐”、“救赎”等等。

而佛教是信、解、行、证“佛的教诲”,不是人对佛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与众生,无非“净染有别”;若随佛学,必定成佛。云何对身外强行建立的“神圣”进行 “信仰、义务和崇拜”?拜佛是礼敬前行者、导师,是对德高尊长的敬重,让自己永远与佛相应。

这个与一般宗教的“信仰”有本质的区别。

如上而论,可以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揭示生命的最高秘密,说明真相并教以成佛的方法。

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灭度1500年(大约宋朝)之后;按照佛的预言,就进入了“末法时代”,佛教的真实义理逐渐被人误解,逐渐“世俗化”。对佛法实际修、行、证的人非常稀有;佛教沦为“求名闻利养”、“求平安无灾无病”乃至“求升官发财”的法门;正如一副对联:“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

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最为痛心的是:“无庙不设功德箱,无寺不受香火钱”;信佛拜佛,随佛所教的三乘菩提变成了“交易”。

以上是“佛教世俗化”在世间的现状;

其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以佛教作为“心灵港湾”“心理按摩”等寄托;这也是佛教本来意义的沦落;远离了解脱道与菩提道。

复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佛学研究”代替实际修行,深入经藏不是寻求如何出离生死苦海,如何走上成佛的道路;而是为了举证某一论点。

最后,如《楞严经》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各种邪教打着佛教的旗帜,大行贪欲之邪法,又如《楞严经》所说:天魔及眷属常以“世界末日”“天灾人祸”等言论笼罩愚迷众生;

“佛教世俗化”毁坏佛法,大乘甚深微妙法变得越来越罕见,表面的兴起往往掩盖佛法的没落。

因佛教世俗化,所以不仅相似于各大宗教,甚至“不如其他宗教”,被人轻贱。

愿广大佛子,深入经藏,深解大乘妙理;发心荷担如来家业。愿大乘正法永驻世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